五一街文治巷的“38號”,是一處別致的所在,這裏充滿文藝複興的氣息,油畫家出身的歌手阿泰和古琴師蛛蛛,這對絕代佳配,給心慌意亂的人們帶來安寧。
穿過荒草遍地的院落,走上二樓的音樂火塘,這裏有38號的鎮宅三寶——阿泰與蛛蛛,油畫裏垂淚的佛,入口甘甜催人發情的“黯然銷魂”酒。
2010年8月11日,一個真正讓人慵懶的下午,在麗江古城五一街文治巷38號,頗負盛名的“38號酒吧”主人阿泰端著兩杯茶搖搖晃晃地從樓上下來,顯然,他還沒有睡醒。
談話中,阿泰像一隻完事的公貓,將身子窩進破舊的沙發裏,盡量使自己舒坦一點。倦意掛在耷拉下來的眼皮上。
阿泰說,他的生活狀態是:白天睡睡覺喝喝茶,夜裏唱唱歌喝喝酒。
38號最出名的歌,一是蛛蛛唱的《紅雪蓮》,深情,哀婉,動人;二是午夜過後阿泰唱的“流氓歌”,他改編惡搞那些經典嚴肅歌曲,唱得滿屋子人哈哈大笑。每次拍照,他都要對著鏡頭扮鬼臉——“哥隻是一個戲子”。
除了打理音樂火塘,阿泰每年還要擠出幾個月時間去西藏,尋找創作靈感。
他一直有個不死的夢想:百年之後,他的油畫成為舉世矚目的偉大作品。
2010年6月,蛛蛛生了,阿泰給女兒起名六六。他說,孫子還沒有當過癮,就匆匆當了老子。
他開始為奶粉錢而奮鬥。
1
1973年3月9日,阿泰出生於重慶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石耶鎮的一個小山村,這裏是他的外婆家。石耶鎮位於重慶、湖南、貴州三地交界帶,臨近湘西鳳凰,風土人情與沈從文筆下的“邊城”極為相似。一條名叫梅江河的小河橫穿全鎮,給這個小山村帶來了靈氣。
阿泰的父親是江蘇溧陽人,作為援藏幹部到了西藏那曲,一幹就是20年。在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之間的這個海拔4500米的小地方,他娶了一個來自重慶的姑娘,後來就有了他們的孩子阿泰。
阿泰說,父親剛進藏時當過駕駛員,開大車的那種。他五六歲時,父親已經是一家修理廠的副廠長。因為那曲的生活條件實在太苦,阿泰不得不被寄養在外婆家,三個月大小時,他被送到成都住了半年,隨後又被帶到江蘇溧陽,並找了一個奶娘。自幼漂泊的他,在一歲多時重新回到外婆身邊。
阿泰有一個大他兩歲的姐姐,還有兩個弟弟。他說,兄弟姐妹中,唯獨他性格最為浪漫,追根究底,這與自幼生活在山清水秀的外婆家有關。“邊城”的美景浸潤了他,也雕琢了他。
“來麗江,跟童年的印記有很大關係。”阿泰說,他喜歡麗江的老房子,這裏跟外婆的家鄉很相似。
小時候,在重慶秀山的村子裏,看桃花一朵一朵地盛開,聽外婆哼唱歌謠,對他以後喜歡畫畫與音樂都有鋪墊意義。在那個世外桃源裏,阿泰也常常下河遊泳,上樹掏鳥蛋,這些頑童的趣事,他都充分體驗過了,也讓他對生活之美有了最初的認識。
從小到大,阿泰還從未在一個地方住過5年以上,即便他的童年,也要分成三個大的段落:一是在重慶外婆家的美好時光,二是在西藏的崢嶸歲月,三是在江蘇溧陽的日子。
外婆家鄉,有一個廊橋,橋上有賣菜的,橋下或緩或急流淌著清澈的河水。
小河流經外婆家的門前,阿泰從小就學會了遊泳,甚至還救過兩個溺水的小夥伴。
在山野之中,阿泰也成了敢於冒險的野孩子。在他9歲那年,外婆家鄉發大水,他居然大著膽子橫渡了梅江河,然後又成功遊了回來。
小姨見他如此冒險,又驚又氣,折了根柳條就追著打,阿泰上岸後來不及穿衣服,光著屁股一路沿街奔逃。如今回憶起來,他認為這算得上小時候最丟人的事兒。
還有一次,阿泰參加學校舉辦的文藝演出,按照要求都得穿白襯衫,自幼熱愛文藝的阿泰對這件事格外重視。但是外婆家生活窮困,加之父母也不在身邊,一時找不到白襯衫,情急之下,外婆就讓他穿了小姨的襯衫,並用白紙包住紅色的紐扣。
演出盡管順利結束了,但因為沒有白襯衫而穿女孩子衣服上台表演,著實讓這個八九歲的男生很傷自尊。
回家的路上遇到暴雨,阿泰從橋上墜入河流,帶著鬱悶與憤怒,他倔強地在風雨中站了起來。
2
5歲那年,第一次進藏,父親開車帶著一家人。從秀山坐車,經過烏江邊的龔灘,坐船,過涪陵,沿途景色變化很多,都美不勝收,這給阿泰留下了格外深刻的印象。龔灘的千年古鎮,因為後來修建水庫而被淹沒。對於龔灘,阿泰始終有一個美景情結,還為它寫過好幾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