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紅塵淨土(1)(2 / 2)

2004年10月,在一個朋友的介紹下,阿魁認識了被他稱為“四哥”的一位台商,於是去了四哥辦廠的廣東東莞。在東莞,阿魁跟著四哥,體驗起嶺南的生活。

盡管東莞是一個全國聞名的銷魂之地,但這些燈紅酒綠的生活仍然讓他覺得孤獨,夢中的世外桃源,依然在渺茫的遠方,等著他去探尋。

機緣巧合之下,阿魁平生第一次到了雲南。也正是在這個彩雲之南,他發現了他的天堂。

2006年11月,四哥到他新婚妻子的娘家雲南普洱辦酒席,阿魁作為伴郎一起到了雲南。11月2日,婚禮喜宴結束了,阿魁經昆明巫家壩機場返回廣東時,在候機大廳看到了一幅麗江的旅遊海報,上麵是仙境般的玉龍雪山,還有夢幻一般的藍月穀。麗江的景色美不勝收,滇西北的特有風情,也在那幅海報上表現得格外瑰麗。

阿魁呆呆地盯著廣告上的雪山,幾乎忘記了登機。

那一刻,他覺得自己找到了,找到了一直尋找的理想之地。在此之前,他沒有聽說過麗江。後來他跟很多台灣朋友提到麗江時,對方都誤以為是廣西桂林的漓江。真正到達麗江之前,他也和其他朋友一樣不了解麗江,以為麗江就是一條河,兩岸都是山寨,河裏有水鳥捉魚……

回到東莞後,阿魁已經下定了決心:去麗江。

因為離過婚,當時已經10歲的兒子被他帶到了東莞,安置好母親和兒子後,就急不可待地奔向了麗江。阿魁說,30多年來,他隻有兩次“一見鍾情”的感覺,一是遇到現在的女友,二是遇到麗江。

在他心目中,麗江就是尋覓已久的聖地,苦追多年的戀人。

采訪時,來麗江旅遊的四哥也坐在旁邊,他說,一個男人,出來混這麼久了,無非是找一個心愛的人,一個喜歡的地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樣才能找到歸宿感和成就感。阿魁聽後連連點頭,他說,來大陸的台灣人有兩類,一是在台灣混不下去的,二是在台灣有不愉快經曆的。

他還總結道,很多台灣人來大陸都有一個通病:他們把大陸當成前哨站,嚐試一下,發展好了就留下,搞不成了就退回去,這樣就讓他們經不起風險,如2008年爆發金融危機後,東莞有很多台商都跑掉了。

而他自己,來到大陸就是為了尋找一方淨土,一個心靈的歸宿,來之前已經醞釀兩年多了,現在既然找到了,就會堅定地留下來。

2006年12月12日,是他第一次到麗江的日子。

初到麗江,他在古城的客棧裏住了16天,深切感受到在麗江生活的人都是那麼自然,不加偽裝。那段日子裏,每天心中都有一個激動的聲音在呼喊:我找到了,我找到了……他已經有了堅定的想法,要在麗江長住下去。

短住16天後,阿魁又回到東莞,他要妥善安置好那邊的家人和事務。小別一個月,他再次飛到麗江,開始了全新的生活。

這時還有一個星期就到春節了。阿魁在古城南門附近的一個戶外俱樂部做了義工,這份工作不需要老板包吃包住,他的目的就是深入生活,體驗麗江,同時了解來麗江的遊客心態。半個月後,阿魁就通過調研發現了一些機會,他想嚐試著做個導遊,於是在網絡上發帖子招徠遊客。

從機場接了第一撥客人後,阿魁將他們帶到客棧,並安排旅遊行程,他用自己的服務賺到了錢。

3

做了三四個月導遊後,有一位台灣來的朋友提議,與阿魁合作搞個客棧,對方出資,阿魁出人。就這樣,一個名叫“無憂國”的客棧在2007年夏天誕生了,阿魁開始打理客棧。盡管這個客棧隻做了半年就轉租給了別人,但這段實習機會讓他有了做客棧的管理經驗。

離開“無憂國”後,他又開始醞釀一個新的計劃——開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客棧,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設計,去裝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