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部落的興起(1 / 2)

頓科回到家中已是深夜,他打開門一言不發的躺在床上,開門聲驚動了一直都難以入眠的鶯兒。鶯兒來到頓科的床前用手關切的摸了摸頓科的額頭,她感到頓科的額頭像火一樣的滾燙,鶯兒慌忙的拿來冷毛巾正準備放到頓科的頭上時被頓科擋住了,頓科有氣無力的搖了搖手喃喃的說道:“不用了。”

“你怎麼了?”鶯兒關切的問道。

頓科並沒有回答鶯兒而是問道:“將軍安葬了嗎?”

“安葬了,就在小河邊,墓碑朝南,爺爺說那是他向往的地方。”鶯兒落下了眼淚。

“鶯兒,你覺得我做的對嗎?我向蒙古人下跪,把將軍的寶劍獻給漢奸,最令我難過的是我竟然砍下了一個受人萬人敬仰……”頓科沉默了,他閉上了眼睛,一顆渾濁的眼淚從眼角滑落了。

“部落所有的人都說你是一個英雄,你做了別人不能做到的事,你和將軍一樣偉大。”鶯兒安慰陷入深深自責的頓科。

“是嗎?為什麼感覺有一塊大石頭壓在我的胸口。”

“將軍的死不是你的錯,你又何必自責呢。”

頓科深深地歎了一口氣:“或許我會像趙之文一樣被世人說唾棄。”

“頓科你要振作啊,你忘了將軍的遺誌了嗎,你還要幫助那些受苦受難的人啊。“

頓科在迷茫與痛苦之中,想起了將軍的囑托,完成將軍的遺願才是對逝者最好的祭奠,疲憊的頓科沉沉的睡去了,鶯兒就在他的床前守候頓科一夜。第二天早上頓科去祭拜了將軍的墳墓之後就立即投入了對流落宋人的救助之中。

蒙古鐵騎繼續南下,阿木爾的騎兵也接到南下的命令,為了充實兵團的軍餉和補充騎兵的戰爭損失,蒙古人四處抓捕無家可歸的宋人,並且對宋人進行了掠奪。剛剛經曆過戰爭的人們再次陷入極度的恐慌之中,人們開始顛沛流離四處逃難,有人度過河水向頓科的部族求助,頓科往往是來者不拒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三十日之後阿木爾的騎兵終於離開了小鎮留下百孔千瘡的城池和數量眾多的難民,那個投降的縣令叫宋濂,後來被任命為縣令他的主要任務就是重建小鎮,統計戶籍征收稅負為元軍提供物力和人力的保障,這個縣令搖身一變成了元朝的命官,在縣衙掛起元朝的旗子挑燈夜戰的學習元朝的法律,他還要學習蒙古語以便自己的升遷,為了表示對元朝的忠誠他把自己的姓改成了“袁”,民間人們都戲稱其“圓臉縣令”來諷刺他的圓滑與善變。袁濂暗想:“你們蒙古騎兵縱然是天下無敵,可是論起治國、安邦、平天下你們還要依靠我們漢人,你們充其量就是一群隻會整日打打殺殺的野蠻人,唉,真是皇帝輪流做啊,可憐我大宋啊。”

為了維係縣城的治安“圓臉縣令”組建一支由地主和地痞流氓組成的武裝力量,同時縣城裏還駐紮一支百人左右的蒙古騎兵,他們才是主子,在他們眼裏袁濂隻不過是他們的一個奴隸罷了。

依然有人不斷地渡河投靠頓科,頓科所在的部落迅速擴大到五千人左右,頓科一直擔心的食物的問題也出奇意料的得到解決,宋人不但有出色的捕魚和造船技術還開墾荒地種植莊家,他們還會打井和紡織技術,頓科的部落不斷地學習這先進的外來技術,這無疑是文明的突飛猛進,頓科從原始社會進入了封建社會,而更令頓科驚訝不已的是宋人居然開設了學堂,每到清晨學子們郎朗的讀書聲像百靈鳥的歌聲一樣動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