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設學堂的是一個教育世家,這個學堂的先生叫司徒淵,是縣上著名的文人,在科舉中考中過探花但卻沒有接受宋庭的任命,他回到家鄉繼續家族的事業,他的兒子就是請頓科吃飯的司徒鴻,但是司徒鴻在觀點上無疑與父親相違背的,司徒鴻認為宋庭在經濟、科技、文化上是極為成功的,在中國的曆史是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軍事上卻是軟弱無能的,其根本原因就是文人治國所帶來的,他的父親認為國家的治理必須倚靠古人聖賢的經典,和對曆史的總結,國家要想長治久安就要重視對子民的教化。司徒鴻違背了父親的意誌和願望,四處拜師學藝成了一個劍客,司徒鴻在十六歲時就手刃數人,是一個小有名氣的劍客。但是他有一個聰明伶俐的女兒司徒燕,司徒燕自小受父親的熏陶對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五歲即可背誦經典,十歲就可以寫詩,頗受父親的喜愛,司徒燕生的容貌可謂傾國傾城,清澈明亮的瞳孔,彎彎的柳眉,長長的睫毛微微地顫動著,白皙無瑕的皮膚透出淡淡紅粉,她生來美貌再加上文人一絲憂鬱的氣質會讓人頓生愛慕之心。
在元軍攻城的那一天司徒鴻對董武閉門不見,司徒鴻從內心上來說是看不起這個又土又豪的縣城第一首富,但是他知道魏良是抵擋不住元軍的,他走南闖北對蒙古騎兵頗有一些了解,他擔心的是城破之時蒙古人會進行屠城,就護送家人和父親十幾個學生偷偷的出了城,並把它們安置在山林之中,當他準備參加將軍的隊伍時城池已經陷落了。
後來他和逃難的人們一起度過大河來到了頓科的部落,他完好的把父親幾十年的藏書都平安的運送到部落,這足以讓悲痛的父親感到一絲的慰藉。父親很快又操辦起來學堂,他現在身體不好,授課的任務就交給女兒司徒燕,當然在世俗人的眼裏恐怕很難接受,但在司徒淵看來女兒的學識早已綽綽有餘。司徒燕很高興地接受了父親的安排,開始時學生們都對這個女先生很不認同,這不符合中國幾千年來的男權主義,男人怎麼可以讓女人作為自己的老師呢,司徒燕很難管理這批學生,他們的年齡和司徒燕不差上下。最後司徒燕把《春秋》、《論語》、《易》等經典倒背如流時大家都驚的目瞪口呆,同時司徒燕還公開接受學生們的問訊,與學生展開激烈的辯論,幾個回合之後學子們都黔驢技窮,最後大家不得不屈從於這個才女的門下,尊稱其“先生。”
頓科一直對這個神聖的地方充滿好奇,一天上山打獵回來,他坐在河邊休息,學堂再次傳來學生們的誦讀生,他站起來看了看遠處的學堂,向前走了幾步又退了回來,最後他終於鼓足了勇氣,他來到學堂的後麵,此時先生正在伏安寫作,學生們高聲朗讀,頓科躡手躡腳的在學堂的最後麵的牆角處坐下了,頓科好奇的看著眼前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