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開始思考:在你現有的水平上,客戶的價值有多大?也就是說客戶平均每年購買多少次?每次的平均購買額有多少?每個客戶平均會跟你購買幾年?
設想一下,如果你能讓客戶的平均購買量增加一倍,每年的購買概率增加一倍,購買年數增加一倍,這樣他的終生價值就提高了8倍!不僅僅如此,學習了這種方法和思想,你能利用這個杠杆去撬動、選擇這個世界的機會可能就增加了80倍!
這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你可以把前端的利潤盡情地和你所有的合作夥伴分享,如果是100%分享,沒有人會拒絕,不是嗎?
所以我有一個很重要的營銷策略,就是“怎樣打造你的後端?”等你打造好了你的後端,你所有的營銷技術都可以快速地放大。
客戶終生價值的計算方法很多。以銷售額為計算單元,就是平均銷售額乘以每年的交易次數再乘以利潤。也可以用邊際利潤計算,邊際利潤是什麼呢?去掉你的產品或者服務的成本,去掉你抓潛的成本,剩下的那部分就是邊際利潤,也就是你額外增加的利潤。相對而言,采用銷售額來計算的方法更容易。
以時段為計算單元,就是這個時段進來的潛在客戶,他的客戶終生價值很大,另外一個時段卻不夠大。那你就要思考產生這種差異的原因:是不是這個時段你投放的廣告有問題?還是你用的“魚塘”不一樣?或者是你的免費贈品不一樣?
這裏我需要解釋一下,兩個同樣成交的客戶,一個因為贈品送得多而成交,另一個贈品少也成交,那麼你送的贈品少的這個客戶,他的終生價值會更大。為什麼呢?因為有一些人,可能是衝著這個禮品而來的,他的需求並不是真正的。換個角度說,贈品送得多,花費的成本也更高,你的利潤就相應地減少了。
你可以按客戶的來源做“終生價值”計算:什麼時段來的,終生價值怎麼樣?哪一個“魚塘”來的,終生價值怎麼樣?不同的合作夥伴推薦來的人,終生價值也不一樣。行業、地區等各種因素很多,具體有哪些影響因素,隻有經過測試才知道。
關於如何把握客戶終生價值的力量,你必須記住的三點是:
(1)重視客戶生命周期
客戶是有生命周期的,企業要通過與客戶之間的不斷互動,提供各種信息和客戶進行交流,從而有效地影響客戶的行為,進而留住客戶,不斷增加自己的利潤。隻有經常性地分析和了解處於動態過程中的客戶狀況,才能搞清楚不同客戶的利潤貢獻度,企業才便於選擇應該供應何種產品給何種客戶。
(2)重視客戶再造
研究發現,向一個流失的客戶銷售產品的成功率,是向一個新客戶銷售產品的成功率的兩倍。一般情況下,公司每年平均流失大約20%~40%的客戶;因此公司不僅需要建立“客戶獲取”和“客戶挽留”策略,還需要建立“客戶再生”策略。
(3)滿意來自於細節
在動態的記錄分析過程中,企業需要分析不同客戶的不同需求,促進企業及時從客戶需求出發設計產品與服務。這樣,銷售人員可以將銷售重點專注、聚焦,明確客戶群,及時響應客戶需求,並提供個性化服務,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最終達到客戶滿意、銷售量增加。要記住,永遠不要給客戶空洞的承諾,應該從小處著手,細致地關注客戶的每一個需求,這樣才能帶來客戶的滿意。
以前我和我導師亥爾波特幫別人找客戶,我的導師就說:“克亞,我們去找他們以前抓潛時用的廣告,然後我要選那個廣告寫得最差的一個。”我奇怪地問:“為什麼?”他說:“你看,這個家夥寫得這麼差都有客戶購買,那說明這些客戶的需求太強烈了。如果我寫一封好的信,他們不撲上來才怪呢。”
是不是很有道理?如果你一味地追求前端的成交率,你把前端做得非常有誘惑力,結果很可能吸引了大批尋求免費東西的人,就缺少了後端銷售的潛力。當然,這並不是說不需要重視前端銷售,隻是前端銷售和後端銷售之間要有一個平衡。這個平衡點,隻有通過測試才知道在哪裏。但是你要時刻謹記,你最終的目標,就是打造“客戶的終生價值”。
抓潛數量:珍惜每一次“抓”的機會
“抓潛數量”就是你潛在客戶的數量,它會直接影響到你的業績。
為什麼你需要“抓”到潛在客戶呢?比如,商店一開門,每天有200個人到訪,你賣給10個人產品,剩下190個不知道哪裏去了,這沒有用,這根本不是“抓潛”。那190個客戶白白流失了,你既沒有成交,也無法進行追銷,就喪失了提高業績的好機會。
你想想,有多少人會在第一次看到產品時就決定購買?很少!但是又有多少人,在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教育後,就會慢慢地作出決定?很多!
所以你的“抓潛”應該是這樣的:像波浪一樣不停地向前推進。你要獲取他們的信息,不停地跟他們接觸。但是如果你沒有“抓住”那些潛在客戶的名字、電子郵箱等信息,你就無法讓他們進入你的數據庫,也就無法“推動”他們。
所以你需要建立自己的“抓潛”體係。這麼多的潛在客戶,他們的層次是不一樣的,對你的產品的理解、需求和信任是不一樣的,他們接近成交的距離也不一樣。但是隻要你有他們的名單,你就可以不斷地為他們提供價值,你就有機會去“成交”。
比如,如果你有客戶名單,你就可以向他們發郵件,每發一次郵件都會產生一定的響應率,通過響應率你可以計算出每一次的成交率。你也可以邀請潛在客戶來參加幾周年的慶典,像我幫他們培訓學校作的彙報演出一樣,隻要邀請就一定會有人來,然後你可以在現場成交,或後續追銷。所以抓住潛在客戶的名單,這非常重要!
所以“到訪人數”沒用,到訪人數中隻有極小的一部分會當場成交。即使你的銷售信寫得再好,第一次看完就馬上購買的人,占的比例照樣是很小的一部分。如果你認為有一天他會因為喜歡你的信,或者喜歡你的產品,就自動回來的話,還不如想象哪天出門能撿到金子。
不要把你的“成交”建立在僥幸心理上,不要把你的整個營銷機製建立在一個未知的“希望”上。“抓潛”,就是要去“抓”,為什麼我不叫“挖潛”,而叫“抓潛”呢?因為我希望“抓”能給你更多的感覺。
以上所說的就是利潤的三大支點,你公司的“外表”可以表現為各種形式,但是它的實質、公司的骨架都在克亞營銷導圖中,沒有例外!所以你的“賺錢機器”就是由克亞營銷導圖構成的,要撬動這個機器,要讓它的利潤倍增,你隻有三個支點,沒有第四個!
任何時候,你如果希望提高你的利潤,提高你的銷售額,這三大支點都會準確地告訴你在哪裏動手。如果你的利潤、銷售額有問題,那問題一定就出在三大支點上,絕無例外!所以用“三大支點”可以快速診斷你公司的狀況。
我還需要強調一下,為什麼我要把三大支點排列成這樣的順序,即“成交率第一,客戶終生價值第二,抓潛第三”呢?
你的第一任務是提高“成交率”。首先要保證進來足夠多的客戶,你必須有一定的成交比例。如果沒有“成交率”,那你99%的營銷活動都是浪費,所以這是你的第一支點。
假如說你的成交率從10%提高到50%,當你再提高“客戶終生價值”的時候,就會形成一個巨大的杠杆組合作用。
然後你再想辦法放大你的前端,增加“抓潛數量”。為什麼?因為你有成交率的保證,進來100個,你能搞定50個,然後再放大10倍的“客戶終生價值”,這樣所有的因素都是相乘的關係。如果你顛倒了這個順序,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魔術般擴大你的利潤
什麼才是你增加利潤的“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