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成交:讓對方無法說“不”(3 / 3)

發揮“贈品”最大威力的辦法,就是和零風險承諾相結合。比如,你的贈品即使在客戶退貨的情況下,也可以被保留。這樣做會讓別人積極采取行動來成交,因為他隻要行動,哪怕最終退貨他也會有所得。這樣,他沒有理由不行動。

總的來說,要送有用的贈品,還要送相關的贈品,同時還要與零風險承諾結合起來。

有一點我還需要提醒你:在設計贈品的時候,你得考慮成本。

其實,客戶關注的永遠是產品本身的價值,贈品也一樣。對於贈品,客戶也非常關注它的價值,至於你是花了多少錢來製作這個贈品,來實現這個“價值”,客戶根本就不感興趣。所以你要花精力幫他琢磨出最有價值的贈品,同時又能降低自己的成本,這很重要!

對贈品的設計隻要把握住以上幾方麵,你一定能夠設計一個很好的贈品出來。否則,拿出的贈品要麼沒有人願意收,要麼成本過高,這二者都不可取。

徹底消除“談價色變”

在客戶清楚地認識到你的產品和服務的價值之前,請不要急著和客戶談論價格。雖然我們的成交中必須含有價格,但是在客戶不清楚產品和服務價值的基礎上談價格,隻會把客戶嚇跑。

如果沒有成功地塑造產品和服務的價值,那麼在客戶的眼裏,無論價格定多少都是貴,因為他沒有看到價值。他不清楚這個產品和服務能給他帶來什麼,能為他創造什麼,當然就無法判斷價格是否合理了。所以請不要輕易降價促銷,因為對於不明確價值的產品,降價並不能帶來成交的增長,反而會讓人覺得品質有問題,結果適得其反。

對於我的3天3萬元的培訓課程來說,如果我不能為這個產品和服務塑造價值,而是直接告訴大家說“3天3萬元的培訓”,試想一下,會有人報名參加嗎?絕對沒有。大家首先想到的是3天3萬元的價格太貴了,這個價格超過了現在市麵上所有培訓的價格。

當我把3天3萬元課程的價值呈現出來之後,大家就很容易接受這個價格了,因為我可以為參加培訓的人創造10倍的價值。況且,如果沒有實現價值,還有零風險承諾。

有一個關於價格和價值的小案例跟大家分享一下:

在很多旅遊景點都有許多賣工藝品和紀念品的人,由於銷售人員的綜合素質並不是很高,所以很多人大都隻談價格,不談價值。

在杭州西湖雷峰塔,就有很多人在賣特色產品,其中有很多雕刻的塔的模型。賣紀念品的人一看到有國際友人經過,就用中式英語大聲地叫賣:“Ten dollars!Ten dollars!”

現在的老外都是中國通,也都很有購買經驗,一聽“Ten dollars”,覺得不值,馬上就說:“Too much! Too much!”賣紀念品的人反應很快,馬上降價:“One dollar! One dollar!”

老外仍然是說:“Too much!”老外到中國後積累的經驗就是:不管對方開什麼價,都說“Too much”。

這是一個典型的反麵教材,是一個蹩腳的成交主張。

所以,在談論價格的時候,如果你的價格很高,就必須要解釋,因為客戶會有這方麵的疑惑。最好的銷售就是把客戶腦海中的所有疑問全部解答。

以我的高價格培訓課程為例,我希望不要因為我的價格而剝奪了客戶受教育的機會,所以就要讓客戶先了解這個產品的價值。這就是為什麼我的每一封信都有解釋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你的價格非常低,你也需要解釋。不要認為你的價格低,別人就沒有疑問,你同樣需要解釋。

我的導師曾經賣過勞斯萊斯,這種車很貴,但他有一次賣得非常便宜,便宜得客戶都覺得匪夷所思。他說:“這輛車是我一個朋友從國外弄進來的,因為在美國大家都在左邊開車,但這輛車的方向盤是在右邊的,所以才便宜。”這樣客戶就相信了。所以你需要給別人解釋為什麼便宜。你解釋了原因,別人才會接受你的價格。

所以無論你的價格是高是低,你都需要解釋。否則別人就會按照他的思路去假設,萬一他假設的有偏差,他可能就不會去購買了。

讓客戶的購買無憂無慮

我們這裏所說的服務,主要指的是“支付條款”和“送貨條款”。

“支付條款”也就是我們平時所理解的付款方式和付款條件等內容,這些內容也同樣影響著成交率。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這種方式一般比較容易被大家所接受,我們現在90%以上的成交都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完成的。

在我們和客戶建立成交關係時,我們如何設定支付提款項目,才能更好地促使成交呢?

如果不是當麵成交,而你卻要求你的客戶一次性支付現金,讓你的客戶一次性把錢打到你的賬號裏,然後你才發貨,這絕對不現實。也許,有那麼一部分人會給你打款,但那畢竟隻是小概率事件。

在客戶和銷售人員沒有建立起信任的時候,我們可以請客戶到現場交款,至少可以讓客戶看到我們、看到我們的公司和服務,這樣客戶知道我們所說的情況是真實的,他才能放心地付款給我們。

這個就好比是談戀愛,如果你在大街上看到一位心儀的女孩子,你直接走上前去對人家說:“我們結婚吧。”那你得到的可能是一個耳光、一個白眼或者一句“神經病”。因為你們之間的信任沒有達到這個程度。

所以,你需要把你對客戶的要求“台階化”,要一步一步地進行。當別人對你的信任很高時,你可以要求多一些;可是當別人對你的信任很低時,你必須把他的行動分解。為什麼要提供多次付款?其實就是把交易的“門檻”降低,讓它和信任成比例。

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非常好的支付方式值得我們借鑒:

(1)邊受益邊付款。比如我賣給你一套10萬元的產品,在你交納了一萬元的訂金之後,就可以把產品拿回去先使用,到第二個月的時候再打一萬元過來,到第三個月的時候再打一萬元過來,這就是邊受益邊付錢。

(2)先受益後付款。這是一種最好的成交方法,這種方式根本不需要說服,因為這就是客戶最想要的結果。

我在美國曾經做過試驗,賣10萬元的東西很難,但當我把10萬元付款分解成10個月支付時,成交率急速上升。雖然本質上什麼都沒變,就是在方法上把10萬元分解成10個月的付款期。但是在別人的感覺裏,它的價格降低了。

與支付條款一樣,送貨條款中如果能現場提貨,那當然是最好的,交完錢馬上得到產品,非常有吸引力。如果說兩天內送貨上門,它的吸引力就沒有現場提貨這麼好。但有時候客戶沒法現場提貨,這時你可以說我用特快專遞,24小時發貨,而且我告訴你快遞公司的名稱及快遞查詢的編號,這樣吸引力又增加了。

所以,當你的發貨日期離付款期越近,你成交的可能性就越大,因為這樣就降低了對方的憂慮和擔心。所以“發貨方式”影響你成交主張的吸引力。

有些產品它必須分期送。比如,他買了你6個月的材料,他先付了錢,貨是一月一發的。如果是這樣的話,你需要告訴他,在6個月中你將在什麼時間發貨,由什麼公司給他送貨,那麼他的擔心就小多了。

所有這些情況,你都要從對方的角度去思考,你得知道“他的憂慮是什麼”,這樣你才能進入他的世界。你知道客戶交完錢之後在等待貨的那種焦慮嗎?所以你應該想方設法減輕對方的焦慮,這樣你的成交率就會增加。所以,送貨條款很重要!

打造稀缺性,讓你的產品炙手可熱

每一個東西都有稀缺性,你必須設法找到它的稀缺性,這是促成成交的重要因素之一。

比如,我的培訓名額都是有限的,因為我想讓每一位參加我的培訓的人都可以獲得幫助,我就需要花很多時間去剖析每一個人的營銷過程,所以我不可能讓太多的人報名參加我的培訓。這一點就造成了我培訓的稀缺性。

總的來說,稀缺性就是從數量上來說是有限的。比如張大千的真跡,因為數量有限,所以很貴重。如果一個收藏家找到了這樣一幅真跡,即使價錢再高,也很難讓人拒絕。

上麵我們說的稀缺性是從數量上來說的,其實從時間上也可以造成稀缺性,我們通常稱之為“緊迫感”。比如我的培訓,如果定在15日停止招生和報名的話,16日你打來電話,我隻能說很抱歉了。這樣就會給客戶造成一種心理上的緊張,因為時間有限,錯過了這個時間就很難獲得了。

很多時候,稀缺性和緊迫感是相輔相成的,它們相互促進,相互加強。譬如說,我公司的數據庫裏有一萬人,我現在想賣產品,隻賣100套。因為我想在第一個階段用低價的方法先做測試,5000元/套,如果大家都得到了想要的結果,那下一步我就提價。

因為我的數據庫有一萬人,所以當我給一萬個人發信時,就造成了“稀缺性”。因為一萬人中可能有超過100人想購買,當然這裏麵也就有了“緊迫感”,畢竟100個名額很有限。

在這個例子中,“稀缺性”造就了“緊迫感”。你賣的每一個東西都要有“稀缺性”和“緊迫感”,它會幫助你更好地成交。

稀缺性可以和其他成交主張組合使用。比如,跟我們的贈品一起使用,比如你的課程可以賣無限次,但你送的一個特別贈品是有限的。

我的學生秦凱招收培訓班有很高的成交率,我覺得很正常,因為他在招生時貼了這麼一個告示:“如果你在現場報名,你就能得到一個超級贈品,這個贈品的價值非常高;但如果你今天沒有報名,而是選擇明天報名,那贈品就沒有了。”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先報名的人應該得到額外的獎賞。

稀缺性在很多行業都可以應用。比如在塑料行業,因為生產塑料的原材料來自石油,原材料的價格會隨著國家油價的起伏而變化。因為油價一直都在漲,所以,對那些猶豫不決的公司,銷售人員應該隨時提醒客戶:國際油價在上漲,國內的油價可能會隨著國際油價而不斷上漲,如果這個時候按照這個價格購買的話,可以節省20%的費用。這樣說就可以讓客戶感覺到稀缺性和緊迫感。

掌握了以上成交的要素,成交就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了。當然,隨著成交率的提高,你就需要開始關注下一個環節——獲取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