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時賢者舍利弗心念言。佛已說弟子所學成。願佛當複說諸菩薩所學成。所以者何。皆當學成是諸菩薩所照光明。時佛即知賢者舍利弗心所念。即告舍利弗。其阿閦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佛刹。有若幹百菩薩。若幹千菩薩。若幹億菩薩。若幹億百千菩薩。大會如是。佛語舍利弗。諸菩薩摩訶薩於阿閦佛所下須發。皆承佛威神悉受法語諷誦持之。如我於是所說法由為薄少耳。阿閦佛所說法無央數不可複計。比我所說法。百倍千倍萬倍億萬倍不在計中。舍利弗。是為阿閦如來昔行菩薩道時所願。我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時。令我佛刹諸菩薩。我說法時。令諸菩薩皆承佛威神。悉受諷誦持之。佛複語舍利弗。爾時諸菩薩摩訶薩皆承佛威神。受所說法諷誦持。是諸菩薩摩訶薩自生意念。欲從其刹至他方世界。俱至諸如來所聽所說法。為諸佛世尊作禮諷誦之。複重問意解。為諸佛作禮諷誦已。重問意解已。便複還至阿閦如來所。佛語舍利弗。是陂陀劫中當有千佛。甫始四佛過。菩薩摩訶薩欲見是諸佛者。當願生阿閦佛刹。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是世界若他方世界。終亡往生阿閦佛刹者。甫當生者即當得住弟子緣一覺地。所以者何。其有因緣見如來者及眾僧。為以斷弊魔羅網去。得近弟子緣一覺及佛地。當得無上正真道最正覺。其人為以成如來。為以見諸菩薩摩訶薩之事。菩薩生阿閦佛刹者。其行皆住清淨。為行諸法。為在諸法士。為以住於法。為佛道不可動轉。複當堅住阿惟越致。佛語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是世界若他方世界。終亡往其刹者等輩。得入諸佛住。其菩薩為得覺意入無恐懼。覺意菩薩。合會於智慧度無極在所各同義。見世尊知所住。其佛刹諸菩薩摩訶薩。在家者止高樓上。出家為道者不在舍止。佛告舍利弗。阿閦佛說法時諸菩薩摩訶薩。承佛威神皆受法語諷誦持之。其不出家菩薩摩訶薩不麵見佛所說時。在所坐處承佛威神皆亦聞法語。聞已即受諷誦持之。其出家菩薩摩訶薩。身自麵見佛說法時。及所行至坐處。亦承佛威神皆聞。聞已即受諷誦持。是菩薩摩訶薩。終亡已後俱持法語。所至生諸佛刹續念之。舍利弗。是為阿閦佛之善快。所以者何。如昔所願自然得之。
佛語舍利弗。若有一世菩薩摩訶薩。欲見若幹百佛。若幹千佛。若幹萬佛。若幹億那術百千佛。當願生阿閦佛刹。菩薩已生阿閦佛刹者。便見若幹百佛。若幹千佛。若幹億萬佛。若幹億那術百千佛。當於其刹種諸德本。當為無央數百千人。無央數百千億人。無央數億那術百千人說法。亦當令種德本。佛言舍利弗。若菩薩摩訶薩於是陂陀劫中。皆供養諸所佛天中天。衣被飯食床臥具病瘦醫藥供養。以便出家學道。悉於是諸佛天中天。下須發為沙門。若複有菩薩摩訶薩。不知於阿閦佛刹一世合會行度無極得福多。佛言舍利弗。是福德善本行具足。百倍千倍萬倍巨億萬倍不與等。舍利弗。是為阿閦佛刹之善快。佛語舍利弗。若一世菩薩於是世界他方世界終亡。生阿閦佛刹者。甫當生者皆得阿惟越致。所以者何。其佛刹無有憋魔事在前立。憋魔亦不嬈人。佛言舍利弗。譬如人咒力語咒毒咒蛇。除其毒便放舍。其力不可勝。救無央數人恐畏。其蛇亦不恐人亦不嬈觸人。如是其人。但以前世禪三昧行故。自以功德得滅於蛇毒。如是舍利弗。阿閦佛昔求菩薩道時。行願德本如是乃得佛道。消除於憋魔毒不複嬈人。阿閦佛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時。憋魔不能複來嬈。亦不能複嬈諸菩薩摩訶薩及凡人。一切皆不複嬈三千大千世界中人。如是先坐三昧寂定。以自威神。生和耶越致天。於彼以前世因緣行廣普。亦於和耶越致天。以因緣三昧。以自威神寂寞。以是比於彼說法。炎天聞之。聞已便得信歡喜。來供養諸弟子。炎天言。乃作是無所著。知止足空閑處作行。其刹諸魔。教人出家學道。不複嬈人。舍利弗。是阿閦佛刹德之善快。夜初鼓時先哀念人民。欲令度脫諸菩薩及學弟子並凡人安隱寂寞行。
賢者舍利弗白佛言。唯天中天。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三千大千世界。持用布施得生阿閦佛刹者。其人不當惜也。便當布施。所以者何。其人不複墮弟子緣一覺道。所以者何。其人即為立不退轉地。從一佛刹複至一佛刹。目常悉見諸佛。皆悉諷誦佛道行。當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常當見若幹百佛若幹千佛若幹億那術百千佛。於彼積德本。舍利弗白佛言。天中天。以是故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三千大千世界布施。得生阿閦佛刹者。其人當歡喜與。便安隱至其佛刹。佛言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為安隱得生阿閦佛刹。譬如出金地無有礫石亦無草木。中有紫磨金。人便取其金。於火中試消合。以作諸物著之。如是舍利弗。阿閦佛刹諸菩薩摩訶薩。清淨微妙住清淨共會。是諸菩薩摩訶薩行也。其有生阿閦佛刹者。甫當生者。皆一種類道行悉等。諸菩薩當成如來。其人以過諸弟子緣一覺地。是謂為一類道。無有眾邪異道。菩薩欲得一類者。當願生阿閦佛刹。舍利弗。是菩薩摩訶薩為成阿惟越致阿閦佛為受決。以我不欲遣菩薩摩訶薩至阿閦佛所。譬如舍利弗。轉輪王遣使者。至諸小王所。使持王寶物來。於是聞王遣使者。令諸小王來。便愁憂涕泣。用王寶物故。夫人婇女及太子。聞以寶物故皆畏王。便往至大王所居城。垣堅止頓其中得安隱。不複恐見怨家穀貴苦。如是舍利弗。我不欲遣諸菩薩至阿閦佛所。譬如彼王以寶物故。令諸夫人婇女及太子同等愁憂視。求菩薩道人。當如大王城所有寶處太子為無有恐難。觀訶閦佛刹當如大王。憋魔見求菩薩道者。如是不複嬈亂。譬如王邊臣難當。如是舍利弗。魔及魔天官屬。不能當如來無所著等正覺。譬如孤寡恐懼之人畏對家。便往至城中即安。對家人無奈之何。所以者何。是人已離於對人得安隱處故。如是舍利弗。諸菩薩摩訶薩。生阿閦佛刹者。為以斷魔及魔天之道。其三千大千世界憋魔及魔天不複嬈求菩薩道及弟子道人。及阿閦佛刹魔及魔天不複起魔事亦不複嬈。複次舍利弗。若有菩薩。往生阿閦佛刹者。甫當生者。其人不複為魔天之所嬈也。所以者何。阿閦佛昔行菩薩道。便作是願德本。令我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使我佛刹諸魔及魔天。無有起魔事嬈亂者。譬如人飲毒。複飲除毒藥。其飲食便消其毒不行。以等願故。如是舍利弗。阿閦佛昔時作是願德本。乃至其佛刹諸魔及魔天子。不複起事嬈亂。其佛刹所有德等乃如是。爾時賢者舍利弗心念言。願欲見其佛刹及阿閦佛並諸弟子等。於是佛即知舍利弗心所念。即令如其像三昧正受神足行。承佛所致。賢者舍利弗。於其座中。見阿閦佛刹及弟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