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和叔遇人即訓誨,時人目曰“邢訓”。
呂正獻初喜邢恕,聞恕到京,訪之旅邸中。
王伯虎炳之自編修官得帖職,章子厚遍問堂中諸人雲:“誰主張?”呂正獻曰:“伯虎於例得實,上恩也。”章遂默然。
元祐中,東坡行呂吉甫責詞,敘神考初用而中棄之曰:“先皇帝求賢如不及,從善若轉圜。始以帝堯之聰,姑試伯鯀,終焉。孔子之聖,不信宰予。”又曰:“喜則摩足以相歡,怒則反目以相視。”既而語人雲:三十年作劊子,今曰方剮得一個有肉漢。”
元祐間,顧子敦臨為夕郎,封駁任情。呂汲公大防謀之於呂正獻,正獻曰:“遷臨耶?躁進者效之。責臨耶?畏懦者將不敢。方今治河之議未決,宜遣相河。”因此賞罰皆非由封駁也。
陳瑩中《答楊中立書》雲:“乃欲毀此白麻哭殿庭。”某謂,白麻,王言也,不可毀。天子之庭,非哭所也(案,此原本分為二條,而上半段語重,當係一條,今並)。
蔡京為翰林承旨,陳瑩中已言治亂之分在京用否。蔡君濟元康問之曰:“京小人也,尤好交結宦者,用京與宦者得誌,天下何以不亂?”靖康初,貶京分司,與瑩中贈諫議大夫命,齊下。(案,此條又見孫榖祥《野老記聞》。《記聞序》雲:先人舊在陳唯室先生講席,及見諸所從遊如和靖尹先生之流,有《野老記聞》數篇,姑錄梗概。或原係《客談》中語也。)
崇寧間,立《元祐奸黨碑》於宣和殿,蔡京書立於諸長吏廳。事未幾星變,一夕大雷雨,碎宣和殿碑石,遂並諸州者去之。人心不以為然而天應之。天人無問如此,體究可以知道。
宣和殿所立《元祐奸黨碑》,以司馬溫公為首。元祐黨籍固多真儒賢士,然蔡京以勢利傾奪錮之。鉤黨者亦多矣,未必皆君子也。餘嚐題其後雲:“等是名丹籍,誰知品月多。蚖龍同在肆,玉石共沉河。摧折人材盡,消磨歲月過。厲階生已甚,龜鑒莫蹉跎。”(“已甚”謂呂汲公行事也。)
遊公定夫,其子性剛,名之以損,且曰:“損,君子以懲忿窒欲。”先賢事事可法。
孫中丞多內寵,夫人以為病。縱其釉賄犯上,孫不能堪,去之。用此遂數人俱去,孫不之悟。
靖康初,金為城下之盟而去。唐欽叟少宰引唐自明皇而後,屢失而複興者,以人主在外,可以號召四方力救京師。宜舉景德故事下詔,出臨洛京,以令天下,或能大振王略。不然亦可還據秦雍,以圖興複。翌曰何囗入對,引蘇內翰《誌林》以為:周之失計,未有如東遷之甚。其議遂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