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富論》主要研究國民財富的性質以及增加國民財富的途徑和原因,闡述了生產發展與財富增長之間的內在聯係及規律。該書的中心思想是基於人性論和自利心的自由放任思想,也就是經濟的自由思想。斯密認為,經濟自由是資本主義發展規律的要求,它最符合人們利己的本性,能讓每個人都自由地追求個人利益,最終就能最好地實現社會的總利益。因此,斯密在書中強烈反對國家幹預人民的經濟生活,主張充分實現經濟自由化。這些主張實際上反映了處在工業革命初期的資產階級的要求,他們需要掃除一切限製資本主義發展的封建殘餘力量以及國家對經濟幹涉的政策,從而完全確立資本主義的自由經濟秩序。
《國富論》主要成就在於它彙集和發展了前人的許多經濟思想,對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方法、範圍以及內容做了全新、全麵的並帶有創造性的闡述,使政治經濟學這門“最古老而又最新穎的藝術”第一次成為了真正獨立的社會科學。
·作品概要·
除緒論外,《國富論》分為上、下兩卷,共5篇32章。
第一篇:主要論述勞動生產力增進的原因以及勞動生產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給各階級人民的順序。斯密認為,增加財富的具體途徑有兩條:一是加強勞動分工以提高勞動生產率;二是增加資本積累,從而增加生產者人數。從這些觀點出發,該書首先闡述了分工能夠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增加國民財富,進而論述了分工的原因。斯密認為,交換是分工的主要起因,認為人類天生就有互通有無的傾向;同時斯密還考察了交換和分工兩者間的相互關係;要實現交換,就必須借助貨幣這個媒介才能讓交換順利完成,所以接著他又論述了貨幣的起源及其功能。由於商品和貨幣之間的交換又引起了價格和價值的問題,所以接下來斯密又闡述了衡量價值的尺度和價格的構成及變動。
第二篇:主要論述資本的性質及其蓄積和用途。主要研究了資本的性質、構成、積累以及用途。本篇首先明確地說明了資本的構成可分為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並區分了生產勞動和非生產勞動,以及論述了資本的各種形態,即借貸資本、工業資本和商業資本之間的區分。
第三篇:主要論述不同國家中財富的不同發展階段。從經濟史的角度,對促進或阻礙國民財富發展的原因作了分析,主要考察了羅馬帝國崩潰到18世紀後期的經濟發展史,研究了國家的經濟政策對財富生產發展的作用。從曆史的角度出發,論證了隻有采用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才會有利於分工和國民財富的發展。
第四篇:主要論述政治經濟學體係。斯密從經濟思想史的角度出發,對阻礙國民財富增長的重農主義和重商主義的理論和政策作出了分析、比較以及批判。探究了不正確的政策主張和學說如何妨礙了國民財富的增長,這一點實際上是進一步論證了采取自由放任政策的必要性。
第五篇:主要論述君主或國家的收入。研究的對象是,國家財政收支對國民財富發展的影響。在本章中,斯密強調了必須采取合理的財政政策,使國家支出小於收入,從而促使資本的積累,最終達到增進國民財富的目的。
·經典章節·
論分工
勞動生產力上最大的增進,以及運用勞動時所表現的更大的熟練、技巧和判斷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結果。
為使讀者易於理解社會一般業務分工所產生的結果,我現在來討論個別製造業分工狀況。一般人認為,分工最完全的製造業,乃是一些極不重要的製造業。不重要製造業的分工,實際上並不比重要製造業的分工更為周密。但是,目的在於供給少數人小量需要的不重要製造業,所雇用的勞動者人數,必然不多,而從事各部門工作的工人,往往可集合在同一工廠內,使觀察者能一覽無遺。反之,那些大製造業,要供給大多數人的大量需要,所以,各工作部門都雇有許多勞動者,要把這許許多多勞動者集合在一個廠內,勢不可能。我們要同時看見一個部門以上的工人,也不可能。像這種大製造業的工作,盡管實際上比小製造業分成多得多的部分,但因為這種劃分不能像小製造業的劃分那麼明顯,所以很少人注意到。
扣針製造業是極微小的了,但它的分工往往喚起人們的注意。所以,我把它引來作為例子。一個勞動者,如果對於這職業(分工的結果,使扣針的製造成為一種專門職業)沒有受過相當訓練,又不知怎樣使用這職業上的機械(使這種機械有發明的可能的,恐怕也是分工的結果),那麼縱使竭力工作,也許一天也製造不出一枚扣針,要做二十枚,當然是絕不可能了。但按照現在經營的方法,不但這種作業全部已經成為專門職業,而且這種職業分成若幹部門,其中有大多數也同樣成為專門職業。一個人抽鐵線,一個人拉直,一個人切截,一個人削尖線的一端,一個人磨另一端,以便裝上圓頭。要做圓頭,就需要有兩三種不同的操作。裝圓頭,塗白色,乃至包裝,都是專門的職業。這樣,扣針的製造分為十八種操作。有些工廠,這十八種操作,分由十八個專門工人擔任。固然,有時一人也兼任兩三門。我見過一個這種小工廠,隻雇用十個工人,因此在這一個工廠中,有幾個工人擔任兩三種操作。像這樣一個小工廠的工人,雖很窮困,他們的必要機械設備,雖很簡陋,但他們如果勤勉努力,一日也能成針十二磅。從每磅中等針有四千枚計,這十個工人每日就可成針四萬八千枚,即一人一日可成針四千八百枚。如果他們各自獨立工作,不專習一種特殊業務,那麼,他們不論是誰,絕對不能一日製造二十枚針,說不定一天連一枚針也製造不出來。他們不但不能製出今日由適當分工合作而製成的數量的二百四十分之一,就連這數量的四千八百分之一,恐怕也製造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