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其他各種工藝及製造業說,雖有許多不能作這樣細密的分工,共操作也不能變得這樣簡單,但分工的效果總是一樣的。凡能采用分工製的工藝,一經采用分工製,便相應地增進勞動的生產力。各種行業之所以各個分立,似乎也是由於分工有這種好處。一個國家的產業與勞動生產力的增進程度如果是極高的,則其各種行業的分工一般也都達到極高的程度。未開化社會中一人獨任的工作,在進步的社會中,一般都成為幾個人分任的工作。在進步的社會中,農民一般隻是農民,製造者隻是製造者。而且,生產一種完全製造品所必要的勞動,也往往分由許多勞動者擔任。試以麻織業和毛織業為例,從亞麻及羊毛的生產到麻布的漂白和燙平或呢絨的染色和最後一道加工,各部門所使用的不同技藝是那麼多啊!農業由於它的性質,不能有像製造業那樣細密的分工,各種工作,不能像製造業那樣判然分立。木匠的職業與鐵匠的職業,通常是截然分開的,但畜牧者的業務與種稻者的業務,不能像前者那樣完全分開。紡工和織工,幾乎都是個別的兩個人,但鋤耕、耙掘、播種和收割,卻常由一人兼任。農業上的種種勞動,隨季節推移而巡回,要指定一個人隻從事一種勞動,事實上絕不可能。所以,農業上勞動生產力的增進,總跟不上製造業上勞動生產力的增進的主要原因,也許就是農業不能采用完全的分工製度。現在最富裕的國家,固然在農業和製造業上都優於鄰國,但製造業方麵的優越程度,必定大於農業方麵的優越程度。富國的土地,一般都耕耘得較好,投在土地上的勞動與費用也比較多,生產出來的產品按照土地麵積與肥沃的比例來說也較多;但是,這樣較大的生產量,很少在比例上大大超過所花的較大勞動量和費用。在農業方麵,富國勞動生產力未必都比貧國勞動生產力大得多,至少,不像製造業方麵的一般情況那樣大。所以,如果品質同樣優良,富國小麥在市場上的售價,未必都比貧國低廉。就富裕和進步的程度說,法國遠勝於波蘭,但波蘭小麥的價格,與品質同樣優良的法國小麥同樣低廉。與英格蘭比較,論富裕,論進步,法國可能要遜一籌,但法國產麥省出產的小麥,其品質之優良完全和英格蘭小麥相同,而且在大多數年頭,兩者的價格也大致相同。可是,英格蘭的麥田耕種得比法國好,而法國的麥田,據說耕種得比波蘭好得多。貧國的耕作,盡管不及富國,但貧國生產的小麥,在品質優良及售價低廉方麵,卻能在相當程度上與富國競爭。但是,貧國在製造業上不能和富國競爭;至少在富國土壤氣候位置適宜於這類製造業的場合,貧國不能和富國競爭。法國綢之所以比英國綢又好又便宜,就是因為織綢業,至少在今日原絲進口稅很高的條件下,更適合於法國氣候,而不十分適合於英國氣候。但英國的鐵器和粗毛織物,卻遠勝於法國,而且品質同樣優良的英國貨品,在價格上比法國低廉得多。據說,波蘭除了少數立國所需的粗糙家庭製造業外,幾乎沒有什麼製造業。
有了分工,同等數量的勞動者就能完成比過去多得多的工作量,其原因有三:第一,勞動者的技巧因業專而日進;第二,由一種工作轉到另一種工作,通常會損失不少時間,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這種損失;第三,許多簡化勞動和縮減勞動的機械發明,使一個人能夠做許多人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