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1 / 3)

十五

臘月二十三的早晨,有了稀稀拉拉的鞭炮聲,過年的氣氛漸濃了。老會計打發孩子給鮑老太太送來兩隻雞。收禮容易還禮難,一是鮑老太太手上沒有什麼象樣的東西,二是她不知道送什麼合適,俗話說十裏不同風,百裏不同俗。正在她為難之際,鮑國平提著一隻筐來了;進屋之後,他放到炕上一隻舊套袖的小布袋,裏麵裝滿了大米。在鮑老太太的記憶裏,吃大米仿佛是上輩子的事,急忙問侄兒哪兒買的?鮑國平淡淡一笑,告訴姑姑說:這不是買的。見姑姑有些懷疑,他又進一步解釋說:是公社從民族生產隊搞來的,給分的福利。哪兒也買不到。鮑老太太泄氣了,問侄兒拿筐幹啥?鮑國平要向姑姑要幾顆白菜。鮑老太太讓小孫子給表叔去掏菜,隨後她也下了炕。在窖門口,鮑老太太讓小孫子給表叔多掏點菜,鮑國平往筐裏裝著,忙說夠了。鮑老太太無奈地說:

‘姑姑隻能給你幾顆菜了!’

‘姑,我這不是來拿了嗎!等吃沒,還來。’

鮑老太太讓小孫子幫表叔抬著筐去送白菜;回到屋裏,她要倒出大米,把套袖洗一洗,哪天給送回去。她倒出大米,意外發現裏麵夾帶著折疊的五元錢,錢中間還有兩張粉紅色的酒票。鮑老太太把錢和票攥在手裏,思緒萬千。

隊裏用大鐵桶拉回豆油,倒在做豆腐用過的大鍋裏,灶堂裏還要燒點火,再分給社員們。等尤梅去時,老會計已經用幾個山楂酒瓶給裝好了她家的那份,她隻好連瓶帶壇一起捧了回來。往出走時,辛中良看著他家的油瓶,陰陽怪氣地說:我也拿瓶子裝油好了!老會計瞪他一眼,裝作沒聽見。回到家裏,尤梅放下油,看著幾瓶油,心裏盤算一年無論怎麼吃,或許都不多,但一家人必競有了油水,心情還是愉快的。她對奶奶說:

‘把油倒在壇裏兩瓶,用咱家分的兩張酒票,過年給老會計買二斤酒吧。’

鮑老太太回答孫女道:

‘都倒出來吧。剛才你表叔又給送來兩張酒票。”

“酒票?送酒票幹啥?咱家不喝酒。”

‘他的意思是讓你去柱子家串門。’

尤梅倒著油,略一沉吟,答道:‘我去。’

第二天,尤梅從奶奶手裏接過幾張整錢,當拿到卷煙紙般大小的酒票時發現了問題,不僅顏色不同,票麵的內容也不一樣,自家發的上麵標的是一斤,而表叔送來的卻是一瓶,難道是買整瓶酒的?她跟奶奶說:如果那樣,就不用帶這麼多瓶子了。奶奶讓她還是帶上吧,裝酒用不上,就買點醬油醋。

供銷社裏人頭攢動,都在搶購著年貨。貨品比平日裏豐富了許多,盡管大多數品種是限購的,但貨架上還是擺滿了樣品,顯得淋琅滿目。工作人員上到主任下到更夫,都站在櫃台裏幫著賣貨。尤梅讓小弟一旁等著,她先到人少的文具類櫃台前買了十張黃錢紙,今年是爸媽倆人在那邊過年,讓他們花得寬餘點吧。把買回的紙遞給小弟,接過裝著瓶子的書包,她轉身離去,但邁出一步又退了回來;她不忍心看小弟乞望著別人家的孩子歡天喜地買年貨的樣子。她掏出兜裏的錢,隻有剛才買紙找回的一張五毛零錢,隻好遞給小弟,讓他自己去買糖吧。小弟接過錢,卻不知手裏的紙咋辦。

‘去吧,沒事,紙又不怕擠不怕碰。’

‘買幾毛錢的?’

‘你,自己買吧。’

小弟頓時興奮起來,向人群中擠去。他買了一毛錢的散瓣糖,又擠到另一邊買了一掛一百響的小鞭炮。

付食品櫃台前人最多,尤梅總算挨到櫃台邊,買了兩包糕點兩瓶罐頭,又拿出瓶子要裝酒;售貨員看到這麼多瓶子,有些遲疑,讓她交錢拿票,當看到兩張彩票時,拿不定了主意,送到主任手中,請領導決定。供銷社主任接過彩票,翻看一下,不由地又看了一眼尤梅,讓售貨員收下吧,一會兒到後院拿酒。售貨員結了帳,找了錢,為尤梅打了二斤酒、一斤醬油一斤醋。緊打酒,慢打油,尤梅看著售貨員熟練的動作和瓶中高低不平的三色液體,心中想到裝過的豆油,老會計隻能是多打了,而不會給少打。尤梅抱著大包小裹讓小弟幫忙接下,問小弟買糖了嗎?小弟喜滋滋地拍拍鼓囊囊的棉襖兜,並把剩下的兩毛錢交給姐姐。尤梅接過錢,急匆匆去取那兩瓶酒。

供銷社主任打開辦公室的門,從一紙箱裏拿出兩瓶音河白酒,當遞給尤梅時,他發現尤梅留戀的目光看見了酒箱旁邊的洗衣粉和肥皂,他問:‘你沒買著洗衣粉和肥皂?’尤梅老實回答:“前邊已經賣沒了。’‘有人多買了,也是沒辦法的事。你要買,在這兒交錢吧。’尤梅想了想,買就買吧,再洗衣服也可省下水堿了。她出了辦公室去找小弟,一邊走一邊翻看手中的一袋鬆花江洗衣粉和一塊龍江肥皂,想起在門市貨櫃上看見的香皂,包裝紙上印著一個小女孩,美滋滋地看著臂彎裏的花藍。一一給奶奶買塊香皂吧。

老會計夾著幾張紅紙,找於新來了。往年他都在家寫春聯,今年曹隊長讓寫點“新詞”,在他的記憶裏“六畜興旺”‘五穀豐登”是年年寫,什麼是‘新詞’呢?想必於老師該有好辭吧。於新唱唱畫畫在行,要說作對聯:難!但她想起學校哪位老師有本‘春聯集錦’,就跑到辦公室找了回來。她坐在炕上翻著書,讀給老會計聽,挑選中意的。老會計趴在書桌上,一邊寫著‘金雞滿架’“井泉大吉’,一邊答應著:你看哪個好,就中!小弟悄沒聲地進屋,他倆誰也沒發現。小弟小心翼翼地摘下書包,放到於新身邊,於新驚喜地道:

‘哎呦,好孩子!你啥時進來的?’

‘奶奶讓我送給你。’

於新解開書包,裏麵墊層釘本用的白紙裝著大米。她一下蓋上書包,並迅速掛在小弟的脖子上,急促地說:

‘快拿回去,老師家有!跟奶奶說,老師過年能領到大米。’

於新下了地,向外推著小弟,隨後一把又拉了回來;她捧了一捧糖,放到書包裏,並隨手剝下一塊糖紙,把糖塞到小弟嘴裏。她哄走小弟,望著他的背影,眼淚汪汪;回到屋裏,老會計見狀,一聲感歎;想起為他送酒和罐頭的二弟,他說:

‘人家的孩子咋都有模有樣啊!你看我家那些驢。’

於新揉揉眼睛,看著寫好的春聯,她說:

‘忘給這孩子帶回兩付了。”

老會計搖頭說:“他家不能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