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爾頓也聽說了這件事,晚上他和妻子說起了聽到的情況。這時,威爾伯和奧維爾笑了起來,說:“哪裏有什麼奇怪的飛行物,那是我們做的風箏。”
然後,他倆把事情的經過和父母親說了一遍,彌爾頓先生聽完,讚許地說:“很好,你們應該多做些努力,也許有一天,你們真的會使人們震驚的。”
18世紀末,人們開始對飛行進行真正的研究。有人製出了滑翔機,可以借助風力進行短暫飛行(科林塔爾的飛行屬於這一類);有人製出了飛艇,在氣球內裝入比空氣輕的氣體(如氫(qīnɡ)氣等),進行飛翔;最有名的是齊柏林的飛艇(tǐnɡ),能在空中飛很少的時間;還有人把蒸氣發動機安在滑翔(xiánɡ)機上,製造出有動力的飛機。但這種動力飛機隻能在天上停留一瞬(shùn)間,很難算得上是飛行。華盛頓大學一位名叫蘭格利的天文學教授,就在做這方麵的研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有動力的飛機能載人在天上真正地飛行。
萊特兄弟四處尋訪曾經參與飛行實驗的人。終於有一天。一個頭發花白的老先生敲開了他們的門。
“您是萊特先生嗎?”老先生微笑著說,“我是夏紐(niǔ)特。收到你們寄來的信,我很高興。”
“噢,夏紐特先生,您能親自登門,我們真是感激不盡感激:因對方的好意或幫助而對他產生好感。。”威爾伯興奮地說,“是這樣的,我們想繼承科林塔爾等先輩的事業,搞人類飛行的試驗,但是我們在這方麵沒有經驗,遇到了許多問題。希望您能夠給我們點兒幫助。”
夏紐特看著兩個神情激動的年輕人說:“你們有這樣的誌向,我很高興。我想科林塔爾先生如果知道了也會很高興的。我早年曾經參與科林塔爾先生的一些飛行實驗,所以多少有一點經驗,我願意盡全力幫助兩位先生。”
“這實在是太好了。”威爾伯搶著說,“有了您的幫忙,我倆就更加有信心了。”
夏紐特先生說:“以我的經驗來看,飛行的設計,尤其是駕駛,一定要改良才行,否則太容易出事。科林塔爾先生那一次失事,主要就是因為操作上的問題。”
“我們早就想著手設計飛機了,但是一直缺少能夠操作的設計,因此很苦惱。”威爾伯看著夏紐特說。
“我這次來就是為解決你們這個問題的。”說著,夏紐特從隨身帶的包中拿出一疊圖表和筆記本來,“你們看,這就是我給你們帶來的禮物。”
“這是什麼?”奧維爾問。
“這些就是當年科林塔爾先生研究的資料和設計的圖表。當然其中也有我自己研究的東西。現在我已經老了,這些東西在我手裏沒有多大的用處,難得你們如此有誠意,這些資料就留給你們研究吧。”
“哦,太好啦!”威爾伯激動地站起來,握著夏紐特先生的手說,“太感謝您了,這可是用前輩們的心血和生命所換來的呀。”
“是啊,你們一定要多加努力,早日研究出成果來,使這些前輩們的心血不致於白費。”
奧維爾搶著說:“您放心,我們一定會盡全力的,一定爭取使人類早日飛上天空!”
夏紐特說:“據我所知,現在還有不少人在從事這方麵的研究呢。英國已經有人製造出一種蒸氣機飛機,能夠在天上短暫(zàn)地飛翔。”
威爾伯說:“是的,現在大家都在朝這個方向努力,這樣更好能夠早日促使人類飛向天空。我想,我們一定會全力以赴的。”
兩三年過去了。萊特兄弟一方麵研究理論,另一方麵進行了實際的操作。
他們決定開始製造滑翔機了。他們參考了科林塔爾設計的圖表,以及夏紐特先生所做的研究筆記,把木頭一根根地鋸開、刨平,然後按照設計的樣式小心地釘起來,最後又加一層堅硬的布蓋。費了好大的勁後,一號機終於做成了。
威爾伯說:“這是個問題,我們先去找找看。”兩個人在外麵找了好久,也沒有發現一個理想的地方。因為第一次飛翔(xiánɡ)很關鍵(jiàn),所以他們不願意隨便試飛。
終於有一天,夏紐特給他們來信,說南方有個吉特郝(hǎo)克海岸很適合於飛翔,於是兄弟倆決定動身去那裏。
第二天,他們到達了目的地。吉特郝克是一個荒涼的小漁村,除了幾戶漁民外,都是一望無際的沙灘,還有一些小沙丘,吹著一陣陣的海風。
威爾伯高興地說:“這個地方真是好,太適合飛行了。你看這麼多的沙子,就是掉下來也摔不死呢。”
第二天,他們把滑翔機從箱子裏取出來,然後組裝起來,兩個人開始了第一次滑翔。
威爾伯趴在機翼的中央,奧維爾在前麵拉著繩子,繩子的另一端係在滑翔機上。威爾伯大喊一聲“開始”。於是奧維爾拉動了滑翔機。
然而滑翔機卻沒有在風中飛起來,而是跌落在沙灘上了,把威爾伯摔得灰頭土臉,他爬起來問:“怎麼回事?怎麼飛不起來?”
奧維爾也跑過來說:“怎麼會呢?我們再試一次。”
於是他們又試了好幾次,都沒有飛起來,兄弟倆垂頭喪氣垂頭喪氣:形容情緒低落、失望懊喪的神情。地坐在沙丘上,不知如何是好。
“是不是裝錯了?”奧維爾說。
他們重新檢查了一遍,沒有找到任何問題。
一個下午快過去了,試飛一次也沒有成功。威爾伯說:“我們先回去,明天再說。說完他拉著地上的繩子往回走。
他走了沒幾步,快下沙丘時,一陣強風吹過來,這時奇跡出現了。他們的滑翔機迎著風浮起來了。
“噢,我知道了,”威爾伯高興地說,“滑翔機載人後太重,風力太弱時它飛不起來。我們等到強風時再飛。”
第二天風力還不大,於是他們決定再等等。終於有一天刮起了強風,風吹著沙,連眼睛也睜不開。
於是他們頂著風把飛機拉到了沙丘上。強風吹著他們的滑翔機,已經有點離地了。奧維爾趴在機翼上說:“肯定能飛,鬆開繩子吧。”威爾伯說:“抓好了!”說完把繩子鬆開了。
果然,滑翔機迎著風飛起來了。它從沙丘上飛了過去,滑翔了約30米,落了下來。
“飛起來了!終於飛起來了!”奧維爾十分高興。然後讓威爾伯試飛,也飛起來了。
威爾伯說:“雖然我們稍稍飛起來了,但我覺得這架飛機的許多構造不合理,應該重新改進一下才對。”
於是他倆立即打開圖紙,討論起來。威爾伯一麵計算一麵對照著科林塔爾的表格說:“按照他的設計,機翼的浮力和麵積、角度、風速是成比例的,前天的風應該能夠飛起來,但是,沒有成功。”
奧維爾接著說:“這是個問題,如果隻有大風才能飛行,那顯然是失敗了。我們必須改進這些設計才對。”
於是他們又坐火車返回了家鄉。在車上,威爾伯說:“很明顯科林塔爾的計算有誤,而且好幾個地方也不合理。如果我們真要成功,就必須重新設計圖表。
1900年,他們依據自己的設計,重新製造了二號機。這一次完全是他們自己的構思和創造。
一年之後,他們的飛機做好了,於是他倆又來到吉特郝(hǎo)克島試飛。他們很快把二號機組裝好,它比從前做的任何一架滑翔機都要大,而且機身的前頭設置了升降舵(duò),用來控製起飛和降落,機後也加裝了一個可借機翼的變動來維持左右平衡(hénɡ)的方向舵。所以這架滑翔機可以在空中變換好多種姿勢。
忽然有人朝他們走來。“那是誰?”奧維爾先叫起來,“誰會來這個荒島呢?”
等到走近了,來人叫出聲來:“萊特先生,可找到你們啦!”
原來來的人是夏紐特先生。威爾伯立刻迎了上去說:“夏紐特先生,想不到您會長途跋涉跑到這樣的荒島上來看我們。”
“噢,我收到你們的信了,我很想看看你們新做的二號機,所以就趕來了。”
萊特兄弟倆趕忙把夏紐特老先生領到二號機旁邊,說:“您瞧,這就是我們製造的二號機。”
夏紐特先生仔細地看了一看二號機,說:“是有很多創新,不知道飛起來如何?”
他們終於等到了一個好天氣,試飛開始了。威爾伯駕駛著滑翔機沒有費多大的勁,機身就離開了地麵,緩緩地升在空中了。威爾伯操縱著安全板,滑翔了大約100米後,安全地著陸了。
1902年夏天,經過他們重新改進的三號機完成了。這回機身要比二號機小,前方的升降舵也做了相應的調整。
他們又一次乘火車來到了吉特郝克。這一回他們又在等待好天氣,不過這回不是等強風,而是在等弱風。
終於有一天,風力很弱。威爾伯說:“我們今天去試飛吧,我看這樣的弱風正是我們想要等的。”奧維爾有些擔心地說:“今天風太弱了。你說能飛上去嗎?機體就有150公斤,再加上一個人的重量,我真有些擔心。”
威爾伯說:“沒關係,這正是我們要迎接的挑戰挑戰:鼓動對方跟自己競賽。。”
他倆來到了沙灘上,奧維爾說:“我先來試試。”於是他爬上了滑翔機。威爾伯推動了滑翔機,滑翔機很容易地升空了,而且向前飛了50多米。
威爾伯高興地叫:“怎麼樣,我們又成功了!”奧維爾下了滑翔機,驚異地說:“真沒想到,居然能夠飛起來。”
“你看這兒!”威爾伯忽然叫了起來。
“怎麼啦,難道碰壞了什麼了嗎?”
“不是,你看,機翼全彎曲了。這就是說機翼這個角度是易於在弱風中飛行,這時浮力最大了。”
“噢,果然是的,這可真是意外的收獲。”
“是的,我們終於找到了使滑翔機浮力最大的角度。”威爾伯說,“這是件好事,但是,這還必須得借助風力,要是我們能不靠風力而使機身飛離地麵,那該多好。”
“那樣的話,我們必須安裝螺(luó)旋槳或發動機一類的東西。就像齊柏林飛艇(tǐnɡ)那樣。”奧維爾說道。
“不錯,我們應該著手研究這類機型,現在已經有人做這方麵的工作了,如果我們不加快步伐,恐怕要落在別人後麵。”
他們決定要在十年之內,成為第一個真正能在天空飛行的發明家。
第一步他們首先選機型,最關鍵的是重量問題。他們選擇和三號機類似的機型,但是在選發動機的時候,遇到一些麻煩。因為他們找到的最輕的發動機,也有140多公斤。按照這樣的重量,三號機翼的浮力不夠,這樣必須把機身加大,而加大機身,重量又會增加,而且采用發動機之後,機身承受的壓力也會增加,有許多問題將出現。
萊特兄弟研究空中飛行已經很多年了,但是人們卻都沒有注意到他們。他們隻不過是製造自行車的小工匠(jiànɡ)而已,人們一向都這麼認為。聽說他們在搞飛行的試驗,也都隻是覺得他們異想天開,沒有人認為他們能製造出什麼東西來。因為當時大家都在關注著另一位名叫蘭格利的人,蘭格利是華盛頓大學的一位天文學教授,他也一直在研究空中飛行。他早在萊特兄弟做滑翔機的時候,就已經用蒸汽發動機來做飛機了。
他的飛機模型和萊特兄弟的不同,是單翼機,而萊特兄弟的是雙翼機。蘭格利教授還有政府專門給予的經濟補助,所以他的研究進度很快。
但是不久,萊特兄弟聽到了蘭格利教授試飛失敗的消息,他的飛機剛一起飛,就立刻機頭朝下,栽到河裏去了。萊特兄弟更加加快了研究的步伐,他們依靠著自行車店的微薄收入和頑強的精神,終於一切準備就緒了。
1903年12月17日,天氣十分寒冷,許多人接到觀看他們試飛的請帖(tiě),都不相信這事是真的,加上路途遙遠,隻有5個人來到了漁村。其中有3個人還是為了防止出現意外,趕來救助的。他們看見一個比滑翔機大得多的飛機,停在沙地上,奧維爾正坐在飛機裏。
威爾伯發出了起飛的信號,奧維爾拉緊了升降舵,打開了發動機,螺旋槳猛烈地轉動起來,飛機向前一衝,然後便迎著風,緩緩地升起來了。
由於操縱不熟練,飛機不斷地上下起伏,卻仍然在向前飛著。
威爾伯拍著手大叫:“成功啦!人類終於能在天上飛行啦!”其他5名觀眾也都歡呼著,追著飛機往前跑。
他們又進行了幾次試飛,在空中停的時間也更長了,而且,漸漸的飛機也很平穩,不再那麼搖晃了。威爾伯最後試飛,飛了一分多鍾,然後他高興地從飛機上下來,說:“我們成功啦!我要把這個消息盡快告訴所有的人們,讓他們和我們一同分享成功的快樂。”
他趕到附近的一個電信局,發了好幾封電報,其中發給父親和妹妹的電報上寫著:“親愛的爸爸,我們終於成功了,連飛了四次,平均時速30英裏,我們即刻就回去。”
雖然他們在天空電僅僅飛行了一分鍾,但是這意味著人類終於能夠飛上天空。
城裏的人們越來越多地看見他們在天上駕著飛機飛翔。許多人都十分驚奇:“瞧,有人在天上飛呢。”
他們的影響越來越大,終於有一天,一個銀行家找上門來說:“萊特先生,我願意出錢資助您研製飛機。”
威爾伯說:“我很抱歉,我不會和個人合作的,我們的事業是為人類造福,假如政府不肯支持我們,我們將自己解決經費來製造飛機。”
奧維爾說:“我們不會用自己的成果為別人賺錢的。”
這時,歐洲各國都已認識到了飛行的重要性,紛紛成立了專門機構研究飛行,美國也在1907年發布了征購飛機的決定。
在這種情況下,威爾伯說:“奧維爾,你還是留在美國吧,大家越來越關注飛行,你最好留下來等待時機。我前往歐洲去推廣我們發明的飛機。”
1907年底,美國陸軍部開始征購飛機,標準是飛機必須能乘坐2人,而且能飛1個小時以上。這個條件對當時的飛機來說是十分苛(kē)刻的,萊特兄弟所創下的最高紀錄,在天上僅飛了30分鍾而已。
這樣奧維爾又不得不改進他的飛機,加大了發動機的馬力,花了好多時間,總算製造完成了。
1908年9月11日,到了政府指定試飛的日子。觀眾席上坐滿了政府的官員們。大家都在觀看著參賽的不同類型的飛機。總統羅斯福也親自到場了。
飛機開始飛行了。剛離開地麵時,搖搖晃晃,顯得十分吃力。不一會兒,就平穩下來。
奧維爾駕著飛機穿過了一片郊野,然後他操作飛機開始往回返航(hánɡ)。突然間,機身傾斜得很厲害,而且不停地搖晃著,飛機的螺旋(xuán)槳斷了。
“啊!出事了!”觀眾們驚呼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