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擁有好習慣,才有好人生(3)(2 / 3)

熱愛學習,學習能夠改變命運

步入社會的人往往認為學習已與自己無緣,工作才是生活的中心,殊不知,學習是改變命運的利劍,隻有不斷學習,才能讓生活更美好。簡單地說,可以把世界上的人分為學習者與非學習者。學習者是那些向周遭事物開放的人,他們學習,也聽從教誨,當他們做了一件蠢事,他們不會再去做第二次。當他們做一件事情有了功效,下一次他們會更努力地做,把它做得更好。

鬆下幸之助先生可以說是日本企業界的一個神話。他早年家境貧寒,而且體弱多病,隻有小學四年級的學曆。然而,他是靠什麼最終創建現在赫赫有名的鬆下電器公司並成為日本首富的呢?專家們有很多說法,但是其中有一點是不可否認的,那就是,鬆下先生是一個勇於學習、善於學習的人。正因為學習,才成就了他的輝煌。

鬆下先生曾經在一家電器商店當過學徒。同時在這家店裏幫工的還有另外兩個學徒,他們都是同時進入這家商店的。開始時,三人並沒有什麼不一樣,大家幹同樣的活,但是漸漸地三人就顯現出了差別。

鬆下以前從來沒有做過電器方麵的事情,這次到了一家電器商店工作,麵對著那麼多的電子產品,他感到了自己的無知。而他心裏對學習的熱望讓他向這種無知發起了衝擊。他每天都比別人晚下班,用這些時間閱讀各種電子產品的說明書;同時在他其他兩個同事外出休閑的時候,他卻參加了電器修理培訓班。他花了大量的時間在學習電器知識上麵,因為他決心用學習讓自己成為這方麵的內行。而在這種時候,他的兩個同事卻因為這些而嘲笑他說,一個學徒還能夠成什麼大事,還學什麼啊。而這一切都無法阻止鬆下先生繼續學習的決心。

終於,通過不斷的努力,他從一個對電器一竅不通的學徒變成了一個能夠給顧客清楚明了地講解電器知識的專家,並且還可以自己動手修理與設計電器。他通過學習改變了自己,將自己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一切努力都沒有白費,店主將這一切都看在眼裏,對鬆下先生的這種學習精神非常賞識,不久便將他由普通學員變成了正式員工,並且將店裏的很多事情都交給他處理。這為鬆下先生以後的創業打下了極大的基礎。與之相反,他的兩個同事最後的結果卻是,因為一直沒有學識上的進步,最終隻能被商店解雇。

一個願意學習並且善於學習的人,最終會獲得成功,因為,學習會改變命運!

我們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我們都想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我們都想追求更多的物質財富。我們也知道這一切都需要自己付出相當的努力,獲取更多的知識才能得來,可是生活的瑣事讓我們擁有學習的時間越來越少,不是這邊有事,就是那邊有事,已經很少有時間能夠安下心來靜靜地學習了。作為已經踏入社會的人很多時候會有這樣的感覺。其實,正是因為這些不大不小的借口,讓我們心安理得地去忽視學習。

查理斯·佛洛斯特,本來是佛蒙特州的一名鞋匠,他不管怎樣,每天都會花一個小時學習,後來成為了一個著名的數學家。約翰·韓特是個木匠,他利用工作之餘研究比較解剖學,每天晚上隻睡4個小時,終於成為比較解剖學的權威學者。喬治·史蒂芬生在擔任夜間值班的時候,努力研究,結果發明了火車頭。其實,這些人也可以像其他人一樣,找到足夠的借口去做別的事,但他們沒有安於現狀,因為他們明白:他們想要擁有的一切都要靠學習來獲取。

而發生在北京的、最真實的自考狀元張立勇的事跡更充分說明了這個道理。

1996年,連高中都沒上完的張立勇來到北京清華食堂做了一名賣饅頭的臨時工。初入清華園,他如同劉姥姥剛入大觀園,朝聖般地仰望著清華園裏的一切。清華園裏每天都有許多好的講座,下了晚班後,張立勇總是匆匆趕到教室聆聽大師們的講座。因為下班時間總在晚上8∶00以後的緣故,很多講座張立勇隻能站著聽到結尾。這是他最幸福的時刻。

以後在清華的時間裏,張立勇隻要一有機會就去聽講座。在一次次的講座中,他吸收著清華大學土壤中的學子精神,他將個人的一個普通廚師和打工者的生活融入到清華豐富的校園生活中。

在清華工作一段時間後,張立勇在熟悉和穩定工作後,並沒有僅僅陶醉於清華大學優美的環境中。他決定把自己感興趣的英語作為學習的突破口。他開始製定“殘酷”的時間表:早上6點必須起床;6點15分至6點半跑步;6點半至7點背英語;7點至7點15分刷牙、洗臉;7點15分至7點半上班;午飯時間控製在8分鍾之內,剩下的7分鍾背英語;中午1點鍾聽英語廣播;晚上8點下班,學習英語到12點;深夜12點45分至1點15分收聽英語廣播。

張立勇不僅自己刻苦自學英語,而且還積極參加清華大學的英語協會,除了協會活動,張立勇還多次光顧校園裏的英語角,他聽英語角的同學說,學英語一定要張嘴說,就像刷牙一樣,刷牙之前得張嘴,所以就不管自己說的好與壞,都大膽地說出來。為此他自己在清華的食堂還開設了一年左右的英語窗口,在賣飯的時候來說英語。經過幾年的學習和張口鍛煉,張立勇可以十分流利地講英語,而且不僅是跟中國學生交流,也可以跟許多外國朋友對答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