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這樣,張立勇並沒有滿足。他還決定用國家規範的考試來檢驗自己的學習。於是,他決定去報四、六級考試,他要獲得一個權威的認證,而不僅僅是個人的感覺。從2000年到2001年,一年多的時間他陸續參加國家英語四、六級考試,均以80多分獲得通過,接著又考了托福。沒想到:托福一共670分,他竟然考了630分。
一時間,在清華大學他獲得了轟動。經過努力,張立勇獲得北京大學本科文憑,被團中央樹為全國十大傑出學習青年之一,並成為航空工業出版社《三導自考叢書》代言人,獲得了巨大的聲譽。
他的一句名言也道出了學習改變命運的道理:“我願意用我刻苦自學的形象鼓勵更多的青年人堅持學習,在全社會掀起學習的風尚,提倡學習改變命運,奮鬥成就人生,知識就是力量!”
看到這裏,也許有人會說:我年紀大了,學那麼多有用嗎?再學腦袋也不好使,學不進去了。也有人會說:現在的工作我都會做了,學多了以後也不一定能派上用場。這個觀念也是不正確的,古人說得好: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是沒有時間和空間限製的。
知識是無處不在的,所以,學習也是。我們平時會因為多做一件事而憤憤不平,卻不想它卻給你多帶來了一次學習的機會。我們平時會因為公司提供培訓而使忙碌的你大皺眉頭,卻不知它是讓你獲得知識的一個非常好的平台。學習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日積月累,如果我們認真地參加公司的每一次培訓,如果我們願意把平時不懂的東西都記錄了下來,如果我們能夠在平時想方設法去改進一些東西……機遇是無處不在的,隻是它偏愛善於學習的頭腦,隻要你相信學習可以改變命運,並堅持不懈地去努力,那麼,成功絕不會再與你擦肩而過。
不斷學習,才能保持競爭優勢
在IBM的員工當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無論你進IBM時是什麼顏色,通過學習,你都會變成藍色(IBM有“藍色巨人Big Blue”的稱號)。”IBM公司以其出色的員工培訓而聞名遐邇,而IBM的員工則以其不斷學習的能力變得出類拔萃。
我們常聽到別人抱怨薪水太低、運氣不好、懷才不遇,卻不知道其實自己處身於一所可以求得知識、積累經驗的社會大學堂裏。今後一切可能的成功,主要是看自己今日學習的態度和效率。
許多天賦很高的人,終生處在平庸的職位上,導致這一現狀的原因是不思進取。而不思進取的突出表現是不讀書、不學習。寧可把業餘時間消磨在娛樂場所或閑聊中,也不願意看書。也許,他們對目前所掌握的職業技能感到滿意了,意識不到新知識對自身發展的價值;也許,他們下班後很疲倦,沒有毅力進行艱苦的自我培訓。
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一個人就難以在工作和事業中取得突破性的進展,難以向更高的地位發展。
在成功之前,一個人要積蓄足夠的力量。在這方麵,托馬斯·金曾受到加利福尼亞的一棵參天大樹的啟發:“在它的身體裏蘊藏著積蓄力量的精神,這使我久久不能平靜。崇山峻嶺賜予它豐富的養料,山丘為它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雲朵給它帶來充足的雨水,而無數次的四季輪回在它巨大的根係周圍積累了豐富的養分,所有這些都為它的成長提供了能量。”
即使在商業領域也如此。那些學識淵博、經驗豐富的人,比那些庸庸碌碌、不學無術的人,成功的機會自然更大。
有位商界的傑出人物這樣說:“我的所有職員都從最基層做起。俗話說:‘對工作有利的,就是對自己有利的。’任何人在開始工作時如果能記住這句話,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一個剛跨入社會的年輕人如果能夠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在各種機會中隨時學習,不斷地汲取養分,那麼升遷是早晚的事。每個身在職場的人不僅要隨時隨地學習本行業的門道,而且一定要研究得十分透徹。在這一方麵,絕對不能疏忽大意、不求甚解。有些事情看來微不足道,但也要仔細觀察,有些事情雖然有困難險阻,但也要努力去探究清楚。如能做到這一點,他就能清除事業發展道路中的一切障礙。
無論目前的職位是低微還是高尚,汲取新的、有價值的知識,將對你以後的人生和事業大有裨益。一些公司的小職員,盡管薪水微薄,卻願意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時間到補習學校去聽課,或者買書自學。他們明白知識儲備越多,發展潛力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