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知無涯(3)(2 / 3)

鑒於雙方對話的火藥味兒太濃,不宜公開,因此我將對話略作修飾,盡量保證詞能達意。

北北剛開始在論壇上和別人理論,說:“你們看盜版書的,私下看看就好了,這麼公開傳播,不僅僅是侵犯作者的權益,也是違法行為。”

對方回答:“網絡不就是分享與傳播的平台嗎?我有好東西了給你看看,你有好東西了給我看看,況且我又不像某某文庫拿它來掙錢,我犯什麼錯了?”

北北說:“可是你要想看就拿你家的東西給別人看,不能未經允許就拿我家的東西給別人看啊!雖然你沒有拿我家的東西來掙錢,但是你畢竟得到利益了,貼吧關注度算不算?博客流量算不算?微博粉絲數算不算?而且多一個人看盜版書就少一個人買正版書,買書的人少了出版商就賺不到錢,出版商賺不到錢就會懷疑作者的市場價值,作者如果得不到出版商的青睞,那就連最起碼的生活保障都會成問題,要是生活都不能滿足又怎麼能寫出好的作品?”

對方反駁:“現在一本書這麼貴,動不動就二三十塊錢,你說作者賺不到錢,誰信?況且曹雪芹不也是在窮困潦倒的人生境遇下寫出《紅樓夢》的嗎?吃不飽飯就寫不出書,那都是借口!再說了,現在網絡上的盜版電子書一搜一大把,比大米飯都多,我不傳盜版書也會有人傳,我不看盜版書也會有人看,你管得了我一個,你管得了四億網民嗎?”

事情大概就是這個樣子。幾天以後,北北來找我討論這個問題。我說,其實人家講得挺有道理的。現在打開搜索引擎,想看什麼書都能搜出來,什麼TXT、PDF、MOBI的,各種格式應有盡有,最重要的是免費。所有人都有趨利心理,其中一個表現就是愛貪小便宜,能少花錢就少花錢,能不花錢就不花錢。同樣的內容,人家放著免費的不看,為什麼要花“冤枉錢”看你這個收費的?所以在一個盜版書唾手可得的世界裏,你硬是要求別人非禮勿視、非禮勿讀,這單憑一個人的道德自律性是很難達到的。

互聯網這張大“網”將整個世界緊密地編織在了一起,拉近人與人溝通的距離,降低彼此交流的成本,而搜索引擎更是加快了人們獲取信息與知識的效率。但是,知識獲取的速度越快,貶值的速度也就越快。小時候我拿著一本連環畫就可以度過一整天,現在即使寫得再好的一篇文章也不可能讓我對著顯示屏停留超過五分鍾了。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可以免費下載到藍光電影,可以免費下載到無損音樂,可以免費下載到破解版的遊戲,也可以免費下載到精校版的電子書。時間一久,我們已經習慣了網絡帶來的生活便利,就好像使用盜版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因為大家都在用嘛,為什麼我不能用?於是我常常思考,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使用盜版已經變成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無意識行為?

別的領域我不了解,我單從自身出發,談一談盜版書的問題。其實我本人一向羞於談論有關讀書的話題。因為長年臥病在床,手指無力,閱讀實體書對我來說實在是一件相當吃力的事情。

所以我讀過的書,基本上都是盜版電子書。對於這一點,我是感到愧疚的。讀書十年,我收藏的各類電子書約有兩萬餘部,經我親自校對修訂的也有幾百部,數量雖然龐雜,分類還算有序。我也給朋友傳過電子書,也在上網劇透過小說裏的內容。因為長年讀書,所以對搜索書籍多少有點心得,不管多麼冷僻稀有的書籍,我都可以輕而易舉地找到。所以,站在一個長期閱讀盜版書的讀者的角度來看,人們閱讀盜版書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盜版書的獲取方式實在太容易了。

想要解決網上盜版書泛濫的問題,首先就是搜索引擎和提供文件共享平台的行業,必須要在技術層麵對未經作者授權的書籍,加以甄別、限製和清理,這一點對於音樂、電影、遊戲來說同樣重要,如果內容相同的東西在網上一搜就有的話,自然不會有人再去付費支持正版。

其次就是無紙化閱讀的付費模式一定要簡單化。有一回我在某正版網站閱讀賈平凹的《古爐》,為了能看後麵的收費章節,我正準備使用支付寶充值,可是它告訴我隻支持財付通,不支持支付寶,而我又沒有財付通,於是隻能拿出U盾和手機,準備登陸中國銀行的網銀。等輸完用戶名、密碼和一連串歪七扭八的驗證碼之後,它又提示我等待網銀反饋的信息,等手機收到信息終於可以進行支付的時候,銀行網頁居然彈出“網絡異常導致操作失敗”。後來我還是在百度搜到《古爐》的完整版,比較之前的操作流程,搜索隻需要幾秒鍾的時間。可見有時候不是人們有意使用盜版,而是支持正版的時間成本,太讓人望而生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