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世間慨(7)(3 / 3)

中國的醫療改革,至今還在懷疑市場化。醫生的法定工資,實在是一般。這讓醫生幾乎看不到前途,他既無法在市場中得到合理的收入,在醫院守規矩拿錢,報酬又過低。此時,從藥商手裏拿回扣和收受病患私下的贈予,就是彌補其收入不合理的途徑了--而這些,又全算是“腐敗”。

中國還有人願意花大價錢培訓自己當醫生,中國的醫院還能發展,其實靠的就是醫生的“腐敗”,它間接行使了市場功能,如果這條路徹底掐死,可以想見,接下來醫療資源更加匱乏,病人更加沒有希望,醫生改行的也會增多,醫學院也招不到好生源。如此惡性循環,醫院的普遍衰敗,就是必然的。

7月23日,央視新聞報道了漳州市紀委查處的醫生腐敗案件:“從今年年初至今,他們用了近半年的時間,共發現市直區縣73家醫院涉嫌醫療腐敗,包括22家二級以上的醫院,無一幸免全部涉案。案件涉及到全市1088名醫務人員、133名行政管理人員。”案情主要就是吃藥品的回扣。多查幾次,堅持查幾年,漳州的醫院就不會有醫生了。閩南三角,廈門、泉州和漳州,漳州經濟最落後,不是沒有道理的,但願廈門和泉州的紀委不要幹同樣的蠢事,給醫生留一條市場化的後門,讓他們有機會“腐敗”。

像老大哥一樣嚴密監視,發動各種舉報和群眾運動,盡力把醫生的收入釘死在工資條的數字上,這就相當於設定了最高工資,原本月薪兩萬留得住人才,你讓人最多拿五千,結果隻能是人才的供給不足。

許多人有天真的願望,認為醫生是救死扶傷的高尚職業,所以不該談錢,他們得像天使一樣,看著流血流膿的傷口,在手術台一站數個小時,聽著病人的呻吟哭喊,然後拿著可憐的薪水。如果醫生走進飯店,說,我是醫生,然後吃飯不要錢;開車進4S店,說,我是醫生,然後修車不要錢,社會像天使一樣對他們,那才有理由要求他們成為天使,可並不是這樣,所以我們要允許醫生談錢,好醫生的收入越高,我們的病情才越有希望。

我希望瞎起哄的人少一點,對醫生的服務滿意,最好也包個紅包,至於他們拿藥品回扣,還是睜一眼閉一眼吧,這種“腐敗”是合理的,有益的。為了我們生大病時還能找到好醫生,就別折騰他們了。

中國的殘疾人數量近一億,他們的福利狀況是怎樣的?

中國早在2007年左右就簽署了《殘疾人權利公約》,向自己的人民和國際社會作出了鄭重承諾。但承諾是一回事,兌現是另一回事。出去走走就會發現,發達國家簡直到處都是殘疾人,公車上,地鐵上,商場裏,飯店中,劇院中,乃至運動場上,都少不了他們的身影。他們幾乎跟常人一樣暢行無阻,而且不要人照顧,都是獨立行動。以至不免讓人產生一種錯覺:這發達國家的殘疾人規模,比咱們中國可是大太多了。實際情況是截至2011年,中國殘疾人數量已高達8296萬人,堪比一個中等規模國家的人口總量了。我們的殘疾人靜悄悄,當下中國雖以喧嘩而著稱於世,但從殘疾人的角度來看,卻不能不說是異常的沉寂而荒涼。

中國近一億的殘疾人在哪裏?有哪些行業適合和鼓勵殘疾人加入?有哪些政策保護殘疾人的權益、能幫助殘疾人更好地適應社會?

有人說了宏觀層麵的,我就說點具體的吧。

其他城市的福利標準如何,我不知道。我就說新疆本地。

1、殘疾人每月可以領到一筆錢(什麼名目我忘了),按殘障等級劃分,最高300,最低80。我屬於最高級別(完全無自理能力)的,每月領取300元,一年就是3000元。

這錢我一般就拿來淘寶了,但是真的有人一家三口全靠這3000塊錢過日子的。

2、住院報銷60%的藥費。前提是住院,你要在急診是不給報銷的。

這是石河子的規定,博樂的還要差一點。一分錢都沒有,就是逢年過節的時候,給你送點柴米油鹽醬醋茶。而且當地殘聯的領導明確說過:“我們的領導會親自給你們送去慰問,到時候還有記者和攝像師跟隨拍攝……”

3、別看一年3000塊錢不多,不知有多少該拿這筆錢卻拿不上的人,更不知有多少拿這筆錢去買一瓶迪奧香水的人。光是我身邊就有五六個活生生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