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期間,我一直嚐試發揮我的英語特長。而發揮該特長的最直觀、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進行翻譯實踐活動。因此,我在本科期間進行了大量的翻譯實踐。最初的實踐是翻譯專業方麵的技術資料,內容涉及通信、計算機網絡、微機、電子和圖像處理等。這是我最早期的翻譯實踐活動。可以說,這段經曆為我日後從事技術筆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外,由於當時對英國足球比較感興趣,我還加盟了一個足球網站,給這個網站義務翻譯新聞。
在進行翻譯實踐的同時,我也很注意語言的學習和提高。從大二開始,我就堅持閱讀英、美、澳等英語國家的報刊,如《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獨立報》等。此外,還觀看了大量的英語影視劇,並堅持每天看2小時的英語電影。為了下載到沒有中文字幕的英語電影電視劇,我還特意加入了國內的一個知名影視字幕小組,開始從事英美影視劇(主要是美劇)的字幕翻譯和校對,這也算一種很有意義的翻譯實踐活動。
到大三下半學期,我開始嚐試做兼職翻譯。起初的目的隻是為了學有所用,同時賺點外快,並沒有打算以此為長期職業。但是後來由於我的能力得到越來越多的公司的認可,稿子越接越多,價格越接越高,因此幹脆放棄找工作,做起全職自由翻譯來了。
(2)關於翻譯領域的確定
章曙華:要想成為專業自由翻譯,確定自己擅長的翻譯領域至關重要。樣樣通,無一精,即西方所謂的丹乃德的無底洞,這是做翻譯的大忌。一般而言,對於非英語專業的譯者來說,以自己的專業為主攻領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當然,很多譯者都有專業以外的擅長領域,這些領域一般是他們的業餘愛好,或者是在翻譯工作中經常涉及的領域。對於英語專業的譯者來說,係統學習本專業以外的專業知識至關重要。總之,在確定自己的擅長領域時,一般要考慮這樣兩個因素:(1)實用性。即該領域翻譯的需求量是否夠大;(2)熟悉性。即本人對該領域的熟悉程度,或學習該領域知識的潛力等。
對我個人來說,我的翻譯領域是比較廣的。一方麵,我的本科專業本身就是一個寬口徑、多領域的專業,涉及電子、通信、計算機等,甚至連電機都有涉及,這些領域自然是我擅長領域的重要部分。另一方麵,我的愛好也很廣泛,在文學、哲學、政治學、經濟學、曆史、天文學、心理學,甚至古典音樂等領域均有涉獵。從這些領域中挑選出了一些最實用的,即構成了我的主要翻譯領域:電子、通信、計算機、政法、財經和社科。
(3)關於翻譯資質證書,大四就考出筆譯2級
章曙華:翻譯資質證書的價值一直是爭議較多的一個話題。有人認為這些證書隻是主管部門用來盈利的工具;而有人比較看重其價值,認為它是翻譯能力的憑證和檢驗。對於這個問題,我個人主張辯證地看待。首先,要肯定權威翻譯證書對譯者水平的檢驗和鑒定作用。對於翻譯需求方來說,翻譯證書是對譯者水平的一種證明,在挑選譯員時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對於譯者來說,翻譯證書提高了自己的競爭力,相當於譯者的從業執照。然而,我們也不能迷信翻譯證書,畢竟真正的決定性因素還是譯員自身的能力,任何證書隻是一個參考,或者說是“敲門磚”,隻能“錦上添花”,而不能“力挽狂瀾”。
從我個人經驗來說,翻譯證書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我大四的時候通過了人事部全國翻譯資格證書二級筆譯(CATTI),獲得翻譯證書之後,翻譯業務明顯增多,而且很多客戶指明要看翻譯證書。
(4)為何考上外的翻譯碩士,是怎樣準備的
章曙華:上外一直是我的夢想。此外,作為職業翻譯,有必要接受正規、係統的訓練,並獲得相關學曆(即所謂的科班生),隻有這樣,才能邁上一個更高的台階,獲得更多、更好的機遇。上外的教學實力和口碑在國內是數一數二的,它的高級翻譯學院在世界上也是很有知名度的。另外,對於我來說,去那裏讀書離家也比較方便。
考翻譯碩士,二外是個難關,我從2004年開始就自學德語。除自學德語教材外,還經常看德語片、聽德語歌曲。另外,在大三暑假的時候,從網站下載了德國之聲廣播電台的德語教材,作為輔助教材。準備方麵,初試考四門,其中德語和翻譯實踐由於基礎較好,沒有複習。對於另外兩門課一一政治和翻譯綜合,推掉所有工作,花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專門複習,重點是翻譯綜合(翻譯理論)。為複習這門課程,專門購買了翻譯理論和翻譯文化方麵的書籍,選擇性地精讀。
(5)給有誌從事自由翻譯的大學生的建議
章曙華:對於剛出校門或即將出校門的年輕人,自由翻譯其實是很好的職業選擇。首先,自由翻譯工作性質靈活,自己可以為自己安排工作進度和勞作時間;其次自由筆譯無需在外奔波,可以在家穿著睡衣工作,無需經受日曬雨淋;第三點,對於年輕人來說,從事翻譯工作有助於開闊眼界,了解很多書本上得不到的知識。具體的建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