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優秀成功譯員案例(6)(2 / 3)

(1)不想荒廢專業和時光而走上SOHO之路

侯旭明走上自由翻譯這條路,可以說是偶然中的必然。2006年,從武漢大學外語學院英語專業畢業後,侯旭明也和當時的很多熱血的同齡人一樣,渴望轟轟烈烈地大幹一場,但他這個涉世未深的人並沒有被社會過多地青睞。起初在一家小外貿公司,侯旭明度過了不如意的三個月,每天都是程序化的電郵和電話,甚至每天都能感覺到自己英語的退步。這時候,侯旭明決定改變自己的生活,不能就這樣把大學四年的辛苦荒廢,於是他跳槽到了一家中英合作的高校,在裏麵覓得了一份辦公室翻譯的差事。學校的工作畢竟是清閑的,不過,空閑時間多了,他就有種虛度光陰的感覺。於是,侯旭明開始嚐試著做些兼職翻譯,大約持續了一年半的時間。2008年4月,侯旭明來到煙台,以便離他的父母更近些。但由於用人理念的不同,北方企業更傾向於聘用女性從事翻譯、助理之類的工作,侯旭明數次求職碰壁。他既不想換行,也不想放棄自己喜愛的翻譯工作,考慮到自己在兼職時積累的翻譯客戶資源,而且還要準備籌備結婚和裝修的事情,因為上班不自由,侯旭明於是索性就直接做了SOHO。關於自己做自由翻譯的心得體會,侯旭明接受了筆者的專訪。

(2)關於做自由翻譯的心得體會

侯旭明:首先,自由職業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光鮮,也不可能坐地生財,所有的回報都是一個字一個字碼出來的。有人隻看到了自由職業的自由,卻沒有看到加班加點時的不自由;有人隻幻想著從事自由職業能帶來多麼高的收入,卻沒有想到挑燈夜戰的辛苦。沒有哪個客戶會一開始就給你開超過百元的單價,也不可能一開始就讓你每天有做不完的稿子。一定要腳踏實地,水平是一點點提高上去的,客戶是一點點積累起來的。切忌好高騖遠,以為自由翻譯就是一個金飯碗。其次,不要放棄自己的專業。做翻譯之餘,偶爾也給一些翻譯公司客串一下審譯,於是也就接觸了這樣的一個群體。這些人可謂絕對的高產,做稿的速度絕對快,但結果是我要花費比他們做稿時間還長的時間給他們改稿,相當於重新翻譯了一遍。這些人往往是科班出身,語言功底還可以,如果翻看他最近幾個月的稿子,會發現根本沒什麼改進。毫不客氣地說,這些人隻是把語言當成了一種斂財的工具。不僅是對自己專業知識的褻瀆,更是對自己職業生涯不負責任。雖然不可能每個人都成為翻譯大師,但是不能因此就放棄了努力。每一個稿子都要字斟句酌,這樣才能得到長足的提高。第三,不要怨天尤人,不要虛度光陰。任何職業都有個“蜜月期”,有的自由翻譯者在初期的新鮮感過後,就真的“自由”了。每天都沉浸在娛樂和放鬆中,根本就沒有潛心去做稿子、鑽研業務。結果疏遠了客戶,耽誤了業務,影響了收入,頹廢了生活。做自由翻譯一定要學會自律,自由並不等同於放縱,望新入行的譯員謹記。

另外有的譯員滿心希望地入行,卻感到了深深的不滿,不是抱怨這家出價太低,就是抱怨那家催得太緊,還有付款太慢,等等。其實大可不必抱怨,哪行哪業都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既然是自由職業,就盡可以大膽地對那些你看不慣的人“SAYNO”,尋找和自己談得來、

脾氣對路的合作人。每個人追求的東西不同,在意的東西也不一樣,從事自由職業,做自己的老板,就應該創立自己的職業風格。我和幾個相熟的翻譯公司人事經理聊天,有時也會聊起一些譯員的個性,比如誰誰下午三點之後就不接任何稿子,還有誰誰很爽快,字數統計的時候從來不算零頭,等等。有主見、有選擇性地尋找合作夥伴,想必就不會有這麼多怨言了。但如果你的個性讓你處處碰釘子,那麼就要好好地審視一下自己,是鋒芒太強了,還是過於挑剔?隻有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3)關於做自由翻譯的配套工程侯旭明:首先是心態。在和其他朋友聊天時,我曾戲稱自由翻譯是“高危職業”。忙的時候神經要高度繃緊,閑下來的時候甚至是無所事事。加班、熬夜、疲勞作戰是常有的事情,加之絕大多數自由翻譯都是各自為戰,相互之間的交流甚少,很容易出現焦慮、煩躁甚至厭惡的情緒。心態的調節至關重要。深呼吸、出去走走、做做運動都是不錯的調節方法。

其次是健康。長時間在電腦前工作,很多翻譯都有腰酸背痛,脖子架不住腦袋的感覺。我自己就受盡了折磨,導致現在不得不隔三差五地去找中醫推拿調理。加之飲食不規律,還經常熬夜,基本處於亞健康狀態。養生的方法多種多樣,在此不一一贅述,隻是提醒各位同仁,注意身體,不要進入“年輕的時候拿身體換錢,年老的時候拿錢換身體”的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