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組建團隊,與他人積極合作
在同聲傳譯界取得一係列成績後,鄭家鑫也意識到需要加強與其他同行的合作,他自己也組織了團隊。因為中國的口譯市場缺乏團隊,個人做的比較好,但是缺少強有力的團隊。對此,鄭家鑫在接受筆者專訪時表示:“翻譯行業,特別是口譯方麵,中國人欠缺合作,很少有一個集體團隊做得很好,要去做團隊,提升競爭力,培養職業素養。”
此外,鄭家鑫還創辦了中國會議口譯俱樂部,英語名稱為“China Conference Interpreting Club”,英語簡稱為“CCIC”,俱樂部成立於2007年11月。其宗旨是:建立中國一流的專 業會議口譯員組織,促進會議口譯工作的專業化發展,要求正式會員。英語譯員,必須是交替傳譯和/或同聲傳譯天數達到100天以上的會議口譯工作者;其他語種譯員必須是交替傳譯和/或同聲傳譯天數達到80天以上的會議口譯工作者。
從自己擅長的專業入手,鄭家鑫組建了“中國礦業與能源翻譯工作組”,致力於研究礦業與能源領域的口譯和筆譯工作,並為礦業與能源領域的各類組織和企業提供溝通服務。該工作組由鄭家鑫領導,吸納了全國各地的精英人才加入他們的團隊,建立一支專業的翻譯團隊。鑒於業界嚴重缺乏應用型翻譯,鄭家鑫這個團隊還有一個特色,通過網上語音交流,定期組織研究工作,比如語料庫的建設,也就是行業內經常涉及翻譯的固定表達。
(3)創辦翻譯工作室,開展口筆譯翻譯培訓
隨著自己積攢的資源越來越多,鄭家鑫在2008年6月正式注冊成立了北京思財翻譯中心,當時他的出發點就是業務做大了,需要創建品牌。該服務機構致力於為客戶提供一流的語言溝通服務及相關增值服務,業務涉及筆譯、聽譯、口譯、翻譯外包、翻譯人才獵頭、會議管理谘詢、語言類人才職業規劃谘詢、英語學習谘詢和企業語言谘詢等。思財翻譯彙聚了來自外交部、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外交學院、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對外經貿大學等知名機構和外語院校的優秀語言人才和翻譯人才,力求為客戶提供最滿意的服務。在培訓業務中,鄭家鑫還專門組織團隊給企業、公司等組織機構定期培訓。
經過市場調查,鄭家鑫發現目前的翻譯培訓基本上是以考取翻譯證書為導向的,但實際上,
中國目前的翻譯考證內容對一般的譯員來說並不實用,很多人雖然考取了翻譯證書,但進行翻譯工作還是有不少問題的。鄭家鑫將自己的翻譯培訓重點放在注重譯員的實戰能力上,使譯員更好地滿足市場的需求。主要特色有:
(1)注重培養口譯實戰能力,兼顧口譯證書。
(2)邀請已經獲取翻譯證書的譯員傳授備考經驗。
(3)多名執業會議口譯員聯袂授課。
(4)為學員提供會議觀摩機會和實踐機會。
(5)近距離接觸高級翻譯人員,為將來進入職業翻譯圈奠定基礎。
為了培養真正合格的專業口譯人員,鄭家鑫翻譯工作室彙集了口譯業界精英的豐富實踐經驗,在培訓中引入國際先進的口譯標準和市場標準,學員培訓結束後能夠更好地融入口譯行業、獲得更好的職業發展、具有更好的口譯職業風範。
(4)將翻譯業務伸向公益領域獻愛心2008年4月,在為加拿大宋慶齡兒童基金會宣傳冊提供免費翻譯服務後,鄭家鑫開始冒出了成立一個“中國慈善翻譯俱樂部”的打算。“我長時間參加各種公益機構的國際交流活動,發現這個領域急缺同聲翻譯人才。如果是商業性的,他們一般請不起。對於免費的,很多同行由於商業業務繁忙而不願意參加。”鄭家鑫說,“不如成立一個組織,既能為慈善機構做點事,又可以培養一些翻譯義工,即使是鬆散的組織也成。”
在取得一些成績之後,鄭家鑫坦言:“我需要的是一個理想一在現實與理想之間做到盡力為社會付出。之前,也和我團隊的一些翻譯一起做了一些公益翻譯的工作。現在希望可以把這個事情做得更大些,可以把這作為人生的一項小事業。我的目標是希望彙聚翻譯界具有愛心的人士為慈善事業的國際合作做一些貢獻,為那些病殘的人士做一些貢獻。希望具有愛心且具有良好翻譯技能的朋友加入我們的俱樂部,利用我們的知識為慈善事業作一點貢獻。”2009年,鄭家鑫打算再組織幾個譯員加入公益團隊,計劃在9月份翻譯2本有關癌症的書。從2010年開始,他決心進一步發展翻譯公益團隊,到時候,會找一些人幫忙,長遠看,鄭家鑫需要資金的支持,但是他會堅定不移地做公益事業。
針對下麵一些熱點問題,鄭家鑫回答了筆者的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