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後,鄭家鑫選擇了去北京工作,剛開始是在一所私立的大學教書,在這裏所有的課程都用英語教,在這個過程中,鄭家鑫開始做兼職筆譯和普通口譯。對於這個時候做兼職翻譯的經曆,筆者問了他一個尖銳的問題:你學的是化學專業,怎樣贏得客戶信任呢?鄭家鑫表示:“什麼專業並不是很重要,當然英語專業更容易贏得客戶信任,但是一個人的英語水平不是什麼專業就能決定的。我開始做翻譯確實有朋友介紹,這樣,大家傳開了,就知道我的水平。”在這一段時間,鄭家鑫為了提高英語水平,去一些培訓學校參加了翻譯培訓,比如,英漢同聲傳譯培訓、英語高級翻譯培訓,因為口譯需要環境去訓練,他的水平也在這段培訓期間飛速進步著。
很多人從事自由翻譯職業,但長期下來水平並未有很大長進。在鄭家鑫看來,主要原因是沒有進行深入研究,很多人認為翻譯隻是查字典。其實,翻譯工作很複雜,絕不是查字典那麼簡單。要想成為優秀的翻譯,必須進行深入的研究。
要想成為優秀的口譯,鄭家鑫認為紮實的筆譯能力是個重要基礎,可以從以下幾方麵著手提高筆譯水平。
(1)母語和外語的進修。很多人錯誤地認為自己學習了幾十年漢語,漢語水平一定很好,其實,當你做翻譯的時候就知道你自己的漢語水平是遠遠不夠的,所以進修漢語十分有必要。一個是基本漢語的進修,包括漢語的語法、表達習慣等;另一個是某一專業領域的漢語進修,比如你要翻譯官方文件,那你要知道漢語官方文件的行文習慣和用詞。外語的進修也非常重要。要有廣泛的閱讀,積累一定的詞彙,了解外語表達的習慣和思維。一定要找一本專業的外語語法書仔細研究,因為做翻譯和考試不一樣,不是填空就可以完成的,而是每一個細節都不能出問題。篇章、段落、句子、詞彙、標點符號都要研究。
(2)專業知識的進修。作為一名翻譯,應該為自己定位一兩個專業的領域,然後深入研究下去。比如你決定要翻譯公司年報,那你一定要找一些上市公司的年報,包括中文和外語的,要代表不同的行業,然後對這些報告的用語、格式、內容等進行深入研究,摘錄其中典型的詞彙、句子、句子結構等。隻有對文本進行深入研究之後,翻譯起來才能得心應手。另一個例子是,如果你計劃做銀行業的翻譯,那你就要用中文和外語兩種語言學習銀行業的相關知識,熟悉這個行業的知識、語言、思維,長期積累,方可做好這個行業的翻譯工作。
(3)要仔細查證。翻譯的時候對於專業表達或自己沒有把握的表達,一定要仔細地查證,可以利用網絡查證,也可以向相關領域的專家求教。切不可沒有把握就寫上去,堅決不能“打沒把握的仗”。
(4)要有仔細、認真的工作態度。做翻譯工作一定要仔細、認真,有一點失誤客戶都會挑出來。做完初步的翻譯工作後,一定要按檢查流程進行檢查。建議最後一定要以出聲朗讀來檢查,因為有些東西不容易看出來,一讀就能感覺出來。作為自由翻譯,隻有不斷提高自己的翻譯技能,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和更高的報酬。
除此之外,鄭家鑫特別擅長高效地利用自己的時間,這也是他的一大法寶。在接受采訪時,鄭家鑫表示:“把你的學習時間分配成15—30分鍾的時間段。每次集中於不同的學習任務,這次學習詞彙,下一次學習語法等。可以這樣安排一下當天的內容:花10分鍾複習對話,10分鍾學習新詞彙,10分鍾學習新語法。這樣你就全麵地看了一邊,大約80%的學習時間應花在背誦和練習上,包括在語音室練習。”
關於做口譯訓練的具體步驟,鄭家鑫曾經寫過這方麵的論文。在論文中,他認為:“口譯是一種即席的雙語之間的一次性口頭轉換活動。口譯時時間緊迫,譯員沒有推敲查詢的過程,而且不容許出錯,所以壓力大,對譯員的綜合素質要求也高。主要有五層:第一層,雙語基礎;第二層,心理素質;第三層,反應能力;第四層,百科知識;第五層,非專業知識。這裏的非專業知識是指譯員所具備的在各種翻譯場合下活動的安排程序、所要完成的任務和所用的語言以及各類文稿發言的特點和策略等基本知識。”
關於自己做同聲傳譯有什麼秘訣心得,鄭家鑫表示:“很多人在學英語的時候吸收了一些錯誤的觀念,誤認為講英語一定要最大聲。所以很多人在練習英語的時候總是把聲音拉到最大,不知控製,長期練習下來形成了一種大聲說話的習慣,而在講英語的時候,不論和對方的距離如何,總是聲音很大,沒有調節,這樣會給人一種不舒服的感覺。語言是自然的,每個人會有不同的語言風格,而語言也是說出來的,不是喊出來的。很多人學英語的結果是講出來的英語很生硬,給人聽起來很不舒服,說出來的味道也不是自己的,而是某個培訓師的。所以,在練習講英語的時候不一定要最大聲,而是要學習自然的講話,要注意英美人講話的語氣語調,這是中國人學英語的一個難點,需要多觀察、多練習,深入體會英美人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