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雅賢樓茶藝(1)(2 / 3)

泡茶水源雖多,但必須符合下列要求:

① 酸度接近中性。

茶水色澤對酸度的反應很敏感。

用pH=7的水泡茶,茶湯的自然酸度為pH4.8~5.0,這時,綠茶的湯色黃綠明亮,紅茶湯色紅豔明亮;

當pH>7時,綠茶湯色加深,紅茶湯色因茶黃素自動氧化而晦暗;

當pH>9時,茶湯暗黑;

但pH<3時,茶湯卻出現渾濁沉澱物。

② 水的硬度低於25度。用硬度高的水泡茶,茶湯會形成沉澱而渾濁,泡茶以軟水為佳。

③ 重金屬和細菌、真菌指標必須符合飲用水的衛生標準。

④ 透明度好,無異味。

總之,水在衝泡茶的過程中是一大要素,它不僅要合於物質之理、自然之理,還包含著中國茶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及高雅、深沉的審美情趣。我們在習茶過程中,如果連水也不懂,是談不到茶藝、茶道的。

水的硬度:一般以每升水所含的碳酸鈣的量來衡量,含量為1毫克/升時為1度。硬度小於10度的水質為軟水,大於10度的水質為硬水。

宜茶選器

1. 茶壺

衝泡普洱茶首選宜興紫砂壺。紫砂壺良好的透氣性和吸附作用,有利於提高普洱茶的醇度,提高茶湯的亮度。選擇紫砂壺一般以朱泥調砂和紫泥調砂為理想,以利於提高透氣性。

茶壺容積相對寬鬆,便於茶條舒張和滋味的浸出。這與烏龍茶用壺“以小為貴”恰恰相反。二三人同飲普洱茶,一般用250毫升紫砂壺,人多時可用300~400毫升的茶壺衝泡。剛買到的新壺要用茶水煮一煮,以去除“窯味”和“土味”,並經使用一段時間(俗稱“養壺”)後再衝泡好茶,達到“壺熟茶香”的效果。此外,用瓷壺和瓷蓋碗茶具也可衝泡普洱茶。

2. 燒水用具

現今人們泡茶常用電“隨手泡”燒水,使用起來比較方便。但如果是衝泡一些比較好的普洱茶時,還是應該以銅壺或砂壺明火燒水為妙,所謂“活水還需活火煎”,以保持泉水的活性。

3. 品茗杯

一般以白瓷或青瓷為宜,便於觀賞普洱茶的湯色。茶杯應大於功夫茶(烏龍茶)用杯,以厚壁大杯大口飲茶,這既適應普洱茶醇厚香甜的特性,也比較貼近現代人追求返璞歸真的心理。

4. 公道杯

以質地較好的透明玻璃器具為首選。普洱茶以茶湯晶瑩亮麗、顏色多變而著稱。人們常常把雲南普洱茶的湯色比喻為“陳紅酒”、“琥珀”、“石榴紅”、“寶石紅”等等。觀色已成為普洱茶藝中的一道獨特風景。普洱茶的茶湯色澤和質地因茶葉的產地、製作工藝、用料、儲藏環境、陳化年限等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變化。所以,觀湯既是審美也是評價茶質好壞的重要環節。

5. 剝茶起

形狀像起子,以硬木或硬竹子或金屬製作,用於緊壓茶的解塊。通過逐層撥茶,既能保持茶條的完整,減少碎末茶,又便於麵茶與裏茶的搭配,準確反映緊壓茶的品質。

衝泡方式

1. 寬壺留根悶泡法

對於品質較好的普洱茶采取“寬壺留根悶泡法”。“留根”就是經“洗茶”後從始至終將泡開的茶湯留在茶壺裏一部分,不把茶湯倒幹。一般采取“留四出六”或“留半出半”。每次出茶後再以開水添滿茶壺,直到最後茶味變淡。

“悶泡”是指時間相對較長,節奏講究一個“慢”字。“留根”和“悶泡”道出了雲南普洱茶的茶性。采取留根和悶泡,既能調節從始至終的茶湯滋味,又為普洱茶的滋味形成留下充分的時間和餘地,達到“茶熟香馨”的最佳境界。

2. 中壺“功夫茶”泡法

就是現衝現飲,每次倒幹,不留茶根。茶壺的容積因飲茶者的數量而定。用此方法也能衝泡好雲南普洱茶。如對部分比較新的普洱茶或有輕異味的茶,使用中型壺現衝現飲,頭幾泡除去異味,提高後幾泡的純度。對於部分重發酵茶,采取快衝倒幹法便於避免茶湯發黑。對於苦澀味較重的茶葉,中壺快衝能減輕苦澀味。對於一部分采用機械揉撚製作曬青的普洱茶品,因茶味浸出較快,衝泡時也以此法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