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雅賢樓茶藝(1)(3 / 3)

現實中常常會見一部分儲藏不當而茶葉質地卻很好的普洱茶,要麼輕度受潮,要麼竄味,開湯時茶味不夠純正,但濃甜度和厚度尚可。對於這類茶葉,衝泡時也采用以寬壺悶泡法,隻是頭一二泡不留根,三泡起再留根悶泡。

3. 蓋碗杯衝泡法

此法有利於提高衝泡溫度,提高茶葉的香氣,比較適宜於衝泡粗老普洱茶。但對於一些細嫩茶,要求衝泡者要手藝嫻熟,否則會出現“水悶氣”或燙熟茶葉的現象。蓋碗衝泡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器皿對茶湯醇度的有利影響,比較適合評茶。

衝泡普洱之事項

1. 投茶量

衝泡普洱茶時,投茶量的大小與飲茶習慣、衝泡方法、茶葉的個性有著密切的關係,富於變化。就飲茶習慣而言,港台、福建、兩廣等地習慣飲釅茶;雲南也以濃飲為主,隻是投茶量略低於前者。江浙、北方喜歡淡飲。就雲南人的飲茶習慣而言,采用留根悶泡法時,衝泡品質正常的茶葉,投茶量與水的質量比一般1∶40或1∶45。對於其他地區的消費者,可以此為參照,通過增減投茶量來調節茶湯的濃度。如果采用“功夫”泡法,投茶量可適當增加,通過控製衝泡節奏的快慢來調節茶湯的濃度。就茶性而言,投茶量的多少也有變化。例如,熟茶、陳茶可適當增加,生茶、新茶適當減少等等,切忌一成不變。

2. 泡茶水溫

水溫的掌握,對茶性的展現有著重要的作用。高溫有利於發散香味,有利於茶味的快速浸出。但高溫也容易衝出苦澀味,容易燙傷一部分高檔茶。確定水溫的高低,一定要因茶而異。例如,用料較粗的餅磚茶、緊茶和陳茶等適宜沸水衝泡;用料較嫩的高檔芽茶(如較新的宮廷普洱)、高檔青餅適宜適當降溫衝泡。避免高溫將細嫩茶燙熟成為“菜茶”。

3. 衝泡時間

衝泡時間長短的控製,目的是為了讓茶葉的香氣、滋味展現充分準確。如前所述,由於雲南普洱茶的製作工藝和原料選擇的特殊性,決定了衝泡的方式方法和衝泡時間的長短。衝泡時間的掌握,就規律而言:陳茶、粗茶衝泡時間長,新茶、細嫩茶衝泡時間短;手工揉撚茶衝泡時間長,機械揉撚茶衝泡時間短;緊壓茶衝泡時間長,散茶衝泡時間短。具體掌握時,要根據茶葉的特性決定。例如,用350毫升紫砂壺“寬壺留根悶泡法”衝泡80年代生產的中檔七子熟餅時,投茶量6~8克,經“洗茶”後注入沸水,悶泡5分鍾後,傾出1/2即可飲用。用同一方法衝泡同時期的中檔青餅時,投茶5~7克,經“洗茶”後注入沸水,悶泡5分鍾左右即可飲用。如用此法衝泡民國時期的緊茶時,投茶量適當增加,悶泡時間可延長到5~7分鍾。對一些苦澀味偏重的新茶,衝泡時要控製好投茶量,縮短衝泡時間,以改善滋味。

4. 關於“洗茶”

“洗茶”這一概念出現於明代。《茶譜》(明朝)載:“凡烹茶,先以熱湯洗茶葉,去其塵垢、冷氣,烹之則美。”對於普洱茶,“洗茶”這一過程必不可少。這是因為,大多數普洱茶都是隔年甚至數年後飲用的,儲藏越久,越容易沉積脫落的茶粉和塵埃,通過“洗茶”達到“滌塵潤茶”的目的。對於品質比較好的普洱茶,“洗茶”時注意掌握節奏,杜絕多次“洗茶”或高溫長時間“洗茶”,減少茶葉水浸出物中有益物質的流失。

科學飲用普洱茶

促進睡眠衝泡法

普洱茶尤其熟普洱或經多年陳化的普洱茶,茶多酚及咖啡堿等對中樞神經起刺激作用的物質在轉化的過程中已大大減少或轉化成其他物質,其性已熟。即使如此,如果我們在泡茶方法存在哪怕是小小的差異,也會帶來迥然不同的結果。

一般情況下,普洱茶最好在睡前喝,而在睡前喝普洱茶,一定記住要用衝泡而不是浸泡的方法。即熱水注入,泡出茶湯後,就要將茶湯與茶葉分開,保持茶葉幹爽,不能長時間用水浸泡茶葉。用衝泡法衝泡的普洱茶湯,能夠安神定驚,使人更好地入睡;而用浸泡法所泡之茶卻正好相反,會讓你提神醒腦,更加清醒。最好用紫砂壺泡茶,然後將茶湯倒入紫砂公道杯中,紫砂對茶湯有保溫和吸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