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成分與功效(1)(2 / 3)

此外,過氧化酶也可促進茶黃素氧化為不溶性茶紅素複合物。由於發酵溫度過高,使過氧化物酶活性增強,酶促催化作用加快,因而茶黃素的量就減少,生成不溶性茶紅素複合物的量就會增多。總之,由於多酚類非水溶性轉化物的大量產生,使普洱茶的滋味變得醇和,刺激性和收斂性得到改善。

2. 糖類物質與普洱茶品質的關係

茶葉中約含有10%~20%的糖類化合物。它們的存在種類、含量多少與品質關係密切。茶葉中的糖類物質主要有單糖、雙糖及多糖類物質。單糖是一類不能再被水溶解的最簡單的糖類物質,較有代表性的是葡萄糖。雙糖是有兩個相同的或不同的單糖分子縮合而成,如蔗糖、纖維二糖。多糖類物質,主要有纖維素、半纖維素、澱粉和果膠物質等。粗纖維的含量反應了茶葉的老嫩;澱粉是貯藏物質在加工可轉化成糊精和簡單的糖類;果膠物質溶於水部分可增加茶湯的滋味,由於果膠具有黏性,在茶葉成形中具有一定的黏結作用。

(1)纖維素類物質

纖維素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組成成分,化學性質比較穩定。在茶葉加工過程中,一般不易發生降解,含量相對穩定。如在綠茶和紅茶的加工過程中纖維素類物質變化不大。但在普洱茶的加工和貯藏過程中,由於特殊的渥堆工藝和長時間的存放,纖維素類物質不可避免地會發生不同程度的降解,成為可溶性的碳水化合物。

(2)果膠

果膠物質以原果膠、果膠、果膠酸3種不同形態存在於茶葉組織中。果膠為白色無定形物質,無味,能溶於水成為膠體溶液,它是原果膠在原果膠酶的作用下可分解的產物。果膠在果膠酶的作用下分解成為果膠酸,果膠酸又在果膠酸酶的作用下分解形成D—半乳糖醛酸及還原糖。眾所周知,鮮茶葉中存在極少量的果膠酶,在殺青剛開始時,隨溫度的增高,原果膠酶的活性增強,部分原果膠轉化果膠,但隨著溫度的進一步升高,果膠酶的活性在渥堆前已基本被鈍化。但在普洱茶的渥堆中,果膠酶活性是增強的。由此看來,果膠酶活性的增強並不來自於茶葉內源果膠酶,而是來自外源果膠酶。這與渥堆中微生物大量繁殖並分泌果膠酶,進而促使果膠物質分解有密切的關係。果膠物質的分解對普洱茶品質形成是有一定的影響的。由於果膠酶活性的增強,茶葉中的果膠物質被大量的降解成可溶性的碳水化合物,從而增強了茶湯的滋味。

(3)澱粉

澱粉是一種貯藏物質,難溶於水,一般在茶葉浸泡時不能被利用。但在酶或水熱作用下,可以被水解成可溶性糖類物質。澱粉先在澱粉酶的催化下,水解成糊精、麥芽糖,進而在麥芽糖酶的催化下,水解成葡萄糖。在普洱曬青毛茶加工中,殺青初始和揉撚階段,澱粉酶都能發揮作用,此時澱粉的含量是減少的。在渥堆中,由於微生物和水熱作用,澱粉的水解就更為明顯。

3. 普洱茶的含氮化合物變化與普洱茶品質的關係

普洱茶初製中滋味品質的形成,主要是呈味物質的氧化降解以及部分聚合作用,把原為刺激性、收斂性的含碳和含氮化合物,改編成為純和或醇和可口的物質,鮮葉中含澀、苦、木質味、粗青味的物質,能變為濃純類型的物質,形成普洱茶特有的滋味。咖啡堿、可可堿和茶堿在初製過程中的變化不大。三個嘌呤堿在渥堆中的變化主要是甲基的轉移,咖啡堿總量有所減少,可可堿和茶堿有少量的增加。這些堿類物質主要影響茶湯的苦味。

另外,氨基酸的種類和含量對普洱茶品質的影響也非常重要。氨基酸是構成茶葉品質尤其是茶湯滋味的重要化學物質,它與多酚類物質結合在一起,能增進茶葉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