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選購與貯藏(2)(2 / 2)

如果您貯藏的是即將飲用的茶品,可采用第二種——“茶氣調和法”:將茶餅整片拆為散茶,置入半斤、一斤裝的陶罐中(勿選不透氣的金屬罐),靜置半月後即可取用。這是因為一般的茶餅往往外圍鬆透,而內中緊實,中央部位發酵陳化要比周圍的遲緩。采用這種“茶氣調和法”,可以避免這種情況,在內外互補中使之均齊。這樣一來,陳化速度就加快,陳化期就減短了。

貯藏環境與品質

茶葉的品質與茶葉中的主要化學成分如茶多酚、茶色素、可溶性糖、氨基酸等密切相關,這些化學成分在貯藏過程中左右著普洱茶的色、香、味。

1.茶多酚的變化

茶多酚也叫單寧酸,茶葉中的澀味就是因為含有單寧酸的緣故,而且大葉種普洱茶中含的單寧酸遠高於其他小葉種的茶。事實上,那種口感強烈的陽剛性普洱茶和那種口感溫順的陰柔性普洱茶的重要區別就在於前者茶多酚的含量遠高於後者。由此可知,茶多酚是茶葉苦澀味和濃淡滋味的主要呈味物質。

茶多酚在新製生普中的含量最大。但在後續的陳化貯藏過程中,它的含量通常會減少。因為,如果普洱茶的貯藏時間越長、溫度越高、濕度越重,茶多酚的氧化聚合程度就越深。氧化聚合越深,它的含量就越少,相應地苦澀味就輕,隨之而來的是普洱茶的醇和、爽滑、回甘的特質就越明顯。

當然,貯藏的溫度、濕度和時間也不是沒有限度的,還是應當以前麵講的貯藏條件為前提。

2.茶色素的變化

茶葉中的茶色素主要是指茶多酚的氧化產物茶黃素、茶紅素、茶褐素,它們是普洱茶的主要呈色物質。隨著普洱茶的貯存時間的延長,茶褐素不斷積累增多,其湯色就會由紅亮加深直至成為紅褐色。

3.可溶性糖含量的變化

可溶性糖是形成普洱茶醇甘味道的重要物質。在普洱的貯藏過程中,茶葉中茶多酚和咖啡堿會逐漸減少,而可溶性糖卻因保留在茶中而濃度增大。普洱茶的陳化時間越長,茶多酚和咖啡堿就越來越少,茶中的苦澀味就越來越輕;相反,可溶性糖的濃度就越來越大,普洱茶的醇和、爽滑、回甘的特質就越來越顯著。

4.氨基酸的作用

氨基酸在新茶中的含量最高。在貯藏過程中,氨基酸會在一定的溫濕條件下轉化。其轉化的成分中,有一部分是新產生的氨基酸,在這些新氨基酸中,有些具有鮮甜味,但有一些氨基酸具有苦澀味和酸澀味。因此,在貯藏過程中,氨基酸的轉化對茶質而言,既有有利的一麵,又有不利的一麵。

總體說來,在貯藏過程中,氨基酸對普洱茶的茶質還是有很大的影響:一是增進茶湯的滋味,因為多數的氨基酸屬於滋味物質,如茶葉中含量最豐富的茶氨酸,就具有味精的鮮爽味,含量較少的穀氨基酸,具有酸鮮味。二是氨基酸與糖類物質發生碳氨反應,形成褐色物質,有助於普洱茶外觀色澤的改變。

以上所說的是在貯藏過程中,幾種普洱茶的內含物質的變化對普洱茶品質的影響,前3種分別是對普洱茶的茶味、茶色及回甘度來說,後一種則對普洱茶的色香味均有涉及。事實上,普洱茶的品質是由多種成分共同影響的結果,我們在這裏隻能擇要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