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製作與包裝(3)(2 / 2)

4. 改革開放初期普洱茶的包裝設計

這一時期主要是指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之間。

由於這一時期,國家經濟剛開始恢複,所以這一時期的普洱茶的包裝,既有傳統的手工土製的棉帛紙,又有一些現代的包裝材料,比如說硬紙箱、塑料袋等。在工藝上開始使用壓凸印刷、浮雕印刷等。

這一時期的代表是普洱方茶和盒裝普洱茶。這些普茶包裝除了使用以上的包裝元素外,還十分注重將中國傳統的設計工藝用於其中。如茶號為Y562的小黑盒的設計工藝上就應用了中國戰國時期的龍紋圖案等。

5. 現代普洱茶包裝時期

這一時期也就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到當下。這時期的商品包裝,我們都是見證者。

這一時期的普洱茶的包裝,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既有很時尚的、很先進的包裝工藝,又能很好繼承傳統。最可喜的是,很多普洱茶生產商在包裝時融現代與傳統為一體,既能保證內裝普洱茶的質量,又能因其設計精美而令人心生珍藏之意。

同時,現代人又從自身的健康出發,要求普洱茶包裝返璞歸真,還普洱茶以原貌。

普洱茶包裝類型

普洱茶的包裝類型,其實我們已經講過了一些,比如前麵講老茶莊時,每個老茶莊的茶品都有自己的與眾不同的包裝。那不過是零零碎碎的,現在我們按普洱茶的行銷去向再來說說它的包裝。

為什麼按這個標準呢?因為由於每個地區的氣候環境等不盡相同,為保證其品質,不同的地方其包裝亦有不同的要求,所以按這個標準來說明,並且這麼說也較為適宜,不淩亂。而在曆史上和當代,普洱茶的銷售主要有3個去向:入藏的藏銷茶,出口創彙的出口茶和行銷內地的內銷茶。

1. 藏銷茶的包裝

曆史上,藏銷茶因路途遙遠,為保證普茶不變質且易運送,藏銷茶的包裝,就個體來說,經曆了團茶、沱茶等階段。

我們在前文已經講過,就整體的運送來說,以七子餅茶為例,藏銷茶主要是這樣的包裝:每7個圓餅裝一個竹箬筒中,餅與餅之間有一定的空隙。而每15筒又裝在一個馱籃中。馱籃為長方形,在騾馬兩側各有一個,兩個馱籃為一擔。馱籃四周及內部再襯上竹葉、筍葉等。籃口用藤條固牢。圓茶、沱茶和磚茶的包裝與此類似。這就是曆史上的藏銷茶的包裝,具體來說這是1967年以前的普洱茶的包裝。

在1967年以後,雲南省景穀茶廠改製磚片緊壓茶,開始分內外兩層包裝,內層包裝5塊磚片為一包,每塊80克,用牛皮紙包裝,牛皮紙外用細麻繩捆紮成十字形。外層以竹片花籃內襯竹筍葉,將每小包裝入其中,每籃24包,有15千克重。每馱籃外部用細麻繩以直橫兩道線封籃,上貼標簽,以作說明。

在1980年以後,又改馱籃為硬紙箱。現在藏銷茶因入藏交通更為便捷也發生很大的變化,從而也更科學、更先進、更符合藏族同胞的飲食習慣。

2. 出口普洱茶的包裝

出口普洱茶的包裝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袋裝,一種是盒裝。

先看袋裝的出口普洱茶,每袋重達30~40千克。在1985年以前,袋裝的普洱茶一般用麻袋來裝,1985年以後,普洱茶一般用編織袋來裝。

再看盒裝的出口普洱茶,盒裝的出口普洱茶,其材質多為硬紙板,大箱內有小盒。每小盒茶重100克。每箱可達16千克。盒裝的出口普洱茶,在大箱外麵應有嘜頭、茶號、單位名稱、規格等內容,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該茶生產廠家的標記。

3. 內銷普洱茶的包裝

內銷普洱茶是指除運銷西藏以外的在中國內地銷售的普洱茶。近年來,隨著內地對普洱茶認識的提高,需求也逐漸增加,尤其近兩年來的普洱茶熱,更掀起了內地需求普洱茶的狂潮。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對普洱茶的包裝也很看重,普洱茶生產廠家也各顯神通,在包裝上大下功夫以適應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