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婚前性行為規範(1 / 3)

第五章 婚前性行為規範

婚前性行為無論在中國還是在外國都是一個敏感的題目。在中國做這一研究恐怕比在西方更困難一些,這是曆史、文化傳統以及事態發展的現狀造成的。在西方國家,雖然…般的社會規範是不讚成婚前性行為的,歐洲的中世紀和美國的清教時期對這種行為的製裁也是相當嚴厲的,但歐洲經過了文藝複興,美國的清教時期也早已成為曆史。社會輿論對婚前性行為比對其他越軌行為,如婚外性行為、同性戀行為等等要寬容得多。因此,當調查者向研究對象洵問對婚前性行為的看法以及他自身的經驗時,就比較容易得到真實的情況。顯然,當人們對某一行為的好壞並無明確看法或看到周圍許多人都有這一行為時,則較易提供自己關於這一行為的真實看法及自己的真實情況,反之,當輿論對某一行為有苛刻的評論或人們以為隻有罾少數人像自己一樣時,則不願講真話,我想這會是研究將遇到河的一個重大障礙。第五篇婚前性行為規範文然而,婚前性行為在中國社會中是存在的,因此應當研究集這種現象。此外,正因為我們對中國人行為的這個方麵的基本情況還幾乎一無所知一一例如有多大比例的人有過這種行為,造成這一行為的原因、對這一行為的看法如何等等一這個研究就顯得更有必要而且更有意思了。在聞外有大量關丁婚前性行為的研究,它們普遍釆用的一個度量術語,可譯作“性容許程度”,意為對性行為的容許程度。關於這一問題的研究可大略分為兩類:類是關於態度的研究,即人們對婚前性行為的看法,另一類是關於行為的研究,即人們的親身經曆。(此外也有少量將態度與行為加以比較的研究,因為二者往往存在差異,態度開放而行為卻比較拘謹。)本篇計劃就這兩個方麵進行研究。閱讀有關這一問題的文獻時發現,70年代美國學術界曾有過關於美國社會是否在經曆一場“性革命”的爭論。一些學者持肯定態度,如克裏斯坦森,在國際社會學會第九屆會議上提交了的以“美國性革命的最新數據”為題的研究報告,以中兩部大學1956年、1968年和1978年的三次調查為依據提出:第一,“性革命”在美國不仍正在延續而11可能加速,第二,女性的性開放速度超過男性,最終口丁能達到與男性相仿的開放程度,而過去一向是女性比男性保守的。另一派意見否認美國存在性革命,戴波蒂等人在綜合分析了20項有關這方麵的研究後得出結論:在過去的三四十年間,青少年的性行為有所改變供相對穩定。雖然有婚前性琴驗的人比例大了一些,年齡提前了一些,但並不存在什麼“性革命”。艾麗亞斯以印第安那大學性研究所(這個研究所是由著名的金河西博士創建的)1974至1978年的調查數據為依據,研究了青文少年是否在經曆“性革命”、色情傳播媒介對青少年的影響,及性教育與青少年態度行為模式的關係等問題,得出以下結論:第一,青少年在性態度上比父輩更開放了一些,但行為上區別不大,第二,對色情傳播媒介的接受程度男性比女性大得多,且接受程度受社會階層的影響,即社會階層越低的人接受程度越高,第三,問性夥伴群是性教育的主要來源,異性夥伴群次之,再次為學校教師,家長的作用很小一母女關係例外,母親對女兒的主要做法是告誡她們婚前性行為是罪惡的。總的來說,青少年對婚前性行為的態度是健康的。中國的情況如何?中國人對婚前性行為的態度是始終如一的還是有了改變?行為方麵又有哪些特點?這些態度和行為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這些就是本項研究要探討的問題。文獻綜述關於態度的研究在對婚前性關係態度的研究中,瑞斯的理論引人注目,這是因為:第一,他研究做得早,早在60年代就指出這是一個被社會學界所忽略的問題,第二是因為他提出了比較“漂亮”的理論,並因而引起許多爭論。在一門科學研究的初創階段,理論往往容易“漂亮”,那是因為它離實際情況距離較遠,可以做出“漂亮”的抽象與概括。一旦研究深砠人之後,實際情況知道得多了,理論往往就不那麼“漂亮”河了。瑞斯的理論有兩個命題:第一,婚前性容許程度與社會地文位有相關關係,他假定社會地位越高者婚前性容許程度越低,怛後來的研究並未證實這一假設。第二,婚前性容許程度與一個人政治觀點上的開放程度呈正相關關係,與保守程度呈負相關關係。在後來的硏究中,他的理論被許多人反複提及,其中不乏支持者,但持反對意見的人更多。如貝葉的研究表明,性容許程度與社會經濟地位無關。彌頓道普也聲稱自己的研究數據與瑞斯理論不相符。辛格將自己的研究報告題名為“對婚前性關係看法的變化趨勢”,這項研究是在全國民意測驗中心1972至1978年的五次調查數據的基礎上進行的。他發現,對婚前性關係的肯定態度呈上升趨勢,各個社會階層、性別,種族之間的態度差異在縮小。他因此提出,應當重新考慮關於婚前性容許程度的理論框架,他預言了婚前懷孕弓人工流產的卜升趨勢。馬霍尼在一項關於不同年齡組婚前性容許程度區別的研究中發現,最年輕的年齡組(18—29歲)性容許程度最髙,而30—39歲年齡組的態度變化幅度最大,向接近18—29歲年齡紺的方向發展。他在另一項研究中檢定了以下三項假設:第一,婚前性容許程度在1972—1975年間有所提高,這—假設得到了證明,第二,社會階層越高婚前性容許程度也越高,這一假設沒有得到證實,第三,女性與男性相比,性容許程度提高得快些,結果是這一點並不明顯。隻在某些社會階層中才存在這種關係。安東諾夫斯基等人在對以色列青李少年的調蜜中特別研究了吉布茲人與非克布茲人的區別。他們發現克布茲人的婚前性容許程度較高:76%的男河青年認為,隻要有感情即可發生性關係,55%的女青年亦持此文觀點。而在非克布茲人中,有66的男性認為,隻有已婚或即將成婚的人之間發生性關係才是正確的,其他情況下是錯誤的。納米洛夫斯基於1978和1979年在蘇聯所做的一項抽樣調查表明,38的調查對象對婚前性關係持肯定態度,58.4%的人反對,39.6的人不置可否。其中男性有43.6%持皆定態度,女性有33.5持肯定態度。作者認為最富啟發性的冋答來自那些把婚前性關係與愛情的表達聯在一起後才對這一行為加以肯定的人。拉斯科的研究對比了中、美兩國青少年對婚前性關係的態度。他使用了三個樣本,一個是香港的大學生,一個是美國大學生,第三個是在美的中國留學生。研究假設有三:一是中國學生比美國學生性容許程度要低,二是中國學生比美國學生婚前性行為活躍程度低,三是中國學生的男女雙重標準比美國學生程度高。三項假設全部得到證實,並且發現留美中國學生的觀點有向美國學生靠攏的趨向。在關於婚前性容許程度的研究中,人們常常提到“雙重標準”這一概念,即對男女的不同標準,認為男人可以比女人更開放一些。例如澤曼在對匈牙利北部一個村莊的研究中發現,那裏的傳統習慣是嚴格禁止女性婚前性行為的,但對男性卻很寬容。這一雙重標準的維護和傳播不是靠學校,而是靠家庭。調查還表明,城市比農村更快地消滅了這種雙重標準。關於行為的研究瑞凱特在1979年的一份研究報告中宣稱,美國有350萬性生活活躍的未婚女人(15—19歲),她們多數屬於中產階級。他的樣本中的未婚女性有92呢發生過性關係,86冗在調查時還有性生活,60%以上在15歲和16歲發生第一次性交。科肯戴爾在《婚前性行為與人際關係》一書中采用深入訪問個案史的方法對200名17至20歲的男性做了調查。他將婚前性行為分為六個層次來研究:嫖妓,吐—叩,指隨便找一個伴,純為性交,沒有感情卷入,偶然相識者,雙方以性交為主,男方無感情卷入,戀愛對象,先交朋友之後才想到性交町能性,關係很深的戀愛對象,性交時有大量感情卷入,未婚夫妻,有強烈感情聯係。湯瑪斯在澳人利亞大學生中的抽樣調查表明,45的男性與27的女性有婚前性行為。他還發現,影響婚前性行為的因索包括較低的保守程度、較高的性容許程度,以及較少參加教堂活動和較低的宗教信仰程度。克萊門特等人1984年在西德的13所大學就男女在婚前性行為上的岡別做了一次調查,這是繼1966年一次類似調查之後的重複調查。調查結果發現:在尹淫行為上男女的凶別降低了,在性交行為男女顛倒過來,女性比男性開始的時間爭並更為活躍,在同不確定關係者發生性行為方囪男女的區別消失了,女性婚前性容許程度申比男性高,而在1966年是男女持平。斯科特在以“婚前性關係:社會心理分河析”為題的博士論文中研究了婚前性行為與宗教信仰,家庭關文係、性欲、個性,教育程度及年齡的關係。在我對影響婚前性行為的因素的研究中參考了這一研究。研究設計我所從事的這項研究的樣本是根據簡單隨機抽樣原則從北京1000萬人口中抽取的,但不包括農村戶口及(6歲以下的人口。具體地說,我們首先在北京16歲以上人口每人一張的口卡中完全隨機地抽出1550人(如抽中的人為農村戶口則取離其最近的非農業戶口者)。在問卷發放前,由於考慮到有些年齡小的人可能尚未結婚,難以回答關於婚前性行為的問題,所以又剔除了1%1年以後出生的500多人。在實際寄出的1000份問卷中,其中有147份問卷因地址不詳或搬遷被郵局退回,還有4人因未婚或年齡太大退回了問卷,共收到有效問卷547份,回收率為64%。這在社會學的調查中已經達到可被用作推論總體的依據的要求(一般認為50呢的囬收率即可使用,60%的回收率已屬上乘)。因此可以有把握地說,由這個樣本所得到的數據能夠推論到北京1%1年以前出生的已婚的全體非農業人口。樣本中調查對象的基本狀況被當做此項研究的自變量,共16項,其中主要變量的分布狀況。依變量共15個,其中包括9個婚前性容許程度的變景和6個6身行為變量。9個婚前性容許程度變量是對“您認為男女在婚前可不可以有下列行為?”這一問題的封閉式選擇答案。6個自身行為變量包括調奄對象同愛人之問在婚前有無約會、交換情書、拉手、接吻、擁抱或發生性關係等行為。數據分析采用三種方法。笫一種是對人們婚前性容許程度及肖身行為的基本描述(變量分布)。第二種是卡方檢定,看每個依變量都受到哪些自變量的影響,從而確定是哪些因素在決定著人們的婚前性容許程度及自身行為。第三種方法是對數線性問歸,用以確定幾個主要肖變量對依變量影響的程度。研究的基本假設為:出生年越晚的人婚前性容許程度越高,且婚前性活動越多,社會經濟地位(包括職業、教育程度,家庭狀況等)越髙的人婚前性容許程度越高,且婚前性活動越多。研究結果第一部分、基本狀況描述關於婚前性容許程度的狀況表明:第一,總的石來人們對婚前性活動的態度相當嚴厲,也就是婚前性容許程度相當低。有68.7的人認為在仟何情況下(即便確定了關係準備結婚)都不能有婚前性行為,有14.3的認為連擁抱接吻也不吋以。第二,人們對婚前擁抱和接吻比對發生性關係的容許程度要高得多。第三,對擁抱比對接吻的允許程度略高—些,這一點同西方人的順序不問,西方人一般認為擁抱比接吻更嚴重,而中國人似乎持相反態度。第匹,婚前件容許程度在兩人確定關係的情況下最高,兩人相愛但尚未決定結婚者次之,而對兩人偶然互相吸引這種情況要比前兩種情況的態度嚴厲得多。有30.5%的人汄為在兩人關係確定後可以發生性關係,而能夠容忍偶然互相吸引的情況下發生的性關係的人隻有2.7%,也就是說,雖然存近三分之一的人並不絕對反對婚前性行為(隻要隨後結婚就可容忍),但幾乎所有的人都反對不以結婚為目的及沒有愛情的婚前性行為。上述回答反映了中國社會在婚前性活動問題上的規範。第一,大多數人在婚前都有約會和拉手的行為,這至少表明,在北京這樣的中國人都有中,傳統的男女授受不親和婚前雙方根本不見麵甚至不認識的情況已經基木改變了。第二,半數以上的人在婚前有擁抱接吻的行為,其中擁抱比接吻的比例略高。即使如此,仍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在婚前沒有擁抱和接吻,這在西方文化中是難以想象和根本沒有的。第三,男女雙方交換情書者不到一半,這點也許受到教育程度的影響。是否如此,在第二部分的相關分析中可加驗證。第四,盡管有30.5的人持容許婚前性行為的態度,但在行為上這個比例減了一半一一隻有15.5%的人承認自己有過婚前性行為。這個數字有可能比實際的情況低,因為社會規範和道德標準對婚前性行為一般是持反對態度的,這就會導致某些人不願承認自己有過此類行為。從另一角度看,15.5這個比例雖然不很大,但是在嚴厲的道德環境壓力下,特別是與男女授受不親的傳統道德標準相比,還是相當驚人的。第二部分、卡方檢定經過卡方檢定,在16個自變量中發現有5個對依變量的影響最大,它們是出生年,教育程度,職業,母親教育程度和母親職業。現分別敘述如下:出生年的影晌卡方檢定的結果表明,出生年對15個依變量中的14個都有影響,其影響具有統計的顯著性。出生年的分組是以1947年為界,將樣本分為1947年以前出生的年長組和1948年以後出生的年輕組。細看卡方檢定的數據,14項相關關係無一例外是年輕組超過了期望值(二變李量不相關的期望值八也就是說,在婚前性容許程度的9個問銀題中,年輕組中持容許(選擇“可以”)態度的大大超過期望值,而年長組中持不容許(選擇“不可以”)態度的大大超過期望值,在5個自身婚前性行為的變量中,年輕組中有過此類行為的人數超過期望值,而年長組中沒有過此類行為的人數超過期望值。這一分析結果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年輕人對婚前性行為的容許程度大大超過年長苦,而且其婚前性活動的開放程度也大大超過了年於者。也許有人會對這一發現興高采烈,以為中國人(確切地說是北京人)終於有了現代的味道,也許有人會因此痛心疾首,以為是禮崩樂壞、人心不古。但事實畢竟是事實,對它做出的價值評價不能掩蓋事實本身的絕對重要性。教育程度的影晌教育程度的影響沒有出生年的影響覆蓋麵人旦強烈,但仍不失為—個有重要影響的自變量。教育程度的劃分是以大學以上為一組,以中學(包括初中、高中、中專、中技)以下為另一組。顯示出來的相關關係都是教育程度高的一組超過期望值,也就是說,在婚前性容許程度上,教育程度高的人與教育程度低的人有顯著差異,前者持寬容(“可以”)態度,後者持嚴厲態度。在自身婚前兩性交往活動方麵,也是教育程度高的人比教育程度低的人開放。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交換情書”這一變量的卡方值特別大,其中大學以上教育程度的人有這種行為的大大超過了中學以下教育程度的人。可以由此得出教育程度高者在婚前更注重精神交流的結論。職業的影響職業這一變量的劃分是以幹部、知識分子為一組,其他職業為另一組,所得分析結果。在職業與婚前性容許程度及行為的相關關係中,幹部知識分了一組中持寬容態度的人超過期望值,有此類行為的人也超過期望值,而其他職業者中對婚前性關係持嚴厲態度及有過上述種種與異性接觸行為的人數則低於期望值。母親教育程度的影響母親的教育程度是以中學以上為一組,小學以下為另一組劃分的。母親的教育程度對調查對象的婚前性容許程度及行為有重大影響。在母親教育程度較高的人中,婚前性容許程度高於期望河值,婚前兩性接觸行為的頻數也髙於期望值,母親教育程度較文低的人則相反。這說明,家庭的教養、特別是母親對子女道德觀念及行為的影響是相當大的。母親職業的影響母親的職業以幹部知識分子、工人為一組,其他人為另一組。這一自變量對依變暈影響極大,僅次於年齡的影響。母親職業地位高的人一般家境較好,而家境較好的人比起家境差的人婚前性容許程度高,自身各種婚前性活動的頻數也高了期望值。這一發現說明,在我們的社會中,人體上說,社會地位越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