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劉偉生都要收到很多陌生人寄來的明信片。明信片上都寫著:

我不認識你,但我謝謝你!

有一段時間,有一首情歌,感動著每一位正在憧憬愛情的少男少女。

這首歌也讓曾經有過愛情的人廣為傳唱。這首歌是《我要找到你》。把它唱得最為動聽的是陳明。

2000年5月的某一個晚上,深圳有一位打工少女躺在病床上,把《我要找到你》唱得尤為感人。這位少女並不知道這首歌是情歌。她要把這首歌唱給一位她想要找到的兵哥哥。

2000年5月的一天,這位打工妹的單位經理,在《深圳商報》刊登了一則特殊的“尋人啟事”,標題叫《我要找到你》,他也是在尋找那位兵哥哥。

故事仍得從頭說起。

4月27日下午1時,深圳蛇園的女工劉秀蘭和兩位同事傅小麗、湯近輝從深圳市竹子林的鞋店補鞋子回來。

為了省錢,三個女孩一起搭乘一輛摩托車,誰知這是一輛無牌無證非法營運的摩托車,又是嚴重超載,司機害怕被巡警查到,把車開得飛快。

當摩托車開至建業二街的時候,突然,坐在最後的劉秀蘭的腳被路邊的一塊大石頭掛住。阿蘭一聲慘叫,頭部朝下撞上水泥地。坐在車上的阿輝和阿麗連忙喊司機停車。然而,司機把她倆拉出近200米才停下來,然後逃之天天。

當兩位女孩趕到出事地點時,隻見阿蘭滿臉是血,兩眼緊閉,已經暈死過去。正當她們絕望之際,請假到竹子林郵電局幫戰友取包裹回來的武警戰士黃阿陝,剛好乘車路過這裏。身材並不高大的他,見狀衝了上去,救人要緊,他不顧阿蘭滿身是血,一把將其抱起,並問:“附近哪裏有醫院?”圍觀的一位青年說:“我知道,我給你帶路。”

黃阿快抱著這位鮮血淋漓的女孩跟著引路青年足足走了400多米,才發現是一家關了門的個體診所。時間不等人,黃阿快顧不上疲勞,背起阿蘭朝香蜜湖醫院跑去。

從出事地點到香蜜湖醫院大約有500米路程,500米滴血的長路,500米生死時速的距離,一路小跑的黃阿快幾次幾乎摔倒,又幾次差點喘不過氣來,但他始終咬緊牙關,不停地提醒自己千萬不能倒下……

到醫院後,阿蘭馬上被送往急救室進行搶救。當蛇園總經理溫林方聞訊趕到醫院時,黃阿快已悄然離去。歸隊後,這件事他沒有告訴任何人。

阿蘭腦部受傷嚴重,脫離危險後,仍然神誌不清。被戰士的義舉和高尚情操所深深感動的溫林方總經理在請來專人照顧阿蘭的同時,放下手中的工作四處打聽救人武警的下落。

多方尋找無果,他隻好在報紙上刊登了“特別尋人啟事”,懇請市民幫助尋找一名見義勇為、救人不留名的武警戰士。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大隊一中隊根據“尋人啟事”中“身高約1.6米,操福建口音”等特征,結合黃阿快當天請假外出回來時身上有大塊血跡這一“線索”,終於“逼”他道出了實情。

這隻是官兵們救死扶傷動人旋律中的一個音符。黃阿快也隻是無數見義勇為官兵中的一分子。

據了解,深圳市支隊近幾年參與各類搶險救災活動40餘次,救助群眾數百人次。

2.善養吾浩然之氣

弘善抑惡、見義勇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子日:見義不為,非勇也。

孟子日:善養吾浩然之氣。

中國軍人是一個見義勇為的群體。

列車上,列車長常常把治安聯防隊員的紅袖標戴在軍人的胳膊上,聰明的列車長知道,在遇到緊急情況時,軍人總是能衝鋒陷陣。在2003年中華見義勇為基金會舉辦的“全國見義勇為先進分子”表彰大會上,有6名軍人獲此殊榮。

中華見義勇為基金會的工作人員解釋說:“基金會特意將軍人的名額限製在6名以內,因為每次符合條件的軍人太多了;在參評的地方人選中,不少人也有過當兵的經曆。”

深圳武警見義勇為的故事,寫進了特區文明史。1999年6月11日,《深圳特區報》報道——

6月9日,寶安區中隊收到佛山市娛樂城總經理賴先生的一封信。這封信詳細講述了該中隊戰士劉宏炳以一對六,勇鬥歹徒,使自己上萬元的錢物失而複得的感人故事。

“五一”節那天晚上,賴先生路過佛山市南海雷崗公園。突然6名歹徒手持匕首、鐵棍上前將他圍住,威逼他交出身上所有的錢物,賴先生自然不從,一歹徒不由分說,上前就是一頓拳打腳踢,賴先生被打得鼻口流血,躺在地上呻吟。

“住手!”就在這時,一名武警戰士大喝一聲,把正要行凶的歹徒擒住。

他就是回家探親的深圳市支隊寶安區中隊戰士劉宏炳。

歹徒見武警孤身一人,揮舞著匕首喝道:“當兵的,少管閑事。”小劉機智地從地上撿起一根木棍,嫻熟地使出了擒拿格鬥術,三下五除二,將3個歹徒打倒在地。

其他幾個歹徒不敢戀戰,將搶到的錢物扔下就跑。小劉將來不及逃跑的一名歹徒扭送到當地派出所。

賴先生趕到派出所感謝這位救命恩人時,劉宏炳已經離開。從派出所登記的證件上,他找到了這名武警戰士的姓名和通信地址。

1999年3月2日《深圳法製報》發表了題為《英雄無悔淚》通訊——

3月1日,江蘇揚州一位名叫丁恩明的群眾給武警深圳市支隊值班室打來電話,講述了深圳市支隊退伍戰士孫延鵬的感人故事。

孫延鵬,江蘇儀征人,998年12月從武警深圳市支隊退伍。月29日,孫延鵬隨父親到揚州找工作,父子倆一前一後分乘兩輛中巴車往回趕路。

車到香溝衛生院,一下子擠上來5名男青年,車廂內開始顯得擁擠。

片刻,有人驚呼:“車上有扒手!”

見事已暴露,一扒手惱羞成怒持刀衝那名乘客逼來。坐在後排的孫延鵬大喝一聲:“我是武警,住手!”扒手仗著人多,舉刀向孫延鵬奔來。個頭一米七八的孫延鵬,在部隊鍛煉了幾年,憑著一身過硬的本領,與歹徒展開了肉搏戰,5個歹徒沒有占到便宜。

車到香溝大橋停車時,眾歹徒見勢不妙,倉皇逃跑。

孫延鵬毫不猶豫跳下車,單槍匹馬地追了上去,他心裏隻有一個念頭,決不能讓這幫害群之馬逃之夭夭。歹徒人多勢眾,一歹徒順勢從地上撿起一塊石頭,乘孫延鵬不備,在其後腦勺連砸兩下,孫延鵬頓時倒在血泊中。

香溝派出所的警察及時趕到,將一歹徒當場抓獲。

孫延鵬被父親送到醫院搶救。經醫院鑒定,孫延鵬左顱骨骨折,腦組織受到損傷,可能會喪失語言能力,落下終身殘疾。在輾轉數家醫院的搶救中,孫家已經花掉了僅有的8000元錢。

麵對此境,孫延鵬沒有後悔過。

孫延鵬相信:倘若一個英雄沒有死在歹徒手裏,最後因無錢治療死在了病床上,這不僅是英雄的悲劇,更是一個社會的悲哀。

3.弱者關懷生存

強者關懷靈魂,弱者關懷生存。

深圳,對弱者生存狀況的關懷更多的是表現為一種政府行為。首屆”深圳關愛行動”2003年12月啟動,至2004年初在全市全麵推進,吸引了各界人士的廣泛參與。以“關心人、愛護人、幫助人、理解人”為主題的首屆“深圳關愛行動”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500多項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內容貼近生活,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給基層群眾,特別是社會困難群體。這一活動已經成為深圳落實“執政為民”要求,建設和土會的重要內容,成為深圳道德文化建設的重要途徑。

鹽田區沙頭角居委會有一個低保對象,在沙頭角居委會路人皆知,因為他能吹一口絕妙的口琴。而且,人們都知道,這個低保對象一旦吹響口琴的話,就是他遇到了最開心的事,或者見到了最想見到的人。

這個低保對象名叫李仕保,是一位87歲高齡的孤寡老人。

李仕保每次一見沙頭角中隊的官兵來了,就會高興地吹起口琴,一口氣能吹十幾首革命歌曲。李仕保以這種獨特的方式,來表達他內心深處的謝意。

沙頭角中隊官兵自中隊組建以來,就主動擔負起了照顧李仕保的義務。

中隊官兵定期給李仕保送去糧、米、油和鹽,定期為他體檢,遇到身體有病主動送他到醫院。每逢刮台風前,中隊都要派人到李仕保家進行安全檢查。在照顧李仕保的過程中,中隊湧現出了省武警總隊表彰的“優秀黨員”童定國,受支隊表彰的“優秀團員”孫成。雖然,這隻是點滴小事。但正是這點滴小事,讓特區武警的形象在老百姓心中偉岸起來,挺拔起來。

2004-年“六一”兒童節前夕,《深圳特區報》與民政局、兒童福利會聯合開展活動,呼籲社會各界奉獻愛心,“圓孤兒一個夢想”,使他們充分感受愛的溫暖。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家庭的希望。當北京、深圳的很多孩子看著美國進口大片,聽著CD,吃著肯德基的時候,卻有一群孤兒隻能呆在社會福利中心,他們沒有父母,沒有家庭。但他們有他們的許多期望和夢想。《深圳特區報》刊登的20位孤兒中,有的身患疾病,渴望早日擺脫疾病的折磨;有的渴望找個爸爸媽媽,能夠和正常孩子一樣享受家庭的溫暖;有的渴望找位哥哥或姐姐,像好夥伴一樣交往。

這20位孤兒中,有一位叫深羅青的小女孩得到了沙頭角中隊官兵的關愛。

沙頭角中隊官兵在報紙上看到深羅青的情況:深羅青,3歲,孤兒,喜歡音樂,喜歡遊戲,求知欲強,學習能力也不差,自己會吃飯、穿衣服。

但是深羅青一出生就被父母遺棄,而且一出生就受到“血管瘤”的折磨。

由於深圳市社會福利中心經費有限,不能讓每一位患病的孩子都做手術。

如果不能及時手術,將可能喪失最佳治療時機,影響孩子終生。得知深羅青的情況後,沙頭角中隊官兵為深羅青捐獻了5000元手術費。

2004年初,沙頭角中隊還與共建單位澳辰生物有限公司聯係,訂閱了00份《晶報》,贈送給鹽田區00戶弱勢家庭。

這樣的故事,每個中隊都有。

支隊黨委還決定,每年對家庭極度困難,或家庭發生重大變故,或遭受自然災害的幹部和戰士,視情予以經濟補助。這些故事,每天都在深圳市支隊發生,因為它太小了,所以太容易被遺忘,因為它太平常,所以不容易被感動。

“雙擁”紀事

1.一抹橄欖色,十年綠東門都說東門是金色的。

作為聞名遐邇的商業步行街,這裏萬商雲集,財源滾滾。

在一片耀眼的金色中,有一抹橄欖綠始終默默滋潤著老東門,那就是蓬勃開展的軍警民共建雙擁活動。

10年來,雙擁活動伴隨著商業街區的發展不斷枝繁葉茂,為老東門送來一片綠意盎然。

早在1993年,東門街道辦事處就開始與深圳市支隊六中隊開展共建活動,拉開了東門雙擁序幕。走過10年雙擁路,東門的共建隊伍不斷擴大,軍民魚水情日益深厚,市“愛心獻功臣”先進單位、市雙擁共建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接踵而來。

雙擁一條街,幾多新風尚。

走在老東門,細心的市民可能會發現,在一些商家門口掛著一塊特別的牌子——“雙擁門店”,牌子不大卻引人注目。建立雙擁一條街,是東門街道推動雙擁工作社會化的一項創新舉措。辦事處大膽改變“單一式”的共建模式,動員轄區單位和群眾齊參與。目前,共有13家單位和企業通過簽訂公約形式,參與到雙擁共建行列,尤以守法經營、文明服務為特色的“雙擁門店”評比得到商家的廣泛擁護。如今,已有32戶商家掛起了“雙擁門店”牌匾,熱心為軍屬和軍人提供優先和優惠服務,沿街商家也紛紛效仿為軍烈屬提供優先優惠服務成為東門文明新風尚。

東門街道黨工委書記鄧誌強告訴說,“雙擁一條街”是東門步行街的一個特色,體現了東門人“改革開放更重國防”的愛國擁軍熱情,也營造出良好的雙擁氛圍。

深圳市支隊二大隊教導員彭學威總是告訴戰士們,在東門步行街巡邏時,麵孔要“柔和再柔和,微笑再微笑”。他反複叮嚀,東門是深圳的商貿旺區和一個文明窗口,同商家、購物者和國內外遊客打交道,一定要熱情有禮。於是,當一隊隊“橄欖綠”穿行東門大街時,官兵臉上燦爛的笑容總讓人如沐春風。

在東門的雙擁活動中,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提高部隊戰鬥力是兩個閃亮點。東門街道辦從實際出發,不斷豐富和拓展雙擁內容和形式——

在部隊、地方之間建立起定期交流互通情況製度和聯防機製;每年組織一次規模較大的軍警民聯合演習,共同提高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開展“愛心獻功臣行動”,創建“文明商廈”、“五好門店”等活動,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

10年來,東門共建單位由2家發展到3家,茂業集團、天虹商場等大企業也加入雙擁共建門店行列,部隊共建單位由原來的六中隊擴大到整個二大隊。雙擁氣氛為商業氣息濃厚的東門增加了一道別樣的風景……

東門濃厚的軍民魚水情是如何形成的呢?回答是,在相互排憂解難、同甘共苦中孕育而成的。

東門街道全麵開展文化科技法律擁軍活動。多年來,共為部隊贈送3000餘冊文化書籍,興辦流動圖書室,街道圖書室免費向部隊官兵開放,堅持為部隊官兵培訓電腦人才。成立法律援助站,開展法律擁軍活動。不少企業優先解決退伍軍人、軍烈屬子女以及隨軍家屬工作。幾年來,茂業百貨、中威、方海等商家累計招聘、接收退伍兵近百人。

深圳市支隊二大隊也努力回報東門人的一片真情。幾年來,部隊出動000多人次參與維護社會治安、清理環境衛生等活動,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穩定做出很大貢獻。軍警民共建治安聯防巡邏有效震懾了不法分子,街區治安案件逐年下降。部隊子弟兵巡邏敢於管理、不顧生命危險、勇擒不法分子的感人事跡不斷湧現……

東門步行街與二大隊雙雙被深圳市委、市政府樹為“雙擁共建先進單位”。

2.環保之愛

環保是對整個人類的關愛。環保是對子孫萬代的關愛。因此,中國日益強調“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人和自然的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