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這樣的幹部,辭職吧》

1.不做“四種官”

毛澤東說:“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

在這個與港澳隔海相望的地方,在這個風起雲湧的地方,在這個泥沙俱下的地方,深圳市支隊黨委似乎更明白這句話的深意。

楊國屏來的時候,徐永清來的時候,吳雙戰來的時候,深圳市支隊黨委彙報部隊建設存在的問題中,最主要的一點是:幹部隊伍的素質與特區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示範市、與日益發展的部隊建設形勢不相適應!

一個突出的帶有特區胎記的毛病就是漂、浮、淺,坐不住、靜不下。

這是一個瓶頸。這是黨委的痛。但後來,這種現象發生了改變。

一次,愛逛深圳書城的人發現,到每天晚上十點,書城要停止營業時,整個書城都是人滿為患。

全城的人都在忙一個字:讀!

深圳市政府開始搞“讀書月”活動,一年一次,好像2004年是第五屆了,連餘秋雨、王石這幫名流都趕過來坐而論道,市委書記、市長都在大力倡導書香城市。

沙頭角中隊一個士官童定國,獲“第四屆讀書征文二等獎”。深圳市支隊黨委對此也開始有了一些認識。

讀書使人知責而為,讀書使人知禁而不為。

一場有意思的讀書運動在深圳市支隊拉開帷幕。汪大春,深圳市支隊宣傳股教育幹事。

他和他的同事為黨委和首長推薦了10多本書,這些書一次又一次“營養”了深圳市支隊百十號幹部。他認為這也是他的自豪。在他的讀書筆記本上,有一個全支隊幹部近幾年重點閱讀的書目。除了上級紅頭文件規定必讀的政治類印刷品如《三大條令》、《政工條例》、《基層軍官理論學習讀本》、《士兵理論學習讀本》、《基層幹部應知應會》外,以下也是支隊下發文件要求深讀並寫讀後感的書目:

《這樣的幹部,辭職吧》,東方出版社出版,日本富山芳雄著,迄今再版140餘次,暢銷1000000冊。該書提出現代條件下幹部必備的七種素質。

《致加西亞的信》,哈爾濱出版社出版,美國阿爾伯特·哈伯德著,排行全球最暢銷圖書第6名。該書所推崇的關於敬業、忠誠、誠實的思想觀念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一個又一個國家。

《沒有任何借口》,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美國費拉爾·凱普著,tt沒有任何借口是西點軍校200年來最重要的行為準則,是學校傳授給每一位新生的第一個理念。

《讓心自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美國堂·米格爾·路易茲著,《紐約時報》排行榜第一名,連續在榜超過97周。該書提出托爾特克智者的4個特別約定,讓人保持良好心態,過得快樂自由。

類似這樣的書,在汪大春的書架上有0多本,書中圈圈點點。這些書都是《深圳特區報》排行榜上的熱銷書。

這也許是一種很特殊現象——支隊黨委專門下文件要求:哪本書必讀,怎樣讀,讀出什麼樣的效果。

而且,每年為讀書下發的文件有兩三次之多。

而且,每讀一本書必須寫心得體會,並進行評比。

而且,每次優秀的書評都被結成集部隊人手一冊學習交流。

而且,讀書組織得好的單位、書評寫得好的個人,受到支隊通報表揚後,在年終《綱要》量化考核中加分。

事實上,效果很明顯。

深圳特區有13家圖書館在深圳市支隊各基層單位設立了流動圖。書站,支隊幹部基本上全部大專在讀或拿到了大專以上文憑,支隊被武警總部評為“學習成才先進單位”。

一次黨委擴大會上,支隊領導講:要通過努力學習,不當“四種官”,即做到熟悉應知應會,不當外行官;善於發現問題,不當混淆官;善於處理問題,不當糊塗官;善於總結問題,不當平庸官。通過讀書,這一問題基本解決。

2.他憑什麼當幹部股長

比他任職年限長的人一抓一大把。比他能說會道的人可能也不少。劉豐,他憑什麼當上幹部股長?而且,在戰友們看來,好的單位全給他呆完了:

宣傳股幹事——沙頭角中隊指導員——二大隊副教導員兼五中隊指導員——幹部股長。

劉豐憑什麼?

劉豐的升遷,既凸現了黨委用人的標準與導向,也凸現了在深圳,一位年輕軍官生命的鳳凰涅架。

盡管這是一個流言蜚語長翅膀的年代,盡管是在一個物欲膨脹的地方,說劉豐是一個幹淨規矩的幹部肯定沒有任何人持異議。

從來沒有被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發現違反過任何紀律,這一點可以理直氣壯地寫進劉豐的幹部鑒定。

他使自己幹淨規矩,也使部屬於淨規矩。

2001年12月,劉豐剛從沙頭角中隊調任五中隊,就遇到一件棘手事:

中隊有一名排長休假歸隊時因路途耽擱,超假兩個小時。按中隊規定,必須在中隊軍人大會上作檢查。但中隊在召開支委會時,有幹部對劉豐說:

為了不影響這名排長在戰士中的威信,這事就算了,下不為例。

按照“潛規則”劉豐當時對中隊基本情況還沒有摸清楚,不便於表態。

然而,劉豐不幹,堅持讓排長在軍人大會上作檢查。

劉豐是一個有群眾基礎的幹部。中隊平均每三天就有一個戰士過生日,他都點生日祝福歌,製作生日卡片。

戰士們來自哪裏,出生年月,有什麼愛好等,劉豐都能清楚地說上來。

夏天,他要看戰士的蚊帳是否掛好;冬天,他要看被子是否蓋嚴實。

戰士生病住院,他更是牽腸掛肚,問寒問暖。

戰士柳偉和汪智,剛入伍兩個月就被診斷出了突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和血友病。從入伍第二個月開始,就住進了總隊醫院,一直住到2002年12月退伍。期間,劉豐積極聯係軍地醫學專家為兩名戰士會診,爭取最快最好的治療。兩名戰士都是來自農村,家裏十分困難,思想負擔很大,甚至產生了輕生的念頭。為了讓他們感受到部隊的溫暖,劉豐經常利用節假日到廣州去陪他們,請心理谘詢專家為戰士疏導精神壓力,多次與戰士的家鄉政府取得聯係,為他們申請困難補貼6萬多元。

劉豐是一個幹事業的幹部。

2000年3月31日,即將分娩的妻子挺著大肚子一個人來到醫院。

醫生發現其胎位不正,要實施剖腹產。

妻子在手術台上忍著劇痛,折騰了好幾個小時,劉豐卻沒在身邊。

孩子生下來後,劉豐隻在家裏呆了4天,就呆不住了,妻子見他煩躁不安的樣子,就對他說:“回去吧。”

順便插一句:相信所有中國軍人的妻子所說的“回去吧”三個字,指的絕對不是回家,而是回到部隊去吧。

小女兒的出生給劉豐帶來了無窮的快樂,然而孩子漸漸長大時,才發現由於孩子在出生時產程過長,缺氧,不幸落下了腦癱後遺症,造成身體左肢運動性功能障礙。

這鑄就了劉豐終生的遺憾和愧疚!

當小孩的病情在兩歲時經專家確診後,劉豐和妻子堅強地承受了這一切。妻子鼓勵他要幹好工作,自己則帶著孩子奔波於醫院和家裏之間,對孩子進行治療。

好幾次回家,看到疲勞的妻子,劉豐潸然淚下。

這件事到2002年12月,時任副政委的鄒宏裕到中隊蹲點調研時才了解到。副政委將這件事向支隊黨委作了彙報,黨委成員被感動了,當即提出要在生活上和經費上對劉豐進行幫助,解決他的困難。知道劉豐的人,還可以說出一條,他憑什麼當上幹部股長:這麼多年來,榮譽壘就了他的成長之路。

連續五年榮立個人三等功;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基層幹部”;被省武警總隊評為“優秀黨務工作者”。

3.汪洪章的代職感受

多年來,省武警總隊在培養幹部方麵,有一個好的傳統:每年組織珠三角富裕地區的幹部,到偏僻艱苦的粵北山區部隊去代職。

一代就是半年。

這條規定到了2003年,進一步升級為雙向交流代職,珠三角的到粵北去,粵北的上珠三角來。

深圳市支隊每年都要選派兩三名幹部異地交流。

每一名幹部都是帶著複雜的感情,帶著難以言說的惆悵,背起背包走向那一個個山區連隊的。

外部環境的轉換,內心世界的跌宕,使這些幹部對整個事物的把握、人生的意義、奉獻的價值,都有一個先疼痛後愉快的深入思索。汪洪章是深圳市支隊派到粵北三支隊代職的幹部之一。

汪洪章六個月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全部寫在了他的一份情真意切的代職感受裏。

隻有學會珍惜

——談在三支隊代職感受

總隊每年都將珠江三角洲的部分幹部交流到粵北山區部隊去代職。代職幹部私底下稱“三八線”(粵北主要駐紮著三支隊和八支隊——筆者注),自然我們就成了“三八”幹部。

接到命令時,小孩剛剛摔了一跤,縫了幾針,我正猶豫的時候,家屬倒挺開明,她說,你去吧,到別處好好感受一下,認真地學習、思考、總結,說不定對你以後人生道路會有極大幫助。

知夫莫若妻啊。

就這樣,我於2000年4月16日到了三支隊報到,具體代職三支隊一大隊一中隊副中隊長。

一中隊地處粵湘交界,是廣東總隊最北邊的一個中隊,主要擔負坪石監獄和北江監獄的武裝看押勤務。

我是4月17日晚上到達中隊的。從一個酒綠燈紅、燈光燦爛的特區來到了萬籟無聲星光燦爛的山區,恍如隔世之感,體驗生活的心情油然肅靜,隨著中隊領導的寒暄和通信員接過行李,就這樣開始了我半年的代職生活。

在三支隊當幹部,特別是駐守在大瑤山隧道以北的幹部,通常要過“三關”,這“三關”體現了中隊幹部樂觀向上的工作、生活態度。一是清貧關。

中隊除了夥食費以外沒有任何收入,正連職幹部每月工資不超過1500塊,幹部抽的煙是韶關產的紅梅煙3塊5一包。

過年過節給家人寄上一百兩百,算是他們盡心盡力了。

改善生活就組織戰士去摸田螺,晚上抓田雞,三兩個幹部合資買幾瓶啤酒是他們最大的享受。

看他們麵對生活的勇氣,積極樂觀地麵對清貧,原來清貧也怕這種人。

二是寂寞關。

山區的夜晚,尤其是下雨的夜晚,電視隻有雪花,電燈就像蠟燭。寂靜夜,連綿的雨,還有這寂寞的人和一顆寂寞的心,有的幹部用查哨去解決,一夜查三四組哨。

有的就寫日記,寫家信,好多信隻寫內容,不寫日期,也不貼郵票、蓋印章,隻為發泄,隻為解悶。如果雨下得更長一些,幾個幹部就打一打“拖拉機”,或者通宵聊天,天南海北神侃一通,隻為打發這漫長夜。

三是婚戀關。

中隊有5名幹部,其中有2個已經有對象了,隊長已經結婚,家屬是總隊通信站的。雖然韶關到廣州的車程隻有5個小時,但很少見他回去,每逢公休假期他妻子就從廣州到韶關來看他,已婚等於未婚,好像還在談戀愛。

指導員已經二十八九了,談了一個韶關大學畢業的,姑娘很不錯,小夥也不錯,隻是那地方錯,談了一段時間就黃了。

排長、副隊長是當地的姑娘看不上,家裏的姑娘不想娶,韶關的姑娘娶不到,感情與時間呈反比例地奔跑,個個著急,個個無奈。半年的相處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他們個人的情況,5個幹部家庭情況不是太好,個個題也是煩惱多多。但是生活的主旋律還是健康向上的。並沒有因為身在這個單位,這種環境下而消極怠工。更多的是不斷加強內功提高素質,坦然地麵對這種環境下產生的困難,他們知道我是特區來的,除了羨慕以外,更多的是知足,他們比駐地、比內地、比工作幹勁、比工作成績,通過工作的競爭來逐漸平衡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