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讓心靠近
1.許鑫傑現象
2003年8月8日,中央軍委批準頒發了四總部修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隊基層建設綱要》。
《綱要》提出,要“抓好官兵的智能、技能、體能和心理攻防訓練”。
全軍將士從此都明白了,在人的內心深處,有沙場千裏,有鐵馬金戈,有硝煙不散。
這同樣是一場戰爭。
心理有問題,就是傷病員,比缺胳膊少腿的傷殘更深,更難以治療。
心理有問題,你可能不戰而敗,你還可能把槍口對準自己。
深圳市支隊衛生隊有一名廣東籍戰士,名叫許鑫傑。
1998年,許鑫傑與戰友打架受傷。事發後,他對部隊治療不滿意,對幹部處理結果不接受,心裏鬱悶,隨後患了精神分裂症住院治療。許的家長告狀到廣東省政府辦公廳,廣東省政府辦公廳又將告狀信轉到總隊。總隊兩名主要首長先後來到支隊調查。
90年代末,支隊每年都有幾名戰士患心理疾病,到了2000年,竟然一下子冒出了9名戰士患有精神分裂症,47名戰士患有明顯心理疾患!
這就是支隊官兵稱謂的“許鑫傑現象”。
父母把子女送到部隊這所大學校來鍛煉,卻患上了心理疾病。不能執勤作戰不說,還成了“不定時炸彈”,需要有人為他們站崗放哨。這是每一個帶兵人,每一個肩膀上有杠有花人的恥辱!
問題已經到了不能不解決的地步了。
必須集中人力與精力,來解決這一階段性的部隊建設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2.這是被逼出來的
對官兵心理健康存在一個認識問題。支隊黨委“一班人”,開始關注這個多年來被軍營忽視的問題——
目前,中國精神疾病患者大約有600萬人,精神疾病在中國患疾病總人數中排名首位,約占疾病總人數的20%。調查顯示,目前17歲以下的中國少年兒童中,至少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
廣東省中醫心理學專業委員會透露,人口平均年齡才27歲的深圳,其精神疾病患病率競達6%,高於國內.4%的平均水平。專家指出,深圳精神疾病患者比例偏高與工作壓力大缺乏感情交流有很大關係,但礙於傳統觀念和世俗偏見,精神困惑者很少主動上門求醫,從而導致更多人走向精神崩潰。
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副會長、全國軍事心理學學科帶頭人劉紅鬆說:“美軍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戰,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中,僅有25%的士兵能夠正常使用武器。據預測,未來信息化戰爭中,由於心理疾患帶來的非戰鬥性減員將占10%—25%。”
其實,信息化戰爭中的心理戰就是一種綜合性的心理較量,一種思想、覺悟、感情、意誌力的較量,打贏未來信息化條件下的心理戰,需要在平時的軍事鬥爭準備中,提高官兵的心理防衛能力。
心理健康問題是全國、全軍都必須正視的問題,隻是在深圳、在深圳市支隊更加突出一點,我們不必羞於啟齒。
這些知識與認識是逼出來的。
這些高度與寬度也是被逼出來的。
2003年2月,武警組建以來,首次進行士兵心理健康工作培訓。支隊陳杭政委麵對全國武警部隊參訓人員介紹經驗時,毫不隱諱地說:“對做好士兵心理健康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是在實踐中逼出來的,經曆了一個從不自覺到自覺,從認識不足到高度重視的過程。”
“許鑫傑現象”出現後,黨委在積極做好許鑫傑及家長工作的同時,為吸取教訓,防止類似問題發生,果斷決定組織工作組,對全支隊士兵思想情況特別是心理狀況進行專題調研。
深圳市支隊自組建以來,第一批士兵心理健康調研工作組在運轉。
調研發現,2000年支隊患有明顯心理疾病的士兵,占士兵總數的5.3%!
調研發現,士兵心理健康問題,已經影響到了部隊穩定,幹擾了正常工作,牽扯了幹部精力。如不及時加以關注和解決,後果會更加嚴重。
調研發現,基層部隊還沒有把心理健康納入整個教育管理的範疇!
調研發現,健康的心理是部隊戰鬥力形成的重要條件的意識遠沒有在官兵中形成共識!
一份份調研結果很快擺在深圳市支隊“士兵心理健康”專題政工會上。
這個史無前例的政工會認為,士兵心理疾患比較多的主要原因有五條:
一是士兵心理健康問題,是社會異常現象在軍隊的繼續惡化。隨著離婚率的直線上升,在中國20世紀末已出現800多萬個單親家庭。2000年度新兵中,父母下崗的79人,父母離異的7人,單親家庭3人,孤兒人。
二是社會生存狀況和執勤任務繁重對士兵心理空間的擠壓。深圳乃高收入、高消費的城市,與士兵的艱苦奮鬥與低消費形成鮮明對比。而且,越來越多的戰士退役後沒有安置工作,導致他們對後路無比揪心。再加上執勤任務相當繁重,這些無疑對士兵心理形成了壓力。
三是家庭壓力大。許多家長“望子成龍”心切,期望值過高,導致士兵心理負擔過重。
四是士兵自我調適能力弱。多數士兵來自農村,麵對深圳繁華都市與家鄉偏僻落後之間的巨大反差,一時難以適應,“自我求知成才”心切,憂慮後路多,心理產生失衡。
五是幹部素質不夠全麵。一些單位幹部年輕、工作實踐經驗少,處理問題不夠恰當;部分幹部掌握心理知識少,觀念滯後,管理的手段和方式跟不上士兵思想和心理變化,不會做心理教育和疏導工作。所有的人心情都很沉重。
此前,深圳市支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管好幹部帶好兵”的管理教育經驗曾被總參轉發全軍部隊學習。
此前,在全軍都在研究怎樣抵禦市場經濟不良因素,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大背景下,深圳市支隊憑一份“利用市場經濟積極因素,強化經常性思想工作”的材料,在全國武警部隊叫響。
那是上一屆“班子”創造的奇跡。
武警部隊吳雙戰司令員2001年8月6日視察支隊時指出:深圳支隊走上了比較好的健康的發展道路,特別是在改革開放的最前沿,環境最複雜的地方,走上了自強之路。但成績隻能說明過去,不能說明將來。你們一定要珍惜榮譽,在不斷地認識和解決問題中求前進,求發展……
《中國武警》雜誌曾刊文提出:深圳支隊過去和現在所解決的問題,正是內地部隊當前和今後所麵臨的問題。深圳支隊經過實踐行之有效的東西,對其他部隊也會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由此說來,這是一種曆史責任啊!
這一屆“班子”注定要接過上一屆“班子”的筆,繼續做好市場經濟條件下治軍這篇大文章。
3.保健專家如是說
正在深圳市支隊想方設法抓好士兵心理健康的時候,2001年4月,武警總部確定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普查。
形勢不容樂觀,綜合士兵心理測查結果,支隊患有心理疾患的士兵共228人,從地域上看,內地落後地區的占86.7%;從文化上看,初中以下的占84.3%;從性格上看,內向孤僻的占77.5%。
一開始做士兵心理健康工作,隻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以下是醫治士兵心理疾患問題的四起個案:
個案一:羅湖中隊戰士李桶生,入伍前就有心理疾患。2歲時,他被人毆打後產生恐懼症,後因戀愛挫折產生抑鬱症。入伍後跟不上中隊工作、訓練進程,家庭要其出人頭地願望不能實現,自我不能調適,自卑嚴重,產生了輕生的念頭和行為。針對李桶生這類士兵,需要家庭、社會、部隊三位一體做工作。中隊把李的家長、人武部領導都拉了進來,熱情關心開導,使其融人集體生活,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病情得到有效控製。
個案二:六中隊戰士張夫金,是因內部關係不協調而產生心理疾患的。
他與同班戰士瞿鬆華爭洗碗池發生糾紛,對方失手使其臉部被劃傷。張休養期間,瞿被調到兄弟部隊;張發現瞿調走,認為瞿是指導員老鄉,中隊有意袒護,對幹部產生埋怨情緒,整天悶悶不樂,經常照鏡子,發呆,擔心臉部疤痕難消除,影響找對象,產生了報複瞿的心理。針對張的情況,支隊將其調離原中隊,避開矛盾源,講清瞿調動的原因,聯係美容專家為其治愈疤痕,使其心理恢複了正常。個案三:寶安中隊戰士柯智林,是由身體疾病醫治不愈引發心理疾患的。柯因腰間盤突出手術不成功,導致右小腿萎縮,自我生活不能料理,由此產生焦慮、悲觀、厭世情緒。針對柯的情況,中隊一方麵挑選會做心理工作、性格開朗活潑的戰士專門陪護他,幹部也定期輪流前往醫院探望疏導他,督促其讀《張海迪的故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勵誌書籍,打消了輕生的念頭;另一方麵,中隊積極聯係專家給他會診,用中西醫結合為他治療,使其盡快恢複功能。柯退伍時,中隊還協調駐地民政局和目標單位為柯捐款5萬元,解決其後顧之憂,使其愉快返鄉。
個案四:十一中隊戰士劉誌文,是由家庭和本人期望值過高引發心理疾患的。劉因家庭負債多,入伍前目睹爺爺因無力還債上吊自殺。入伍後,家庭和本人強烈期望能在部隊提幹或轉士官,改變家庭麵貌。卻由於文化低,管理能力弱,願望不能實現,導致家庭貧困在潛意識中的陰影,產生了胃痛的疑病心理,經常整夜失眠,有時半夜三更到練功房打沙袋致手臂破裂流血,宣泄煩躁情緒。針對劉的情況,中隊幹部多次談心,傾聽其心中煩惱,灌輸“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道理,引導劉正視自我,理解部隊,降低高不可攀的期望值。退伍時,為其聯係到龍崗保安公司工作,使其愉快接受了組織決定。
4.也打主動仗
心理問題遠比思想問題和身體問題複雜,卻又與思想問題和身體問題永遠糾纏在一起。
關於士兵心理健康,參加過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心理健康培訓的衛生隊醫師餘文洋如是說。
這就需要打主動仗,把官兵的心理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從2002年底到現在,兩年多過去了,支隊再也沒有一名戰士患上精神分裂症。
支隊在總結經驗時指出,最重要的一條經驗便是打好主動仗。最關鍵的是要提高幹部預防士兵心理問題的能力。
深圳市支隊下決心,專門集中教導員、指導員、衛生員進行心理知識培訓。
地方知名的心理學家成為支隊的座上賓。
一些平常被認為冷僻領域的課程,如《心理健康知識係列講座》、《注意對官兵不良心理的疏導》等被搬上了課堂。
從如何進行心理測試到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從對心理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釋疑解惑到心理危機的幹預,政工幹部從頭開始,係統地學劃。
3名政治機關幹部和衛生隊幹部,打起背包到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進行心理健康工作培訓。
一批開展士兵心理健康工作的明白人、實幹家在本職崗位成熟。部隊心理健康重心是士兵。
深圳市支隊在士兵中開展了“正確對待挫折、保持良好心態”為主要內容的心理健康教育,給每一名新兵發一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引導士兵正確看待社會、正確看待組織、正確看待他人、正確看待自己,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狀態。
每年3月份,深圳市支隊都要結合紀念雷鋒活動,以“做好人”為主題,開展“學雷鋒”專題教育。
每年5月份,深圳市支隊都要結合992年5月19日支隊發生的戰士持槍搶劫特大案件進行“5·19”教育,引導士兵樹立“軍中無圍牆,心中有防線”的意識。
這些做法現在已成為“例盤”。
士兵切身利益處理不公,也容易引發心理疾患。
因此,深圳市支隊大力推行三級隊務公開製度,公開、公正、公平地處理戰士切身利益問題,如,戰士考學,按常規每名考生要經過支隊、總隊、總部組織的三次考試。為減輕考生壓力,減少受挫次數,深圳市支隊取消了自行組織的預考,讓符合考學條件的戰士全部參加總隊預考,由總隊從高分到低分錄取。這樣,由於給了考生參與平等競爭的機會,即使落榜,他們也心服口服。
又如,選拔駕駛員,2003年上半年,由於受“非典”影響,總隊取消了駕駛員培訓班,由支隊自行組織有地方駕照的士兵進行自訓自用。支隊采取“一刀切”的辦法,將所有持有駕駛證的士兵集中培訓,集訓結束後,依據駕駛技能、作風和心理素質及崗位需求確定駕駛上崗對象,受到士兵歡迎。
豐富的物質文化生活,是抑製士兵心理問題發生的“良藥”。近幾年,支隊先後爭取數千萬元經費,完善基層“硬件”設施,支隊9個中隊多數達到了《綱要》要求,每個中隊都安裝了磁卡電話,士兵用上了太陽能和管道煤氣熱水器;各中隊都建起了圖書室,人均圖書都在20本以上,報刊、雜誌10種以上,還給士兵訂了家鄉報,並安裝了空調,實行無人化管理,全天開放。購置了家庭影院設備,配故事片和卡拉OK碟各100張以上,6個中隊還安裝了多媒體投影儀,配內存2萬首歌的“歌王”光碟。
目前,支隊有榮譽室、有隊歌,3個中隊建起了榮譽室。
二、“錢、樂、路”工程
1.這“工程”不能“砍”
武警總部政研室劉樹榮曾在《人民武警報》大聲疾呼:《砍一砍“工程”》。
文章列出了很多該“砍”的“工程”,如:有些部隊的“121工程”(早餐個雞蛋、午餐2兩豬肉、晚餐杯牛奶)、“621工程”(6個教育、2個討論、個評比)等等。
那時,“砍”聲一片。
省武警總隊在駐山區部隊搞了一個“三困”教育試點,試圖教育廣大幹部怎樣麵對“思想上的困惑,工作上的困難,生活上的困境”。山區有山區的實際,特區有特區的現實。
在一片“砍”聲中,深圳市支隊在2001年推出了“錢、樂、路”工程。
支隊認為,有些“工程”確實該砍,但根據大環境深圳特區的特殊環境,“錢、樂、路”工程是帶根本性的問題,非但不能砍,而且要年年搞,年年強,年年深。
深圳市支隊黨委所指的大環境是指我黨反腐敗鬥爭日趨嚴峻的形勢。
當時,胡長清從一位賣蘿b的山裏孩子成長為一名副省長,又從一名副省級幹部走向了刑場。
那時,有一部電影叫《生死抉擇》,中紀委下發文件要求黨政機關組織觀看。
三年後,在中紀委工作24年,把全部精力和智慧都獻給黨的反腐工作的中紀委原副書記劉麗英,年過七旬,已經退了下來,她還推薦了一本書,“建議廣大幹部認真讀一讀,好好想一想,真正做到警鍾長鳴”,劉麗英推薦並作序的這本書叫《地獄門前——與李真刑前對話實錄》,是新華社記者喬雲華帶病采寫的。
深圳市支隊黨委所指的深圳特殊環境是指“酒綠燈紅”現象。作為社會發展的一種產物,一種客觀存在,它再生力強,一朝一夕難以禁絕,容易出現反複。
據統計,2003年前5個月來深:011的境外人員800多萬,每天從皇崗口岸出入境車輛約3萬台,特別是2002年國家實施CEPA和2003年9+2珠江三角洲合作會議之後,港澳台在深圳和周邊地區投資呈快速增長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