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高薪更重要的(2 / 3)

傑森,哈佛的畢業生,在學校就表現出傑出的能力,但惟一缺陷——心高氣傲。畢業後,他和幾位成績比其差的同學一同進入矽穀某科技公司。他滿以為自己一定會被分配到重要部門,可是,他卻沒能如願,這使他大失所望。

看著同學們個個春風得意,他開始抱怨主管不識“貨”。實際上,主管這樣安排,並非不了解他,而是想重用地,讓他全麵了解公司的運作過程。不過,見傑森工作不安心、不負責任,又打消了培養他的念頭。

相信自己,看重自己並沒有錯,但要從自己所謂的“理想”出發,是不少擇業者很容易走進的誤區。

年輕人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注重發揮自己的特長是不可改變的原則。但這個特長隻是自己認可的,未必符合企業所需。因為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經營特色和管理方法。個人特長,隻有讓企業了解,並作為整體構成的一部分時,才是真正需要發揮的特長。

此外,在擇業的過程中,一味強調要發揮自己的特長是很難找到工作的。

成功者做需要做的事,失敗者隻做喜歡做的事。年輕人的特長,應當成為適應環境的“催化劑”,而不應成為挑剔工作的“資本”,應該是特長服從需要,而不是需要遷就特長。這個關係要擺正,否則就會引起不良後果。

對剛剛步入職場的年輕人來說,先在“不對口”的崗位上積累一些經驗,對將來是有好處的。隻會幹一種工作的人,思路狹窄,很難幹出成績,也很難受到重用。

對於任何擇業求職者來說,任何一個崗位都是新的,都需要熟悉;而且應該去掉狹隘的“對口”看法和求高不就低的不實際要求。記住:要勝任一個職位,就需要了解比該職務更廣泛得多的知識。

有些擇業者在找到工作後,心裏總認為“大材小用”。不認真對待眼前工作,不切實際地追求高目標。他們稍有不順心就“跳槽”,結果跳來跳去,還是不順心。試想,什麼單位都不是你點的一道菜,哪能完全合你的口味呢?

高級人才被安排到普通的職位,甚至打雜的活兒更是普遍,怨天尤人嗎?沒有必要。真正不怕火煉,實踐是對你真才實學的檢驗。在你行與不行之間,實踐是最有發言權的貨真價實的金子,不怕進煉爐。人才,在平凡的崗位上也能成就不平凡鋇的業績,也能令人肅然起敬;倘若是“廢銅爛鐵”,在實踐的火爐中一煉就“原形畢露”。

其實,從事任何一項工作,如果沒有其他專業知識作輔助,是很難想像會獲得成功的。對於一個追求進步的人來說,沒有任何工作跟自己無關的。初到一個工作崗位,首先要安得下心,要耐得住寂寞。安心,既是涉入職場勝任工作需要,也是給人以好印象的開端。這山望著那山高,不顧條件地去“跳槽”,並非好事。

特別是剛從學校畢業的年輕人,沒有多少資曆與經驗,要在工作的過程中積累經驗,就需要有相對穩定的工作環境。總在公司間跳來跳去,雖有新鮮感,但難成“正果”。

再說,“遠走高飛”的目的地,也並非處處是未開墾的“處女地”;而且,社會上知名度較高的、眾人看好的職位對於你可能並不合適。

在今天的人才市場上,文憑是個不可或缺的條件。文憑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個人的水平。對於用人企業來說,雇用人才的根本標準是求職者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德雷科·鮑克認為,作為一名求職者,不應該沾沾自喜於擁有一張文憑,要在崗位上站穩腳根並嶄露頭角,還需讓實踐來證明自己的水平,從整體素質和業務能力兩方麵來顯示自己。從成功者的經曆來看,踏上工作崗位後,雇主對每個人的學曆似乎不再看重,關注的是你的人品和能力。

因此,求職者應改變自己的擇業觀念,就業積累經驗,再轉換職業。從任何人都不可能一步到位,要有安於工作的態度,然後在工作的過程中隨時調整自己,盡量不要讓擇業之心擺動不停。開發你的潛能和情商

潛能是人類最大、而又開發得最少的寶藏!無數事實和許多專家的研究成果告訴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巨大的潛能富礦,隻是沒有開發出來。

普通人隻開發了他蘊藏能力的十分之一,與應當取得的成就相比較,我們隻不過是半醒著的。我們隻利用了我們身心資源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一位農夫的兒子特別喜歡開車,有一次他駕駛著一輛客貨兩用車在農場裏馳騁。突然間,汽車滑出了正常的路線,翻進了路邊的水溝裏。農夫見狀大為驚慌,急忙跑到出事地點。他看到溝裏有水,而他的兒子被壓在車子下麵,躺在那裏,隻有頭的一部分露出水麵。

這位農夫並不高大,根據報紙報道,他隻有170公分高,70公斤重,但是他毫不猶豫地跳進水溝,把雙手伸到車下,把車子抬了起來,足以讓另一位跑來援助的工人把他失去知覺的孩子從下麵拽出來。

這個時候,農夫卻開始覺得奇怪了起來,剛才他去抬車子的時候根本沒有停下來想一想自己是不是抬得動。由於好奇,他再試了一次,結果根本就抬不動那輛車。根據醫學上的解釋,這是因為身體對緊急狀況產生反應時,腎上腺就大量分泌出激素,傳到整個身體,產生出額外的能量。這也是唯一可能的解釋。

要分泌出那麼多腎上腺激素,首先當然體內得具備那麼多腺體。如果自身沒有,任何危急都不足以使其分泌出來。由此可見,一個人通常都存有極大的潛在體力。這一類的事例還告訴我們另一項更重要的事實,農夫在危急情況下產生一種超常的力量,並不僅僅是肉體反應,它還涉及到人心智的、精神的力量。當他看到自己的兒子可能要淹死的時候,他的心智反應是要去救兒子,一心隻要把壓著兒子的卡車抬起來,而再也沒有其他的想法。可以說是精神上的“腎上腺”引發出潛在的力量。而如果情況需要更大的體力、心智狀態,身體就可以產生出更大的力量。

人在絕境或遇險的時候,往往會發揮出不尋常的能力。人沒有退路,就會產生一股“爆發力”,這種爆發力即潛能。人的潛能是多方麵的:體能、智能、經驗、情緒反應等等。然而,由於情境上的限製,人隻發揮了他的十分之一的潛能。

愛迪生小時候曾被學校教師認為愚笨而失去了在正規學校受教育的機會。可是,他在母親的幫助下,經過獨特的心腦潛能的開發,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發明大王,一生完成2000多項發明創造。他在留聲機、電燈、電話、有聲電影等許多項目上進行了創造性的發明,從根本上改善了人類生活的質量。這是人的潛能得到較好開發的一個例子。

任何成功者都不是天生的,成功的重要原因是開發了人類無窮無盡的潛能。隻要你抱著積極心態去開發你的潛能,你就會有用不完的能量,你的能力就會越用越強。相反,如果你抱著消極的心態,不去開發自己的潛能,那你隻有歎息命運的不公,並且越消極就越無能!

每個人身上都有著相當大的潛能。愛迪生曾經說:“如果我們做出所有我們能做的事情,我們毫無疑問地會使我們自己大吃一驚。”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提出一個相當科學的問題:“你一生有沒有使自己驚奇過?”

在二戰期間,一艘美國驅逐艦停泊在某國的港灣,那天晚上萬裏無雲,明月高照,一片寧靜。一名士兵照例巡視全艦,突然看到一個烏黑的大東西在不遠的水上浮動著。他驚駭地認出那是一枚觸發水雷,正隨著退潮慢慢向艦身中央漂來。

他抓起電話機,通知了值日官。而值日官馬上快步跑來,並且發出全艦警戒信號,全艦立時動員了起來。

官兵都愕然地注視著那枚慢慢漂近的水雷,大家都知道,災難即將來臨。

軍官立即提出解決的辦法。他們該起錨離開嗎?不行,沒有足夠的時間;發動引擎使水雷漂走?不行,因為螺旋槳的轉動隻會使水雷更快地漂向艦身;以槍炮引爆那枚水雷?不行,因為那枚水雷大接近艦上的彈藥庫。用一支長杆把水雷推走?那也不行,因為那是一枚觸發式水雷,同時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拆下水雷的雷管。悲劇似乎是沒有辦法避免的了。

突然,一名水兵想出了更好的辦法:“把消防水管拿來。”他大喊著。他們向船和水雷之間的水麵噴水,從而製造了一條水流,把水雷帶向遠方,然後用艦炮引爆了它。

這位水兵隻是一個凡人,他卻具有在危機狀態下冷靜而正確思考的能力。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體內部都有這種天賦的能力,也就是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創造的潛能。

隻要你認為你能行,你就能克服你所麵對的困難。

隻要你對你的能力抱著肯定的想法,你就能發揮出你的潛能,並產生有效的行動。

人的潛能猶如一座待開發的金礦,蘊藏量無窮,價值無比。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一座潛能金礦。

大自然賜給每個人巨大的潛能,但因為沒有經曆各種智力訓練,每個人的潛能從來沒有得到過淋漓盡致的發揮。並非大多數人命裏注定不能成為愛因斯坦式的人物,每一個人都可以成就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人人都是天才,至少天才身上的東西都可以在普通人身上找到萌芽。

事實上,世界本來屬於我們,我們隻要抹去身上的灰塵,無限的潛能就會像原子反應堆裏的原子那樣充分發揮出能量,我們就一定會有所作為,創造奇跡。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你身上潛伏著如此巨大的能量,那麼,怎樣才能把這個潛在的能量開發出來,形成現實的能力,推動你去獲得成功呢?拿破侖·希爾曾經說過:“一個人能否成功,關鍵在於他的心態。成功人士與失敗者的差別在於成功人士有積極的心態。”

拿破侖·希爾的這句話道出了 能的真諦。

什麼是心態呢?所謂心態,就是一個人對於他自己、對他周圍的事物、對他所從事的事業等等所抱有的態度,也就是他在生活、工作中的信念。

曾經有人作過這樣一次醫學試驗。把一百個人作為試驗者,將他們分為兩組,每組各五十人。第一組分配了紅色膠囊包裝的興奮劑,第二組則分配了藍色膠囊包裝的鎮定劑。當然,這隻是向試驗者所作的說明,實際上這兩種藥丸裏的粉末被秘密地調換了。結果兩組試驗者的反應都和在沒有調換的情況下應該出現的反應一樣。吃了紅色膠囊的試驗者很興奮,盡管他們吃下的實際上是鎮定劑,而吃了藍色膠囊的試驗者則表現得很平靜,盡管他們服用了真正的興奮劑。但是由於他們事先建立了“我吃下的是興奮劑”或者“我吃下的是鎮定劑”這樣的信念,使藥物的效果為信念所壓製、所改變了。

有一次在一個城市裏,發現有一些人出現了食物中毒的現象,於是警察局立即展開了調查,後來發現這批人在出現中毒反應之前都曾經到一個自動售賣汽水的機器裏取過汽水喝,於是警察懷疑有人在汽水裏投了毒。為了防止更多的人中毒,警察利用廣播發布了這一消息,警告大家不要去自動售賣機處買汽水。消息一發出,一些剛剛從這些機器裏拿了汽水喝的人很快就出現了不良反應,有的頭暈、有的渾身乏力,有的甚至開始嘔吐。很快,藥劑師對汽水作了化學分析,發現裏麵並沒有什麼毒素,這一消息傳開去,那些頭暈、乏力、嘔吐的人的症狀很快就消失了,恢複了正常。這個事例說明,一個人的信念,還可以影響他的免疫係統,從而改變一個人的生理狀況。

信念為什麼有這樣大的作用呢?因為一個人的信念通過反複的強化,會深深植根於他的潛意識之中。

根據弗洛伊德的定義,潛意識是“一種不能為意識所知的特殊心理活動”。一般地說,它由兩個方麵的不同特征的因素組成,“一方麵包含著種種因潛伏而暫時不為意識所知、其餘一切都與意識相同的活動;另一方麵又包含著種種被‘壓抑’的活動,如果這些活動變成意識的活動,它們肯定與意識中其他種種活動形成極鮮明的對照”。

潛意識有著巨大的作用和能量。它能控製一個人的性格。有的人誠實、正直、謙遜,而有的人自私、虛偽、自傲;有的人勤奮、認真、創新,而有的人懶惰、自卑、保守。這些性格的差異,植根於一個人的潛意識。在潛意識中同化了什麼信息,就會反應出什麼性格,而這些性格對人生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潛意識還可以改變一個人的行為。一個人的行為與習慣有關,如果他習慣於做某種事情,他就會無意識地按習慣去行動。這種行動有可能是有益的,是受人歡迎的;也有可能是有害的,是不受人歡迎的。這就說明人往往受潛意識的支配。

潛意識對人的影響,有可能是正麵的,也有可能是負麵的,所以,關鍵就在於我們選擇什麼樣的信念,建立起什麼樣的心態,從而培養成什麼樣的潛意識。積極的信念讓人走向成功,而消極的信念則會毀了人的一生,使他一事無成。

當你樹立了積極的信念,就會向你的潛意識輸送積極的信號,使你自信、自愛、堅強、快樂,讓你的能力源源湧出。如果你有了積極的心態,你就能隨意進人生龍活虎的進取狀態,全身煥發出活力,就會心想事成。在這裏,你的信念通過潛意識自動控製你前進的方向,指引你的行動,使你勇往直前、奔向成功,而且你的奮鬥,你的拚搏完全是在一種無意識的狀況下進行,沒有任何強求,不會為那些壓力、風險而恐懼,也不會為那些勞累、辛苦而退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