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高薪更重要的(1 / 3)

比高薪更重要的

維斯卡亞公司是美國20世紀80年代最為著名的重型機械製造公司,許多人畢業後到公司求職均遭拒絕。詹姆士是哈佛大學機械製造係的高材生,和許多人的命運一樣,但他並沒有灰心。他先找到公司人事部,提出為該公司無償提供勞動力,公司分派給他任何工作,他都不計任何報酬來完成。公司起初覺得不可思議,但考慮到不用任何花費,也用不著操心,便分派他去打掃車間的廢鐵屑。

一年來,詹姆士勤勤懇懇地重複著這種簡單而勞累的工作。為了糊口,下班後他還要到酒吧去打工。1990年初,公司的許多訂單紛紛被退回,理由均是產品質量問題,為此公司蒙受巨大的損失。

公司董事長為了挽救頹勢,招開緊急會議商議解決。當會議進行一大半卻尚未見眉目時,詹姆士闖入會議室,在會上,他把這一問題出現的原因做了令人信服的解釋,並且就工程技術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隨後拿出自己對產品改造的設計圖。這個設計非常先進,恰到好處地保留了原來的結構優點,同時克服了已出現的弊病。

總經理及董事見到這個編外清潔工如此精明在行,便詢問他的背景以及現狀。經董事會的舉手表決,詹姆士當即被聘為公司負責生產技術問題的副總經理。

原來,詹姆士在做清掃工時,利用清掃工到處走動的特點,細心察看了整個公司各部門的生產情況,並一一做了詳細記錄,發現了所存在的技術性問題並想出解決的辦法。為此他花了近一年時間搞設計,做了大量的統計數據,為最後一展雄姿奠定了基礎。

由詹姆士從一個編外清潔工到公司副總經理這個過程可以看出來,在擇業時,有比高薪更重要的考慮因素,那就是個人的發展。擇業求職盡可能選擇收入高的工作,這本無可厚非,但如果一味地追求高薪而不顧今後的發展機會,有時候也會占小便宜吃大虧。

擇業求職時,在機會和高薪的選擇上,以下方麵不能不注意。

首先,要關注企業發展的後勁,看看這個行業的產品發展方向是不是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是否符合產業結構的調整方向。其中,尤其要關注那些成立時間不長,但是很有發展前途的新企業,不失時機地加入這些企業,對以後自己的發展相當有利。

企業的牌子也很重要,如果你有幾年在國際著名公司、國內著名企業的工作經曆,在同行中的“身價”就大不一樣。這種“品牌意識”在大企業中特別明顯。在把握企業選擇標準時,要特別注意企業的分配方式,可以選擇那些職工持股、技術人員持股比例較高的企業。當然,能夠選擇到即將上市的企業那是更好的了,因為一旦上市,你手中的股權就是一筆很大的財富。

其次,要注重崗位。隨著國際社會逐漸接軌,崗位與你的工作、報酬、將來的發展機會等有著直接的聯係。比如,同樣是文秘專業畢業,你應聘部門文員,她應聘部門經理秘書,這兩者身份、待遇有很大的差別,而且對你今後的的晉升、尋找新的工作都有較大的影響。

第三,應當關注那些與自己今後發展密切相關的福利待遇。從個人今後的發展看,一個重要的方麵是接受教育培訓的機會,特別是那些可能拿到國際通用的職業資格證書的培訓。這些證書的含金量非常高,是我們實現理想就業的通行證。

西方一此學者認為,二十歲的不要考慮待遇,這個階段該是為未來的發展積累經驗,豐富自己的人力資本的時候。許多成功人士在年輕時的經曆都是比較艱苦的,比如曾憲碎、辛嘉誠等。

作為剛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在不具備自己創業的條件下,往往不去通過為別人打工獲得基本的生活保障。以便為將來自己創業或選擇自己所喜歡的職業奠定物質基。

但現實是,很多人在就業壓力下,往往隻是為薪水工作作著,除了薪水,他們不關心別的,問他們為什麼要選擇這份工作的時候,他們總是說“我迫切需要這份工作,因為薪水不錯”。

作為一個想要成功的人,你的這點心理未免太可憐了,你應該為將來的創業或者更大的提升做好準備。工作所能帶給你的,要遠比工資帶給你的多得多。

如果你將工作視為一種積極的學習經驗,那麼,每一項工作中都包含著許多個人成長的機會。你是為工作而工作,而不隻是為工資而工作。為薪水而工作,看起來目的明確,但是往往容易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心智,使你看不清自己未來的發展道路,

所以,工資隻是工作的目的之一,你一定要認識到比工資更重要的東西,如果你隻為薪水而工作,那麼你隻能得到一份薪水,而同時會失去很多東西、正像你如果隻為吃飯而活著,那麼你就隻能維持著溫飽的生活。

那些為薪水低而對工作敷衍塞責、得過且過混薪水的人,雇用這樣的人,對老板來說簡直就是災難。而且長此以往,那些人在不斷降低自己的價值,斷送自己的未來和希望,使自己維持在一種低檔次的生活水平上,過著一種庸庸碌碌、滿腹抱怨的生活。

所以,對一個想要成就一番事業的人來說,老板支付給你的隻是薪水,但你一定要在工作中,回報工作以更多的價值,你要在工作中透支給自己更多的東西。

你應該感謝你的老板,因為老板不僅給了你一個工作平台,一個發揮自己潛力的機會,而且出資培養你,對於一個打工者來說,一定要善待老板。你要想到,你得到的不僅是薪水,還有珍貴的經驗、良好的訓練、技能的提高、自我認識的加深等很多重要內容,這些同有限的金錢比較起來,其價值要高出無數倍。你應該對你的老板感恩!

有一位男士,妻子一直抱怨他長期沒有掙到錢,使家裏一直過著比較拮據的生活。她勸丈夫趕快找一份穩定的工作。這位男士說:“現在沒有穩定的工作,隻有穩定的能力。”他的話非常有道理。相信這位朋友最終一定會取得成功。

如果你不單純是為薪水而工作,而是全心全意地努力投人工作,你就會發現,你的工作能力會逐步提高;同時,你的薪水以及職位也會在不知不覺之間得到提升,而你自己也會對職業的快速發展而心情愉悅、信心滿懷。在工作中,有些人善於耍小聰明:要麼上班遲到、早退;要麼在辦公室與人閑聊。這些人自以為得計,但他們的損失將遠遠大於他們的所得。這種人,也許會得逞一時,但終將失敗一世,永遠與成功無緣。

所以,不要隻為薪水而工作,否則的話,你就會因為將眼睛緊盯著工資而封閉了自己的視野,就會在無形中將自己困在隻裝著少許工資的信封裏,從而將人生最有價值的東西丟失了。

千萬不要把金錢看得太重,有時一個職位可能沒給你提供很高的薪水,但如果能夠學到東西,從做人做事各方麵給你補充“營養”,你就不應放棄。年輕人要時刻抱著學習的態度,看重待遇,你會失去很多東西。

要記住,金錢雖然是你生存的保障,但待遇絕對不是最重要的人生道路選擇!先就業,後擇業

在美國人的擇業觀中,“先就業後擇業”是目前一種普遍的求職擇業的觀念,也是今天乃至今後相當一段時間裏求職市場中一個無法逆轉的走勢。

就人的惰性而言,求穩是普遍的心態,誰都想“一錘定音”,一職定終身。但按現代的形勢實際上根本辦不到。

能不能“一職定終身”,不是由個人意誌所能定奪,個人在這裏的作用是十分渺小,也是無法抗衡的。

針對“先就業後擇業”的觀念,德雷科·鮑克建議,擯棄“專業對口”、“擇業一次到位”或是“專業技術走天下”等傳統的想法,換一個稍微輕鬆點,節奏不要太快,但最終目標記心裏的活法——先就業後擇業。

年青人在擇業過程中應該持有360度的全方位為自己找尋“人力資本升值”的準備,沒有一天建成的金字塔。每個職業人的腦子都必須裝有全球競爭,最新的企業時尚和管理模式等先進理念。這樣,才有“價值百萬的腦子,”才能夠不斷升值和創造財富的“人力資本”,才能夠在職場上成為“常勝將軍”。

在社會轉型期的職場是充滿著變數的。在當時當地看來是“朝陽行業”,你也很有信心幹它一輩子,也壓根兒不會想到“另起爐灶”。然而到了一定的時候,朝陽行業也變為夕陽行業了。你也得跟著轉型,雖說是有違“初衷”,但實是不得已而為之。其責任也不在你當初的選擇,而是形勢發展得快。

今天知識更新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快,尤其是高科技日新月異。求職當然要與時俱進,所謂隻擇一次業在實際上是根本行不通。先求職,後擇業,也是為形勢所“逼”,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已經極難“一錘定音”,你惟有現實一點。生存是第一需要。“騎馬找馬”起碼有了喘息機會,可以相對地、較從容地尋覓其他目標。

這裏還有一個人生閱曆問題。對自身的職業定位,不是一開始就百分之百準確,且永遠經得起時間考驗。一般來說,隻有經過一定的時間的摸索,才會有較成熟的判斷。求職,隻有人適應社會,而不是社會專為你設計職業,一個較明智的做法是先求職再說,這是上策,至少有了一個緩衝期,這比急急忙忙“敲定”要相對成熟。我們也不必為當初的不成熟而羞愧,凡事總會有個過程,你想免也免不了。

美國人不反對跳槽,所以美國人才的流動性很大,一個人一生平場更換職業多達12次。但跳槽行為多在自己的專業和熟悉的領域內,他們認為學有不同,專業主攻,這樣更能利於他們的所學,發揮自身的優勢。人隻有發揮自身優勢,才能找到合適的職業體現自身的價值。

“先就業後擇業”是為了提高就業率采取的一項措拖,但經過哈佛大學的一項調查顯示,這種求職者的“成活率”隻有10%,也就是說有90%年青求職者背叛了老東家,為企業帶來損失,並影響了個人的誠信形象。德雷科·鮑克認為,年青人應慎重對待第一份工作,盡可能做到盡善盡美。

第一份工作可以給你很多在課本裏學不到的東西,為職業生涯的起步打下基礎。不要為按部就班、重複單調的工作而苦惱,因為他可以使你體會到就業的氣氛,鍛煉你的耐性;可以使你感受到競爭的氣氛,鍛煉你的應變能力。

瑪麗是個商品推銷員,這是她畢業前壓根兒也不想幹的工作。她想做的是公關。經理對她說:“如果你能說服別人購買你的商品,你自然具備了公關能力。”

瑪麗覺得,暫時用這份工作鍛煉鍛煉能力也是好的。她一天到晚站在商廈門前向過往行人推銷新產品,盡管說得唇幹舌燥,站得腰酸腳乏,但她自得其樂,因為她每天向各式各樣的人推薦和介紹新商品,無形中鍛煉了應對各種人和說服他人的能力。她到現在還沒有換工作,是因為她認為這份工作很有挑戰性。她已經喜歡上了這份工作。

資曆往往能發揮出乎意料的作用。某大酒店在三年內流走了1300人,而其中大部分都受聘於其他酒店,擔任比原來更高一級的職位。是因為他們在五星級酒店工作過,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有相當的資曆。

倘若你曾在比較著名的政府機構、企業工作過,那麼這對你無疑是一次寶貴的經曆。別人會認為你受過訓練或工作經驗比較豐富。即使你以前工作過的單位不值一提,人家也不會將你當成生手。所以說,第一份工作對剛出校門的學生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好好珍惜吧!最起碼他會使你今後更易找到工作。招聘廣告不是經常注明“熟手”、“有經驗者優先錄用”嗎?

許多公司對新錄用的職員都要進行上崗前培訓,這也許是你第一份工作所獲得的最重要的東西。如果有可能,選擇一些培訓工作做得好的機構工作,既能受到有益的訓練,又可以領到工資。即使你所在的公司不提供訓練,在實際工作中,你同樣能向老職員學到許多有用的東西,這對你日後的發展大有好處。

所以,你最好不要因為不喜愛這份工作就不做或者不積極去做。的確,社會的發展給你提供了許多自由擇業的機會,你可以從眾多的廣告中找到一份適合你的工作。但社會的發展也是不平衡的,由於種種原因,能夠提供的條件是有限製的,工作的選擇也就未必能隨心所欲。

成功者做需要做的事而不光是做喜歡做的事。如果你不能靜下心來將第一份工作幹到6個月以上,很難想像你具備成功所必需的毅力。因為在日後的生涯中,你無疑還會碰到許多不喜歡的事,一遇上就當逃兵,怎麼能取勝呢?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順利起步將給你整個事業帶來好兆頭。安下不安分的心

誰都想擁有理想的工作,但現實與理想總是發生衝突。理想不能沒有,而且要有一定的高度。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你要放棄現實。適當地結合理想與現實,不要誌大才疏眼高手低,大事幹不來,小事不肯幹。懷有這種擇業心態的人,最後的結局是非常可悲的。

盡管就業形勢各國均有所不同,但對於求職擇業者而言,受工作經驗等各種因素的製約,要一開始就想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因此,這就需要改變觀念,先就業後擇業。沉迷夢想而不知行動的人,永遠不會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