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要根據自己的性格選擇職業,才能使自己的行為方式與職業工作相吻合,才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性格特長。能力是擇業的重要依據
能力是指才幹、技能或能勝任某項工作的主觀條件,包括完成一定活動的具體方式以及順利完成一定活動所必須的心理特征。簡言之,它就是指人們順利完成某項活動所必需具備的個性特征,是順利完成某種活動的必要條件。能力作為求職者開啟職業大門的鑰匙,就像人的手和腳一樣不可缺少。二十一世紀是人與人之間能力發揮的大舞台,一個人是否登得上自己人生的製高點,取決於自己的能力。
從職業需要的角度看,能力一般可分為九種,下麵是每種能力的特點以及與之相應的職業。
語言能力:是指對詞語及其含義的理解和使用能力,對詞、句子。段落、篇章的理解能力,以及善於清楚而正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向別人介紹各種信息的能力。
語言能力強的人,適合選擇教師、律師、營業員、谘詢員、播音員、秘書、翻譯、推銷員等職業。
數理能力:是指能夠迅速而準確地運算以及在快速準確地進行計算的同時,能進行推理、解決應用問題的能力。
數理能力強的人,適合選擇自然科學研究人員、銀行信貸工作人員、會計、統計、審計人員、保險公司工作人員,工程設計技術人員等職業。
空間判斷能力:是指對立體圖形以及平麵圖形與立體圖形之間關係的理解能力,包括能夠看懂幾何圖形,對立體圖形的三個麵的理解力,識別物體在空間運動中的聯係,解決幾何問題。
空間判斷能力強的人,適合選擇技術人員、設計人員、汽車駕駛員、房屋施工及維修服務人員、電器維修人員、勘測繪圖人員等職業。
察覺細節能力:是指對物體或圖形的有關細節具有正確的知覺能力。對於圖形的明暗、線的寬度和長度作出視覺的區別和比較,看出其細微的差異。
察覺細節能力強的人,適合選擇自然科學研究人員、編輯、播音員、攝影師、銀行信貸工作人員、會計人員、統計人員、審計人員等職業。
書寫能力:是指對詞、印刷物、帳目、表格等材料的細微部位具有正確的知覺能力,善於發現錯別字和正確地校對數字的能力。
書寫能力強的人,適合選擇秘書、業務類公務員、中小學教師、編輯、圖書管理員、會計、統計、審計人員、保險公司工作人員、谘詢工作者等職業。
運動協調能力:是指眼、手、腳、身體迅速準確和協調地作出精確的動作和運動反應,手能跟隨著眼所看到的東西迅速運動,進行正確控製的能力。
運動協調能力強的人,適合選擇運動員、教練員、演員、導遊、理發美容員、各類工人等職業。
動手能力:是指手、手指、手腕能迅速而準確地活動和操作小物體,在拿取、放置、調換、翻轉物體時手能作出精巧運動和手腕的自由運動的能力。
動手能力強的人,適合選擇體育運動員、舞蹈家、教練員、護士、藥劑師、畫家、獸醫、製造工人等職業。
社會交往能力:是指善於進行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交往、相互聯係、相互幫助、相互作用和影響,從而協調工作或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的能力。
社會交往能力強的人,適合選擇教師、編輯、秘書、警察、律師、審判員、采購員、供銷員等職業。
組織管理能力:是指擅長組織安排各種活動,以及協調參加活動中的人際關係的能力。
組織管理能力強的人,適合選擇調度員、供銷員、售貨員、外貿工作人員、教練員、導演、編輯、教師、秘書等職業。
職業能力與職業選擇的關係十分密切,可以說職業能力決定職業選擇,職業選擇驗證職業能力。我國近代職業教育的倡導者黃炎培先生說:“一個人職業和才能相當不相當,相差很大,用經濟眼光看起來,要是相當,不曉得增加多少效能,要是不相當,不曉得埋沒了多少人才;就個人論起來,相當,不曉得有多少快樂,不相當,不曉得有多少怨苦。”個人隻有選準了與自己職業能力傾向相同的職業才能如魚得水,否則,就會影響職業活動效率,甚至使職業活動不能正常進行。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常規型的人。這種人易順從,能自我抑製,想像力較差,喜歡穩定、有秩序的環境。在職業選擇上願從事按既定要求工作的、比較簡單而又比較刻板的工作,如辦公室事務員、庫房管理。專業與職業選擇
大學生所學的專業對擇業也有一定的影響。比如這幾年的擇業,理工科的畢業生相對就比較好找工作,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更是供不應求。盡管現在的本科教育是通才教育,以學習基本通用課程為主,但大學生在校期間經過係統的學習,在各自的專業領域還是會受到或多或少的熏陶,具有相對較高的專業修養。根據自己的專業擇業,可以較快地適應新工作,易於工作的開展,避免了工作以後再補課的負擔。同時,在大學期間積累的專業知識也可以使工作深度增加,有利於將來在工作領域的發展。
但是,由於現在和以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我國都會是一種人才過剩、就業壓力大的狀況,因此很多人在畢業時可能不能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工作。
另外有些人在考入大學時,選擇專業時失誤,或者出於人學的考慮,在專業選擇上不盡如人意,出現對自己所學的專業不感興趣、能力類型與專業不符合、性格氣質與專業不符等現象。而我國目前在大學中,更改專業還是一件很難的事,因此也有一部分人在畢業時不想選擇與專業相關的工作。出現這種情況時,我們也不要一味後悔、懊惱。很多哲學家都認為人生就是選擇。莎士比亞也說過:“聰明的人永遠不會坐在那裏為他們的過錯而悲傷,卻會很高興地找出辦法來彌補過錯。” 我們不應該總是想:要是我當初學的是什麼什麼專業之類的事。應該抹掉“要是”,改用“下一次”,向自己說:下次如有機會,我應該怎麼做。
在2001年各高校的人才爭奪大戰中,不少用人單位提出了不限專業的招數。不論學文學理,不論什麼專業都可以毛遂自薦,一試身手。北京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人才資源部的李女士就說該單位組織的招聘考試,大學生所學專業除財務、會計等比較對口的專業外,還包括環境、汽車、化學、外語等,而考試的科目卻不包括會計師事務所的專業內容,代之以邏輯思維、綜合能力測評等。許多用人單位已感到,隻要具備較好的學習創新能力,即便以前沒有學習過對口專業,也能很快熟悉工作;而即使是專業對口的學生,如果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較差,也可能不能勝任工作,無法幹出成績。現在許多大公司,學生到公司後都要首先經過培訓,然後才根據每個人的具體特長分配適當工作。
據有關統計,在同一星期內進入清華大學招聘的27家企業中,有1家提出了不限專業。這樣一來增加了大學生就業機會,一方麵也給企業爭得了招聘更多優秀大學生的機會。因為有許多非熱門專業的學生,論能力,也許要高於熱門專業的能力平平的學生,加之現在大學的通才教育,所以同學們不必對自己的專業不盡如人意太過在意。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現在畢業生中有一個很突出的現象,“從眾心理”嚴重。許多人寧願放棄自己的專業,千方百計地留京、進大機關,仿佛不如此,就是沒本事。國家培養一個大學生要花費許多的人力、物力,輕易拋棄自己的專業,會浪費國家多年的培養成本,也增加了工作後補課的負擔。所以對於自己的專業理想要堅定。
●職業的分析職業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