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約翰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經濟大蕭條的時候,迫於生存的壓力,他急需一份工作來維持自己的生活,至於什麼工作,也容不得那麼多想了,加上薪水當時也不錯,在做了一段時間以後,自己也不想去改變目前的狀況了,於是,他的美好前程被葬送在目光短淺的迫切選擇中。
一個決定會改變一個人的一生,這個決定是對是錯,需要你用一生作賭注。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做出正確的選擇呢?
要做出正確的選擇,你就得戴上望遠鏡自主地去選擇。我們希望你成為塞蒙或者佳佳而不是約翰或者歡歡。
(四)方向正確你就成功了一半
有一對夫婦在鄉間迷了路,他們發現一位老農夫,於是就停下車來問:“先生,你能否告訴我們,這條路通往何處呢?”老農夫不假思索地說:“孩子,如果你照正確的方向前進的話,這條路將通往世界上任何你想要去的地方。”
不知道有沒有人注意到,佳佳在尋找屬於自己的奶酪的道路上,在麵臨無數的選擇的時候,都能做出正確的選擇,原因何在?
其實很簡單,作為一隻老鼠來說,它才不知道什麼是正確的選擇,它隻要知道並且堅信一個信條,奶酪是老鼠們最喜歡的東西,我一定要有屬於自己最多最好的奶酪。
《福布斯》雜誌選出的韓裔日籍富豪孫正義,他在19歲的時候曾做過一個50年生涯規劃:20多歲時,要向所投身的行業,宣布自己的存在;30多歲時,要有1億美元的種子資金,足夠做一件大事情;40多歲時,要選一個非常重要的行業,然後把重點都放在這個行業上,並在這個行業中取得第一,公司擁有10億美元以上的資產用於投資,整個集團擁有1000家以上的公司;50歲時,完成自己的事業,公司營業額超過100億美元;60歲時,把事業傳給下一代,自己回歸家庭,怡養天年。現在看來,孫正義正在逐步實現著他的計劃,從昔日一個彈子房小老板的兒子到今天聞名世界的大富豪,孫正義隻用了短短的十幾年。
富人與窮人的本質區別就在於富人有自己明確的奮鬥目標。要想成為富人就必須確定成為富人的目標,然後堅定不移地向你認為正確的方向努力。當你確定好你的人生方向時,才能成為一艘有航行目標的船,任何方向的風也都會成為順風。當你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後,你會發現賺第二個100萬比第一個100萬簡單容易得多。
從這一點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其實正確的選擇歸根到底就是選擇正確的方向,用正確的方向作指導,你就一定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對於我們來說,一個選擇的正確與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取決於其對未來的意義。我們經常在畢業的時候會遇到這樣的選擇,往往是有兩份使你有點動心的工作擺在你的麵前,一份是待遇好,但是自己卻不怎麼感興趣;而另外一份工資比較低,但卻是自己喜歡的,而且公司也比較有發展前途。那麼你該如何選擇呢?
相信一般人都會做出“我肯定會選擇我喜歡的工作”這樣的回答,但是這僅僅是一個假設。我們的腦子被灌輸了太多正規的東西:要實現人生價值,自由選擇,要堅持自己的理想等等,但是一旦麵對現實,在現實社會中的地位、榮譽感、虛榮心等的衝擊下,我們的選擇就會錯位,大多數人都會如此。比如很多人為了追求安定的生活,過早放棄了自己的理想,在生活的城市裏做著自己並不喜歡的事情。還有很多人為了得到高薪水或者追求工作以外的東西,往往習慣性地淡忘並模糊自己的理想和興趣,並且強迫自己和別人認為這是最佳的選擇。無疑,這是可悲的行為。
在職業生涯發展的道路上,重要的不是你現在所處的位置,而是邁出下一步的方向。
(五)放棄也是一種選擇
每一種選擇其實都有其一定的合理性,種種選擇並非惟一的,不選擇也是一種選擇;每一種選擇也不是完全正確的,正確性隻是相對於其他的選擇來說,其實還會有其他的更多、更好的選擇在等著我們。關鍵就在於,你所要做出的選擇是不是你想要的,是不是適合你自己的。
選擇的另一麵就是放棄,選擇也就意味著放棄。
目迷五色,耳感八音,我們經常有久久地徘徊於人生十字路口的時候,這是因為我們不懂得如何選擇與放棄。
有哲學家說:你不可能同時跨入兩條河流。誠然,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體味到選擇的困境,即選擇的兩難。比如說,你要看足球賽,同時你就不能去看棒球賽;你選擇去參加朋友的聚會,你就不能和家人在一起;選擇去夏威夷度假,就不能去阿拉斯加欣賞雪景。
某地發現了金礦,可一條大河擋住了必經之路,這時該怎麼辦呢?有人選擇繞道走,還有人選擇遊過去。可就沒有人選擇放棄淘金。
是啊!為什麼非得淘金呢?還不如買一條船開辟擺渡業務,這樣一來你就是宰得渡客隻剩下一條短褲,他們也心甘情願,因為前麵有金礦啊!
中國有句古話說:“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也。”
所以,當我們麵臨選擇時,我們必須學會放棄,放棄,並不意味著失敗,而是為了更好地獲得。
像下圍棋一樣,雖然放棄了小的利益,但是得到的卻是更大的利益,許多個小利益的放棄,也就構成了整盤棋局的勝利。但是如果想兼得魚和熊掌,恐怕一樣也得不到了。
同樣,故事裏的佳佳和歡歡雖然在剛開始的時候,都舍棄了小的利益——離開了衣食無憂的垃圾場,選擇了大的環境——到奶酪城堡去發展。
在生活中,我們必須學會放棄,學會為了一棵樹而放棄整個森林,這也許是另外一種珍惜。未來是不可預知的,麵對眼前的一切,麵對選擇,你所需要做的就是選擇或者放棄,人生就是在選擇和放棄之中升華。根據性格擇業
性格,是個人對現實的穩定態度和與之相適應的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中表現出來的個性心理特征。從廣義上講,性格是人的自然追求和精神欲求的追求體係,是行為方式,心理方式,情感方式的總和,在求職中,性格是構成相識和吸引的重要因素。
性格和職業的關係是一種彼此製約又互相促進的關係。首先,選擇職業要考慮自己的性格的職業品質,盡量選擇適合自己性格特點的工作。因為每一種工作都對從業者性格品質有特定的要求,要適應某一職業就必須具備這一職業要求的性格特征。例如,作為一名教師,除了具有豐富的知識外還應具備熱愛教育事業、正直、謙遜、以身作則和對學生認真負責的良好品質。作為醫生,則要求有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品質,富有同情心和高度的責任感,以及精益求精、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作為一名工程技術人員,則要求有實事求是、嚴謹認真、堅持真理以及集體主義的合作精神。沒有良好的與職業要求相適應的性格品質,就不能很好地適應工作。
一般說來,開朗、活潑、熱情、溫和的性格,比較適合從事外貿、涉外、文體、教育、服務等方麵的工作,以及其他同人交往的職業;多疑、好問、倔強的性格,比較適合從事科研、治學方麵的工作;深沉、嚴謹、認真的性格,比較適合做人事、行政、黨務工作;勇敢、沉著、果斷與堅定是新型企業家和管理者不可缺少的性格。
性格就類型而言,可以分為外向型和內向型。就求職而言,在麵對麵的交談中,一般是外向性格為好。一項調查顯示,在求職麵試時,性格外向的人其求職成功率高於性格內向的人。在求職過程中,有時其他條件皆占優勢的個性內向者,卻競爭不過其他條件不如他的性格外向者。這在需要與人交往行業,如服務行業中尤為如此。這是因為性格外向的人更善於把自己展示給對方,特別是把自己的長處展示出來。性格內向的人即使有真才實學,但由於不善於展示自己,人家也就無法通過感性印象認識他。求職麵試中的感性印象,對於用人單位的招聘者來說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所以說,求職者的性格是影響其求職成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