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打柴少年(2 / 2)

由此,臥虎山又被人稱為白虎山。

自從白虎山生長出滿山白鬆林後,此山便陰氣森森,夜間經常鬧鬼。有時候,大白天也會鬧出鬼來。

白虎山鬧鬼,成為本地人的禁地,除了上山砍柴的人外,很少有人到白虎山上遊逛。

白鬆木油脂高,既容易燃燒,火頭還非常旺盛。用白鬆木燒火,爆炒出來的菜肴特別香。

因而,方圓百裏範圍內的飯店酒樓,把白鬆木燒火爆炒菜肴,當做招攬食客的招牌菜,高價收購白虎山上的白鬆柴木。

方圓幾千裏地內,隻有白虎山上生長白鬆木。物以稀為貴,白虎山因生長白鬆木而成為聚寶盆。

山南李家,山北王家,這兩大家族為了獨霸白虎山,相互械鬥多年,也不知打死了多少人。

李、王兩大家族兩敗俱傷後,相互妥協達成協議。白虎山以中腰為界限,腰部以東歸山南李家,腰部以西歸山北王家。

兩大家族為了防備窮人家到山上砍柴,各自派出十多人的護林隊,專職巡山護林。

非李、王兩家成員的別姓旁人,別說上山打柴,連山腳都不允許靠近。

李、王兩家巡山護林隊成員,最為勢利眼。如果看到畢勝這樣窮人家少年到山上砍柴,不僅會暴打他,還會追到家裏要賠償。

如果他們得不到賠償,便會扒房拆屋,將窮人家僅有的破草房拆了,最為仗勢欺人。

白虎山陰氣重,經常鬧鬼,沒有人敢在雄雞打鳴、一輪紅日噴薄而出前,出現在白虎山上。

兩大家族巡山護林隊成員,也不敢在日出之前,到白虎山上巡山護林。

對於不依靠打柴為生的別姓旁人來說,即便李、王兩家請他們上白虎山,他們也不願意去鬧鬼的山上逛蕩。

但對於依靠打柴為生的畢勝來說,不去白虎山打柴,意味著失去養家糊口的來錢門路。不僅自己餓肚子,弟弟妹妹也沒得飯吃。

天無絕人之路,兩大家族巡山護林隊成員,不敢在日出前出現在白虎山上,這就給以打柴為生的畢勝,留了一條活路。

畢勝每天半夜上山砍柴,日出東方之前,將砍好的一捆柴背回家裏,放到院裏晾曬幹燥,湊夠一小板車數量後,便拉到一百裏路外的白陽城出售。

雖然七、八天才能湊夠一小板車幹柴,數量不大,賣不了七、八百個銅板。

但窮苦人家過緊巴日子,七、八百個銅板發不了家,卻能買起菜糧,兄妹三人吃飽肚子沒有任何問題。

畢勝養家不易,深深知道父親養家艱難。每逢初一、十五,都要到集市上買些時令水果、豬頭肉食等回家,給亡父牌位上貢。

給亡父牌位上貢品是擺設,上完貢品後,上貢的水果、肉食等,最終還是吃到兄妹三人肚子裏。

畢勝靠山吃山,不僅能填飽兄妹三人的肚子,一個月還能吃上兩次肉食,時令水果從沒有斷過。

小日子過得,雖比不上頓頓有肉食的有錢大戶人家。但比起一般小戶人家,小日子過得也挺滋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