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傳統儒生變身海派玩家(1 / 1)

16世紀末,幾個傳教士從澳門進入中國,他們在傳教的同時把當時西方的科技文明也帶進了中國。雖然大多數受儒家思想教導的人對這些來自西方的洋玩意兒並不重視,隻是覺得好玩。但這些被貶為奇技淫巧的東西卻觸動了一些人的神經,因為他們看到了這些洋玩意兒背後呈現出的點點奇異之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些人滿懷對自己祖國的熱愛,並且懷著一種拿來主義的思想,希望借用這些來自西方的科學技術,成就已經開始顯得落後的中國。這其中最有名的一個人就是徐光啟。

徐光啟如果是現代人,那他會告訴你“阿拉和周立波一樣都是上海人”,他是個海派。海派在中國是指一些比較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具有前衛思想的人,徐光啟也許就是中國第一個海派人物,海派玩家。徐光啟的家鄉就在今天的上海市,如今他的墓地就在上海徐家彙南丹路旁。現在的上海是一個光怪陸離的繁華大都市,徐光啟那個時代上海不是啥大都市,隻是個小縣城。上海縣被一圈高高的城牆圍著,裏麵住著很多做買賣的生意人,有做小買賣的,當然也有做大買賣的、很有錢的大戶人家。徐家不大不小,也曾經做過買賣。據說徐光啟家沒有留下家譜。中國人在很早的時候就喜歡記家譜,不但當官的記,老百姓也記,隻要家裏有人會寫字認字就可以記。不過不知什麼原因徐家在徐光啟以前沒有家譜。據徐光啟自己說,他的高祖,也就是爺爺的爺爺是蘇州人,是他帶著家人“漂”到上海做買賣,賺錢以後買了房子,於是他的後代就都成了有上海戶口的上海人。徐家在高祖時代還算比較殷實。中國人有句俗話叫“富不過三代”,到了他祖父那輩,家道果然中落,家境不如以前好了。而在徐光啟出生以前,又遇上上海、浙江、福建、廣東沿海一帶鬧倭寇,弄得全家人慌忙逃到外地避難。回來以後徐光啟的父母買賣做不成了,隻能務農,在家種田養蠶。徐光啟就是在這種狀況下出生的。

家裏生了個大胖小子,他爹高興啊,心想這下徐家有希望了,起個啥名字呢?

名光啟,字子先,號玄扈,全都是吉利的字眼,光啟的意思是光宗耀祖,重啟家業。寄予如此厚望的孩子無論多難也要讓他有學上。因為在封建時代,沒有IT工程師,沒有教授、報社編輯這樣的職業,兒子唯一的出路就是讀書做官。徐光啟從小聰明好學,除了按照老師的教導學習儒家經典,對其他的學問也很關心。他家藏書比較多,因此讓小小的徐光啟從小就讀到了許多中國當時關於數學、天學、農學、水利甚至軍事方麵的書籍。仕途上徐光啟開始也很爭氣,20歲就順利考上了秀才,在家鄉頗得意了一把。可一個窮秀才還不能當官,還要繼續考。先要參加鄉試,考上了就成為舉人,舉人才有資格參加會試,會試考過了就成了貢士,貢士還要經過殿試,通過了殿試,那就可以官運亨通了。雖然徐老先生最後確實通過了殿試,但那是考上秀才23年以後的事情了。可見封建時代讀書做官還是非常艱難的,絕非十年寒窗就可以解決問題。難怪可憐的讀書人要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了,不然別想通過這層層的考試。

徐光啟這樣一個被中國傳統教育培養出來的儒生,怎麼會成為一個海派人物、海派玩家呢?這與他後來的一係列境遇有關。徐光啟考上舉人的前一年,當時他在家鄉給一個叫鄭煥的官宦人家做“家教”。這一年鄭煥被派往廣西做知府,他想帶著自己的兒子一起去,於是徐光啟作為他兒子的“家教”也一同前往。在路過現在的廣東韶關時,遇見了一個高鼻子、藍眼睛的意大利耶穌會傳教士郭居靜,他受到傳教士郭先生的熱情接待。這次會麵是徐光啟第一次見到洋人。他看見了小教堂裏光鮮的天主畫像和許多新鮮的外國玩意兒,還知道了一位更牛、更重要的傳教士利瑪竇。這些都激起了徐光啟這個上海人無限的好奇心。

第二年,也就是1597年,徐光啟第六次參加鄉試,得到主考官焦竑賞識中舉。1600年徐光啟專程去南京看望恩師焦竑,這次他在南京見到了利瑪竇。兩人一見如故,利瑪竇仰慕徐光啟的儒雅,徐光啟則佩服利瑪竇的博學。不僅如此,這次徐光啟在利瑪竇那裏看到了《坤輿萬國全圖》,得知原來世界如此之大,中國並非就是整個天下,而且地球是圓的。此外他在利瑪竇的房間裏又看到許多精致的擺設,各種奇形怪狀的科學儀器和大量的書籍。這一切都深深吸引了這位中國最早的海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