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音樂中開啟的一扇門(1 / 1)

正如朱秋華教授在《西方音樂史》中說的:“古希臘人相信音的組合與季節、時辰、日月循環、生與死等等宇宙自然現象之間存在著對應關係……”古代歐洲人也把音樂和人聯係起來。不過,他們沒有更多地把這種關係指向政治和皇權,而是感到音樂會對人的“真、善、美”產生影響,“他們對音樂總是懷有一種真誠的敬意,並把各種美德的形成都最終歸功於音樂藝術”,所以歐洲從古希臘直到遊吟詩人出現,玩音樂是受到大家尊重的,玩家也必定更多,更愛玩。

記譜法在外國也不是突然間由哪個偉大的聰明的玩家發明的,也是經曆了漫長時間的演變和發展,才最終得到的。“黑暗時代以後,西方文化的複興當然是一個連續的、難以察覺的緩慢過程,然而曆史學家卻從正在到來的高潮中看到了三次顯著的突變:加洛林王朝文藝複興、12世紀所謂的前文藝複興以及我們大家所說的文藝複興本身。其中每一次複興都與音樂有關。”現在我們知道的五線譜,最早形成於何時,已經無法說清楚,不過文藝複興時期五線譜就已經產生了,這對西洋音樂的發展也起到了非常巨大的推動作用。因為文藝複興說到底就是一次史無前例的創新,文藝複興帶來的是一個個偉大的音樂家:巴赫、亨德爾、海頓、莫紮特、貝多芬、勃拉姆斯、舒伯特、威爾第、瓦格納等等,他們像春天融化的清泉,從歐洲的各個角落奔湧而出,最終在我們這顆藍色的星球上,奏響了一場永不落幕的恢弘交響曲。

音樂在歐洲,甚至在全世界不僅僅造就了音樂家,音樂中理性思維的光芒也指引著各個方麵的玩家不斷玩出新花樣。有一個人問愛因斯坦:死亡意味著什麼?愛因斯坦說:死亡就意味著再也聽不到莫紮特的音樂了。可見音樂在一個大科學家的心裏是多麼的重要,音樂產生的力量是如此的不同凡響。

而我們古老的中國,卻因為過多地從官本位角度考慮問題,五音都代表了固定的象征意義,於是沒有讓更多的人因為其中的奧妙去玩,去探索。因此在幾千年以後,古老的禮樂之邦的音樂沒能走向更廣闊的世界。當歐洲已經大量運用複調音樂,演奏美妙和聲的時候,中國還沒有複調音樂的常識,以致17世紀初歐洲的傳教士利瑪竇來到大明,在欣賞了中國的音樂之後這樣評價:“中國音樂的全部藝術似乎隻是產生一種單調的節拍,因為他們一點兒都不懂把不同的音符組合起來可以產生變奏與和聲。然而他們自己非常誇耀他們的音樂,但對於外國人來說,它卻隻是嘈雜刺耳而已。”

不過,這不是任何一個中國人灰心的理由,思考之後迸發出的力量將更加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