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就是所謂的水羅盤,是指南針的前身。中國在明末之前使用的都是這樣的羅盤。科學史家王振鐸先生根據這段描述已經複原出宋代指南魚的模型。
像碑刻拓片那樣的雕版印刷大約到唐代已經進步成木版印刷了,也就是把文字或者圖畫刻在木頭板上,這樣印刷出來的東西比用石頭雕刻的更加清晰漂亮。這個技術在宋朝更加成熟,甚至可以印刷出帶顏色的印刷品,當然這和現在的彩色印刷還不一樣,應該叫做複色印刷。不過無論是雕版還是木版印刷還不是讓報紙滿天飛、一個小時就可以印出上百本書,從而改變世界的偉大技術。今天印刷技術真正的祖師爺是活字印刷術。而關於活字印刷最早的記錄就來自宋代偉大學者沈括的《夢溪筆談》,他在這本書裏提到,活字印刷來自一個叫畢的布衣。一直以來考古學者和研究中國古代印刷術的專家都認為,清代保留下來的一本元代印刷品是活字印刷最早的樣本。可是1991年,考古學家在甘肅賀蘭山下的一座方塔下麵發現了幾本佛教密宗的典籍,這些典籍用的是西夏文,從其中有的字被印倒(因為雕刻是不可能倒著雕字的),由此可以推測這幾本書是用活字印刷技術印製的。經過科學的驗證,這些書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也就是沈括記述畢之後沒多久。畢發明活字印刷最早的證據跑到了好幾千千米以外的西夏國,說明活字印刷的傳播是相當迅速的,和現在法國人的流行色過不了幾天就會被上海的裁縫知道差不多。
除了四大發明,宋代在古代其他科學技術領域上也有不少值得我們驕傲的成就。
比如宋代傑出建築師李誡,他的《營造法式》一書是引領我國現代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寫出《圖像中國建築史》的有啟蒙意義的著作。由十幾個著名醫生編纂的《聖濟總錄》,被稱為宋代禦醫的百科全書,對中醫在病症的分類和中成藥方劑方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貢獻。李約瑟先生在研究宋代時還發現,中國在那個時代竟然開始有人研究動物和植物,比西方的博物學來得早多了:“……當時最有特色的是無數關於動植物的專著,其中公元1178年韓彥直所著的《桔錄》,可以認為是典型的代表作;這部書中詳細地敘述了柑橘屬種植術的各個方麵。這是任何一種文字中討論這一專題的最早的著作。除此之外,還有關於竹子、荔枝、香料植物、葫蘆和顯花樹木以及關於貝殼類、鳥類和魚類等方麵的專題論文。”
被李約瑟先生最看好的宋朝人還是沈括,他說:“沈括可算是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了。”李約瑟為什麼這麼推崇沈括呢?其實就是因為沈括寫的那本書《夢溪筆談》。李約瑟認為這本書在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史上具有裏程碑式的意義。前麵曾經提到過,《夢溪筆談》裏有關於活字印刷術最早的記錄,關於指南針的記錄也可能是全世界最早的記錄之一,此外《夢溪筆談》裏還有許許多多當時在科學應用和科學觀察方麵的記錄。李約瑟為此對沈括的書作了一番分析和列表,說明這本書裏有多少段落是寫數學的,多少段落是寫物理的,多少段落是寫占卜方術的。李約瑟認為整部《夢溪筆談》裏,有五分之三的內容都和科學有關。那麼《夢溪筆談》到底是一部什麼樣的書呢?沈括怎麼這麼牛,讓李約瑟都覺得是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