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這麼牛的李家王朝,在統治了中國將近300年以後,最後卻被一幫在桂林戍邊的軍人推向了滅亡的深淵。宋代大學者宋祁說:“唐亡於黃巢而禍始於桂林。”唐朝滅亡後中國再次分裂,史稱“五代十國”。不過這次分裂的時間不太長。907年唐朝最後一位皇帝哀帝被迫把帝位“禪讓”給梁王,大唐王朝徹底覆滅,全國大亂。
五十多年後,960年在河南商丘附近的陳橋驛發生了一場兵變,一代梟雄趙匡胤被大家推舉當上了皇帝,這就是說書人津津樂道的著名事件:“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從此中國曆史上另一個偉大的朝代—大宋朝閃亮登上曆史舞台。
宋朝雖然是一個統一的王朝,但宋朝的疆土比起唐朝來那就很沒麵子了。不僅如此,大宋朝的國土,除了東邊是大海,其他方向全都被強悍的少數民族兄弟們包圍著。從正北邊算起,先是契丹人的遼國(這裏在南宋變成了金朝,也就是清朝滿族人的祖先),然後是西夏的黨項人,西夏的西邊還有回紇(他們是成吉思汗大元帝國的先驅),接著是吐蕃族,西南邊是大理的以白族為主的西南各民族兄弟們。占據著中原的漢族兄弟被圍得嚴嚴實實,兄弟們之間不是擦槍走火,幹上一仗,就是互相稱臣,因此邊界上總是時戰時合。著名的楊家將以及抗金英雄嶽飛也就是在這個時代被推上曆史舞台的。
不過讓人感到有點不可理解的是,就是這樣一個並不十分穩定的大宋王朝,卻成為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史上的最高峰。李約瑟在研究了很多相關的資料以後這樣說:“每當人們在中國的文獻中查考任何一種具體的科技史料時,往往會發現它的主要焦點就在宋代。不管在應用科學方麵或在純粹科學方麵都是如此。”
我們引以為豪的古代四大發明雖然都是在更早的時代被中國的玩家玩出來的,但除了造紙在宋代以前已經比較成熟以外,其他發明的技術應用水平還很低。比如印刷術的老祖宗雕版印刷,還停留在如同碑刻拓片那樣的水平上,不是真正意義的印刷術;指南針也沒有真正得到實用化的任何明確記載;火藥也是如此。這些發明背後的技術水平和實用性是在宋代才得以完善的。
前麵說到的火藥在宋與金的對抗中發揮的威猛作用,是自從火藥被玩家玩出來以後,第一次在放鞭炮以外得到使用的例證,雖然是用在玩殺人遊戲的戰爭之上。而關於指南針的實用性應用也是在宋朝實現的。宋代一本叫《武經總要》的軍事書籍第一次談到了指南魚:“若遇天景霾,夜色暝黑,又不能辨方向,則當縱老馬前行令識道路。或出指南車及指南魚,以辨所向。指南車法,世不傳。魚法:用薄鐵葉剪裁,長二寸,闊五分。首尾銳如魚形,置炭火中燒之,侯通赤。以鐵鈐鈐魚首出火,蘸於水盆中,沒尾數分則止,以密器收之。用時,置水碗於無風處,平放魚在水麵令浮,其首常南向午也。”這段話描述了水羅盤的用途—比如霧天或者夜裏,不辨方向的時候就可以用;水羅盤的製作方法—“用薄鐵葉剪裁,長二寸,闊五分”,把這個小鐵片做成魚形,燒紅了以後淬火;以及使用方法—用的時候放在有水的碗裏“置水碗於無風處”,讓魚形的鐵片浮在水上,“其首常南向午也”,也就是魚的頭會指向南邊。
這段描述把所謂指南魚的用途和製作方法都說得非常清楚。什麼叫指南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