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有點憂患意識了,因為人家金人虎視眈眈地在盯著他們。國難當頭南宋的軍隊突然想起當年開封府經常玩的一種玩意—火戲。如果把火戲裏玩的煙火和炮仗給做成武器,是不是也能抵擋一陣金朝的軍隊呢?於是第一代用於戰爭的火器—銃炮出現了。不過關於原始版的銃炮,史書上找不到任何記載,被認為最早的關於銃炮的記錄是李約瑟的合作者葉山在四川大足一個宋代石窟裏發現的石刻壁畫。後來經李約瑟和魯桂珍再次考察和研究,認為這是迄今最早的銃炮形象。史書裏最早記載用於打仗的火器是“霹靂炮”,而關於用“霹靂炮”打敗金朝軍隊的記錄,來自南宋的一位詩人楊萬裏的《海賦後序》裏的一段記載:“……逆亮(亮是指金軍統帥完顏亮)至江北,掠民船,指揮其眾欲濟(濟是過長江之意)。我舟伏於七寶山後……舟中突發一霹靂炮……吾舟馳之壓賊舟,人馬皆溺,遂大敗之雲。”意思是逆賊完顏亮的軍隊來到江北,搶劫民船,然後駕著搶來的船準備進攻江南。南宋的軍隊在一個叫七寶山的地方埋伏,突然南宋軍隊的船上發出一陣霹靂炮,接著衝上去,賊船上人仰馬翻,完顏亮的軍隊大敗。這一段記載不光是中國,也許是全世界有史以來使用火器的第一次記載,楊萬裏記載的“紹興辛巳”年,也就是公元1161年。
黑色火藥的製造技術含量並不高,材料也隨處可得,所以從那以後不久,金人也從漢族工匠那裏把火藥和火器的製造技術山寨過去,很快學會掌握了。在與蒙古鐵騎大戰的時候,金軍用他們發明的“震天雷”和“飛火槍”,把被成吉思汗封為“四犬”之一的蒙古大將軍速不台的軍隊打得不知所措。“大兵(指蒙古軍隊)惟畏此二物”,意思是蒙古人非常害怕金軍的“震天雷”和“飛火槍”。那是1232年的事情。可是沒過幾年,速不台在進攻俄國的時候也用上了火器,配備了火器的蒙古大軍,差點把整個歐洲據為己有。蒙古騎兵雖然沒能占領整個歐洲,不過火藥和火器卻隨著戰爭傳播到了歐洲。
指南針是誰什麼時候發明的,這事兒就有點說不清了。不過中國有過一件東西,那東西應該是指南針的老祖宗,什麼東西呢?就是司南。隻從司南這個怪怪的名字就可以知道,這必定是中國人的原創,不可能來自其他地方。而關於司南,史書上的記載可以追溯到諸子百家裏的韓非子(前280~前233)。《韓非子》裏麵就提到過司南:“……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以端朝夕”的意思是司南可以端正方向。司南的樣子現在已經被史學家王振鐸先生複原。可以肯定司南是利用具有磁性的石頭指示方向的工具,和指南針的原理、用途是完全一樣的。哥倫布用的指南針很可能就是歐洲人受到中國利用磁石技術的啟發而製造的。不過很多歐洲人以前卻不承認這個說法,他們認為指南針是從阿拉伯傳到歐洲的,就像歐洲人一直認為紙的發明也是阿拉伯人的功勞一樣。歐洲關於指南針最早的記錄是來自英國一位學者亞曆山大·尼坎姆《論自然界的性質》一書。不過尼坎姆描述的指南針確實不是指“南”針,而是指“北”針,這倒是符合西方人的叫法。歐洲人這種偏見在李約瑟先生對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史進行了多年研究以後,終於得到糾正。
從以上的記載和分析中,大家可以很踏實地知道,四大發明確實是中國人最先玩出來的。這些發明為人類進步所帶來的力量,正如培根說的那樣是巨大的。培根沒有看到的是,這些發明對於人類發展模式的影響幾乎是顛覆式的。紙和印刷術的使用,促進了文藝複興運動的興起,進而引起了另一場更加偉大的革命—科學革命及後來的工業革命;火藥最終成為戰爭的利器,從“弗朗機”走向了榴彈炮和加農炮;而指南針更是後來幾乎整個現代科學(尤其是磁學和電學)起源和發展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