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最早玩出四大發明的中國人(1 / 2)

前麵說的都是外國的記載,那麼我們來看看中國是怎麼記載這些事的。

在培根說上麵那句名言以前大約1200年,有一本書記載了關於紙的發明,這本書就是《後漢書》,為南朝宋範曄(398~445)所著。《後漢書·宦者列傳》裏這樣記載:“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鹹稱‘蔡侯紙’。”這裏講述了蔡倫用樹皮和麻頭造紙,結果被皇帝大加讚賞,從此就有了“蔡侯紙”的故事。

可是後來有人認為紙根本不是蔡倫發明的。理由是近代的考古發現證明,在蔡倫出生以前好幾百年的西漢,就已經有紙。目前所知最早的紙是1986年在甘肅天水放馬灘一個漢代墓葬中發現的。繪有地圖的所謂“放馬灘紙”,經鑒定年代大約在公元前179~前141年,是蔡倫出生前兩百多年造的。曆史學家許倬雲老先生說:“紙張是中國另一特產。史籍所記,以為東漢蔡倫發明造紙。但是考古所得實物,西漢已有紙,甚至早到戰國也有可能解釋為‘紙’的古字。”有人認為蔡倫是改進了造紙的方法,提高了造紙的技術,使紙的大批量生產成為可能。或許造紙技術的改進是在蔡倫的指揮下由工匠們完成的。由於真正琢磨出這個工藝的手藝人隻是平頭百姓,沒人有閑工夫費筆墨去記載他,於是範曄就把功勞都安在蔡倫這個龍亭侯的頭上了。

不過無論如何,紙在公元400年左右的時候就已經在中國大批量生產了,也就是說中國的造紙作坊比西班牙1150年建立的第一間造紙廠起碼早開工了7個世紀。那印刷術是誰發明的呢?有一本中國的古籍記載過一件和印刷有關的事。不過這本書不像《後漢書》那樣是什麼名篇巨著,而是明朝一位玩書法的陸深陸子淵先生的一本隨筆集—《河汾燕閑錄》。陸深的書法作品可比這本《河汾燕閑錄》有名多了,比如他著名的書法長卷《瑞麥賦》,現在還保存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是價值連城的寶貝。如果不是個大書法家,他的這本《河汾燕閑錄》肯定不會有人看,可陸深偏偏大名鼎鼎,所以《河汾燕閑錄》也就被人看到了。在書中陸先生說了一件事:“隋文帝開皇十三年十二月八日(594年1月5日),敕廢像遺經悉令雕撰,此印書之始,又在馮瀛王(馮道,882~954)先矣。”陸深這些話雖然沒有明確地說這座佛像上的經書是怎麼“雕撰”的,但他的確告訴我們印刷的書開始於隋文帝開皇十三年十二月八日。這比1441年意大利威尼斯市政府發布的那個政令早了800多年。

不過陸先生說的印刷肯定是雕版印刷,還不是15世紀那位德國的穀滕堡先生玩出來的活字印刷。大家都知道活字印刷是咱們中國的畢發明的。這事是誰記下來呢?關於畢發明活字印刷的事是北宋著名學者沈括(1031~1095)在他的名著《夢溪筆談》裏說的。“慶曆中有布衣畢又為活版。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這位發明活字印刷的畢老先生是誰?除了沈括告訴大家他是個布衣以外,再也沒人對他做過一個字的描述。不過不管這個畢是誰,他的歲數比德國的穀騰堡先生肯定大不少,起碼大了400歲。

紙和印刷術的發明肯定沒有外國人什麼事兒了,那火藥呢?

13世紀把歐洲人打得抱頭鼠竄落荒而逃的蒙古騎兵,他們使用的火器其實不是蒙古人自己的發明創造,不但不是,蒙古騎兵也曾經和歐洲人一樣吃盡了火器的苦頭。這話從何談起呢?

在蒙古的騎士們還沒成為中原大地的霸主以前,有一撥人已經把當時中原大宋朝的軍隊給打得到處亂跑了,他們就是來自今天黑龍江地區的遊牧民族,女真族。他們的頭領完顏阿骨打建立起一個帝國,號稱金朝。當時的皇帝老子宋徽宗就知道在宮裏喝酒泡妞放鞭炮,沒把這些女真人放在眼裏,結果和大兒子欽宗一起被金人俘虜,成了階下囚,北宋就此結束。徽宗的另一個兒子逃到杭州,建立了南宋,這樣北宋成了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