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是中國最古老的一部醫書,是中醫學的經典之作。中醫和現代醫學對病的態度完全不同。現代醫學認為病來自各種病毒、細菌的入侵,或者是暗藏在身體裏的小壞蛋—癌細胞在作怪。比如豬流感,那就是因為一種本來隻感染豬的病毒,突然變了花樣,大膽和人類作對,開始感染人了。生物學的發展讓現代醫學變成了疾病學、病理學。病理學就是根據不同的原因把人的各種不舒服歸於各種疾病,再針對那些造成不同疾病的原因進行研究的學問。現代醫學做的事情是針對不同的疾病,使用不同的方法去對付。所以西醫動不動就要吃消炎藥、抗生素(這些藥有人叫魔彈),實在不行就動刀子,把肚子或者腦袋開個大口子,把小壞蛋從裏麵取出來。
可中醫不這樣玩。中醫認為人之所以生病,是因為陰陽不調,或者氣血不通。
人與人的病症雖然各不相同,但都是出於同樣的原因。比如一個人腿疼,醫生會告訴他這是因為氣血不通造成的;一個人肚子疼,醫生也有可能會告訴他是氣血不通。
不過由於每個人身體狀況不同,盡管都是氣血不通,中醫會根據每個人不同的特點,采用所謂辨證施治的辦法,而讓病人調和陰陽,血氣暢通。如何來治療病人,中醫也有不同的辦法,有吃藥、針灸、按摩、艾灸和拔罐子等等,當然也包括外科手術。吃的藥都是來自自然界裏的各種東西,比如野草(以前是野草,現在可不是了)、樹皮、樹根,連化石都可以入藥。這些辦法都是誰琢磨出來,玩出來的呢?
中國古代有很多著名的醫生,扁鵲、華佗都是人們熟知的,中醫就是他們玩出來的。幸運的是這些著名醫生高明的醫術也被記錄下來,從而讓中國的醫術一代代流傳下來,這些記錄中最古老也最重要的就是《黃帝內經》。現代中醫理論,比如所謂望聞問切、經脈學說、協調陰陽和針灸等都是來自這本書。所以,如今中醫學院的學生,不通讀和看懂《黃帝內經》是甭想畢業的。可是,這本中醫學上最古老最重要的經典著作是誰寫的,卻根本沒人知道。
那《黃帝內經》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看書名就知道,這本書和黃帝有關。大家都把軒轅黃帝看做中國人的先祖,他寫的書肯定是很牛的。但軒轅黃帝的時代真的有人寫書嗎?這事顯然不太靠譜。那《黃帝內經》會是誰寫的呢?按照西漢淮南子的說法,“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賤今,故為道者必托之於神農、黃帝而後能入說”。這話的意思是,世俗之人一般都尊崇古代的聖賢,世俗之人如果想建立一套自己的理論,即所謂“為道者”,就必須假借古代聖人,比如神農和黃帝,這樣他的理論說出來才有人信服。《黃帝內經》也是如此,所以淮南子認為,這部醫學經典是世俗之人寫的。
從《黃帝內經》這本書的內容上看,書中確實是黃帝與一個叫岐伯的人的對話。對話體的書在遠古時代似乎是一個傳統,不光中國如此,古希臘的哲學家,比如柏拉圖也喜歡用對話的形式寫書。我們能了解關於柏拉圖的老師蘇格拉底,都是因為柏拉圖寫了一篇對話錄《蘇格拉底的申辯》。《黃帝內經》通過黃帝與岐伯兩個人的對話,向讀者傳達了大量關於醫學的知識和治療疾病的各種方法。中醫的所謂望聞問切、經脈學說、協調陰陽和針灸等也都是這本書裏首先提出的。這本書是中醫關於疾病、病理、治療、藥物等各種中醫知識的集大成之作。《黃帝內經》和西方古代的醫學著作不同。古希臘的醫學著作現在基本已經失去現實意義,比如古希臘醫學家希波克拉底關於人體中血液、黏液、黃膽汁和黑膽汁四種液體的學說,而《黃帝內經》中的大部分內容,直到今天還在指導著中醫的治療。因此現代學者認為,一本意義如此重大、如此深遠的醫學巨著不可能是一個人寫的,而應該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不過《黃帝內經》的編輯委員會是哪一個卻無從知曉了。
曆史上有關中醫的書很多。很多書是有明確的作者的,比如漢朝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魏晉王淑和的《脈經》、唐朝孫思邈的《千金要方》。最著名的應該算是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這其中有一個現象比較有趣。上述那些作者,都大小當過官。比如張仲景做過長沙太守,王淑和是太醫,孫思邈也曾被唐太宗授予爵位。
這裏隻有李時珍是草民一個,可也做過一年上京太醫院的院判。不過盡管如此,所有醫生的鼻祖,藏著他們祖師爺所有經典的葵花寶典《黃帝內經》是誰寫的呢?這個問題卻是曆史學家和中醫學家根本鬧不清楚的。那些肯定都讀過《黃帝內經》,並從中受益並名揚天下的各位太守、太醫、院判恐怕也不知道這本書到底是誰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