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很多父母可能崇尚嚴格的家教,但需要注意的是,嚴格並不等於批評和貶低。有的父母經常批評孩子,因為他們認為“多批評、少表揚”是一種嚴格教育的表現,能培養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意誌力。殊不知,較少受到表揚的孩子會對自己失去信心,對於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也會產生退縮心理,從而慢慢地失去主動性,並開始逐漸懷疑自己的能力。
可見,父母的話,在孩子聽來是沒有玩笑、認真之別的,孩子都會非常相信父母說的話,並由此對自己進行評價。父母如果不希望孩子受“習得性無助”的侵害,就要嚴守嘴關,不要說傷孩子自尊和自信的話。
父母小貼士
習得性無助,並不是那麼容易形成的,隻有孩子在失敗的時候,父母還在傷口上撒鹽,孩子才會深深受到傷害,並進入習得性無助的陰影。因此,父母一定要將貶低、嘲笑的話從自己腦海中完全抹去,關注孩子的內心,經常鼓勵他、表揚他。正如一句名言所說:用一噸重的批評去攻擊他,不如用一兩的表揚去肯定他。
5.言語打擊,當心扼殺孩子的小小夢想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夢想。而一旦童年有了夢想,孩子就會在希望中生活,並不斷地創造生命中的奇跡,這就是“夢想法則”。黎巴嫩著名詩人紀伯倫說過:“我寧可做人類中有夢想和有完成夢想願望的、最渺小的人,也不願做一個最偉大的無夢想、無願望的人。”
童年是夢想的故鄉,每個人在童年時期,都有一個宏偉遠大的夢想。有的夢想當教師,神氣地站在講台上麵;有的夢想當宇航員,飛到外太空去探索宇宙;有的夢想當一名作家,用手裏的筆寫小說、寫詩歌;有的夢想做一個舞蹈家,在燈光絢爛的舞台上表演……童年是一個多夢的季節,雖然大部分孩子的夢想在大人看來是“天方夜譚”,但對於孩子來說,夢想是他們的精神支撐,他們會朝著夢想所在的方向不斷前進。因此,父母千萬不要隨便打擊孩子,而是要給予支持,表示對孩子的相信。這樣,孩子才更有信心,夢想的種子才更有可能長成參天大樹。
多年前,有一位貧窮的牧羊人帶著自己的兩個兒子過著艱難的生活,他們唯一的經濟來源就是靠替別人放羊來賺取傭金。有一天,他們將羊群趕到了一個小山坡上。就在這時,一群大雁從他們的頭上飛過,牧羊人的小兒子問父親:“爸爸,大雁要飛到哪裏去呢?”他的父親回答:“它們要飛到一個溫暖的地方,在那裏度過寒冷的冬天。然後等到春暖花開,它們再飛回來。”牧羊人的大兒子聽了,羨慕地說道:“要是我們也能像大雁一樣在天空自由飛翔就好了,那我們就可以飛到天堂去,看看媽媽是不是在那裏。”牧羊人沉默了一會兒,用慈愛的口氣對兩個兒子說道:“隻要你們想,你們也能飛起來。”
兩個兒子牢牢記住了父親的話。在此後的時間裏,他們幾十年如一日,慢慢積累著資金和經驗,並不斷地學習和研究當時最前沿的機械製造技術。在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實驗之後,他們終於飛了起來——他們發明了飛機,創造了人類航空史上的奇跡。這兩個人就是美國的萊特兄弟。
研究很多成功人士的成長曆史,比如愛迪生、達爾文,都會發現,他們的夢想是在孩提時代就萌發在心裏的。試想,假如當年他們的父母沒有鼓勵他們、支持他們,而是說:“你不要做夢了,你說的根本不可能實現。”那麼他們還能有那麼大的力量去堅持追逐自己的夢想嗎?今天很多卓越的成就,恐怕也不能出自他們之手了吧?所以,無論孩子嘴裏說出的話,在父母聽來是多麼“可笑”,父母都不要去嘲笑孩子,也不要敷衍他們,而是要發自內心地相信他們,告訴他們“去努力”“你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