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中有這樣一句話:“子不教,父之過。”表麵看起來,好像誇大了家長的責任,但實際上,這句話很貼切地說出了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的重要性。可以說,孩子所形成的不良習慣,往往都來源於小時候所受的不當教育。父母教育孩子,就好比嫁接果樹,如果不精心對待,那麼這棵樹不但有長歪的可能,還會結出苦澀的果實。因此,父母一定要了解教育中有哪些誤區,並盡量避開。
1.剝奪孩子獨立權的愛是最盲目的愛
日本動畫片《聰明的一休》中有這樣一個情節:一休不小心跌倒,頭磕破了。這時,他的母親就站在身邊,他把手伸向母親,眼神裏滿是期盼——他希望母親能夠把自己扶起來。誰知,母親卻無動於衷,隻是說了一句:“用手撐一下,自己起來。”通過這件事,母親讓一休明白了一個道理:跌倒了要靠自己爬起來。
意大利著名兒童教育專家蒙台梭利曾經說:“教育首先要引導孩子沿著獨立的道路前進。”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為什麼如此重要呢?這是因為,孩子遲早要獨立麵對生活和社會。從入幼兒園開始,就是在一定程度上獨立和外界交往;從成年開始,或者從畢業的那一刻開始,孩子就將全麵獨立麵對社會。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自己年輕力壯的時候,哪怕給予孩子一切周到的照顧,都不及讓他學會“獨立”這一本領。因為父母所能給孩子的最好的事物,加起來也不如孩子獨立創造得多且美好;父母能幫孩子解決的所有問題的總和,也比不上孩子將來要獨立麵對的十之一二。這就是為什麼孩子一定要學會獨立。
美國著名教育專家羅伯特博士曾提出現代孩子教育的十大目標,其中第一條便是獨立性。這表明,一個孩子要想在長大後有所成就,就必須具備獨立思考、選擇、判斷、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見,幾乎所有的兒童教育專家,都認同獨立性在孩子生命中不可忽視、不可取代的地位。
在電影《狐狸的故事》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情節:
在一個嚴寒的冬天,狐狸富來普和萊拉相愛了。不久,萊拉生了5隻小狐狸,他們一家在海邊的沙丘上建立起一個家。
為了能夠讓孩子們盡快成長,富來普和萊拉每天四處尋找食物。不幸的是,在一次覓食中,萊拉不幸被夾子夾住,在痛苦中死去了。爸爸富來普隻擔負起了撫養孩子的重任。他沒有像母雞孵小雞那樣,將孩子們保護在身子底下,而是讓他們出去獨立地生活。他嚴厲地教育他們,教給他們捕食的方法,以及躲避危險的技巧;但從來不會為他們捕食,也不會幫助他們躲避危險。
當小狐狸已經能夠獨立捕食的時候,他們還想留在爸爸身邊,但富來普已經決心趕他們走了。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富來普把剛學會走路和覓食的小狐狸全部趕到了洞外。小狐狸們在風雪中淒厲地叫著,一次又一次地試圖回到洞裏,但每次都被堵在洞口的富來普趕了出去。無論那些小狐狸多麼委屈和憂傷,富來普都一樣的堅決。因為他知道,沒有誰將來能養他們一輩子,他們必須要獨立。
從這一天起,小狐狸們學會了如何獨立生存。當富來普再一次看到自己的孩子時,他們已經變得非常強壯。
動物界的法則是物競天擇,人類社會中同樣如此。如果父母們不懂得讓孩子獨立的道理,那麼孩子就不知道如何自己生存,結果就會被社會無情地淘汰,隻能混跡在生活的底層。所以,父母在愛孩子的同時,也要適當“殘忍”一些,隨著孩子的成長,要讓他承擔越來越多的責任,好讓他變得越來越獨立。
培養孩子的獨立,最重要的是不要剝奪孩子做事的機會,並且還要想方設法地創造機會讓孩子學習獨立做事。比如,孩子在兩歲之後,就應該逐步學會自己吃飯、穿衣、收拾玩具,並幫助父母做一些比較簡單的家務;孩子上學之後,要有能力決定自己在學校遇到的一些事情,等等。如果父母覺得孩子的獨立能力不足,那就要創造條件來讓孩子學著獨立。比如,在鍛煉孩子拿東西、走路等身體協調的階段,可以適當利用玩具、物品創造讓孩子鍛煉的機會;在孩子學習知識、事理的階段,要及早教給孩子接觸、學習新知識的方法,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而不要一味灌輸知識和道理。
旋旋今年5歲,但在很多人眼裏,她都像一個七八歲的孩子一樣獨立和懂事。這多虧了媽媽教育有方。
在旋旋11個月大的時候,媽媽就給旋旋買了一套餐具組合玩具,讓她拿著碗、盤子、勺子玩。很多人不理解,覺得孩子太小還不會玩。但旋旋媽媽說,這樣能訓練她的手感和平衡能力。果真,到1歲多旋旋開始接觸真正的碗、勺的時候,拿起勺子來顯得很穩,連喝湯都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