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堅守尊重原則,給孩子一碗溫暖的心靈雞湯(4)(3 / 3)

父母若要將自己對孩子的關懷和激勵恰如其分地表達出來,用溫暖的方式給孩子以教導,應該盡力做到下麵幾點。

第一,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父母想要經常做“南風”,誇獎孩子,就要先了解孩子有哪些值得表揚的優點,這樣才能“言之有物”,顯得真誠而不虛假。如果總是編造一些所謂的“優點”來表揚孩子,那麼不僅達不到教育的效果,還會帶來副作用,讓孩子因為父母的虛偽而產生錯誤的價值觀。

晴晴和小紫周末的時候一起做老師布置的作業——做一個手工布袋,晴晴的媽媽邊做家務,邊負責照看她們。兩個小丫頭做好之後,都爭著把自己的作品給媽媽看。媽媽忙碌之餘簡單掃了兩眼,說道:“嗯,小紫畫的花很漂亮,晴晴布袋的顏色不錯。都值得表揚。”兩個孩子很高興,到一邊討論媽媽的評語去了。

第二天,晴晴放學回來,很生氣地把自己的布袋扔在沙發上:“媽媽,你騙人!我的布袋顏色根本就不漂亮!老師表揚了好多同學,卻沒有表揚我的!”說完氣鼓鼓地坐在沙發上。媽媽拿起布袋仔細看了一下,可不,灰不溜秋的,一點也不鮮豔。自己昨天怎麼會隨便亂說呢?這下,她不知道怎麼跟晴晴解釋了。

孩子通常都是很認真的,尤其是會牢記父母對自己的表揚,這是令他們十分自豪的事情。得知自己的得意之處竟然是假的,孩子當然會分外生氣。所以,父母不能“莫須有”地亂表揚,而要有真憑實據,發自內心地對孩子進行讚美。

第二,即使孩子犯了錯,真的應該接受批評,也要盡量變換一種表達方式。同樣一個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說出來,收到的效果往往大相徑庭。比如孩子做錯了事,你可以委婉地告訴他:“你再想一想,這樣做,對嗎?是不是還有更好的方法呢?”又如,孩子畫了一張看上去非常粗糙的畫,但他自己卻很得意,滿懷希望地以為能得到你的誇獎。這時,如果你對他的畫不屑一顧,說“你畫的是什麼呀,看上去亂七八糟的”之類的話,孩子的情緒肯定會一落千丈,再也不想拿起畫筆了。但是,如果你把孩子的畫拿來仔細地看一看,猜猜孩子畫的是什麼,讓孩子講一講自己的得意之處,表現出很感興趣或恍然大悟的樣子,並告訴孩子,“你畫得真不錯,真有想象力,如果把這個地方稍微改一改就更好了”,孩子這時多半會很高興,並且會很願意按照你的建議進行修改。

第三,杜絕嗬斥和行為暴力。如果孩子的行為真的很令人氣憤,或者孩子非常無禮地頂撞了你,使你很想大罵他一番,或者動手教訓他一下。這時,千萬不要動手,先試著做幾次深呼吸,把自己的情緒穩定下來。因為在憤怒時做的決定,最後往往會令我們後悔。平靜之後,你會想到暴力給孩子帶來的身體和心理傷害,繼而再考慮用一種平和的、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來讓他改正自己的行為。

父母小貼士

“人性化”是這個時代的一大趨勢,人性化的公司受員工的喜愛,人性化的商品受消費者的青睞。同樣,對於孩子來說,他們也需要“人性化”的父母。沒有一個孩子願意在斥罵和拳頭下長大,他們渴望父母與他們講道理、渴望父母的溫柔,這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