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因勢利導,讓孩子打心眼兒裏愛上學習(1)(1 / 3)

韓國人人皆知的哈佛博士、學習研究專家李昌烈曾說:“真正決定孩子未來幾十年的,是孩子的學習力。而這些學習力,又構成了孩子立足社會所不可缺少的競爭力。”學習力,不單是指孩子的學習成績、學習效果,更重要的是指孩子學習的能力。相信天下所有的父母也都認識到了學習力對於一個孩子的重要性,因此在學習上為孩子操碎了心。但孩子在學習上的一係列問題往往很讓父母頭疼,比如: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沒有上進心,精力不集中,學得慢……其實,學習力的問題,跟孩子的心理狀況有很大的聯係,隻要父母能夠找到背後的心理因素,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1.用“椰殼效應”克服孩子厭學心理

一個孩子總不好好吃飯,苦惱的父母用了多種方法也不見效。一天,父親帶回一隻新穎別致的椰殼,把它鋸開來盛飯。沒想到孩子搶過“椰碗”吃得有滋有味,食欲和食量大增。用椰殼盛飯給孩子吃,僅僅是變了下形式,但孩子吃起來味道與感覺就是不一樣!這種現象,被人們稱之為“椰殼效應”。

用椰殼當碗,為什麼就能立刻改善孩子不愛吃飯的情況呢?這是因為椰殼抓住了孩子的眼睛和心思,令他產生了興趣,當然吃飯也就不那麼難了。

令很多父母頭疼的孩子厭學問題,其實也可以用類似的方法來解決。生活中有些孩子不喜歡上學,聽到“學習”兩個字就覺得煩,其實跟厭食的原因是差不多的,都是對麵對的東西沒有興趣,同時又在外界的長期逼迫之下產生了抗拒的心理。這時的解決辦法,是應用“椰殼效應”,讓孩子擺脫厭煩心理,愛上學習。

妍妍是一個二年級的小學生。最近,媽媽發現妍妍有些不愛學習了,回到家之後,總是先把作業扔到一邊,看會兒動畫片、找樓下的小朋友玩一會兒,最後才開始磨磨蹭蹭地寫作業,並且常常邊寫邊玩,總是要到夜裏10點多鍾才能寫完。後來,爸爸覺得妍妍這樣下去不行,就和她談了一次話,但效果卻不太好。

這天,眼看都快十點半了,妍妍還在邊寫作業邊玩,爸爸有點生氣,正打算訓斥妍妍,媽媽攔住了他,她走上前對妍妍說:“妍妍,媽媽今天聽了一個非常好聽的故事,想把它講給你聽。但是這個故事太長了,妍妍得趕快把作業做好,不然這個故事就得拖到明天才能講了。”妍妍聽了,眼睛一亮,立刻開始集中精力做作業。果然,沒過多久,妍妍就又快又好地做完了作業。

用一種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或者他喜歡的方式,讓孩子主動地、快速地完成學習,這就是“椰殼效應”給父母們的啟示。

激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消除孩子的厭學情緒,以下幾種是不錯的方法:

第一,孩子不喜歡學習,多半都是因為覺得學習是一件枯燥無味的事情,他們從中感覺不到任何樂趣。這時,父母可以為孩子創設一些有趣的學習情境,設計一些遊戲,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

珠珠今年9歲,上小學三年級。媽媽發現,珠珠的英語和數學成績還可以,但語文卻不怎麼樣,好幾次都隻考了70多分。媽媽有些著急:小學語文成績不好,打不下好的基礎,將來豈不是會更糟。但無論媽媽怎麼跟珠珠溝通,她都一副對語文沒什麼興趣的樣子,每次讀課文、背生詞時,都像是睡著了一樣沒精神。媽媽覺得這樣下去不行,於是就想了一個讓珠珠愛上語文的辦法。

這天晚上,媽媽對珠珠說:“珠珠,咱們閑著也是閑著,來玩會兒‘成語接龍’怎麼樣?”珠珠答應了。開始,珠珠隻是應付著跟媽媽玩,但當她接不上來的時候,看著媽媽那副“得意”的神情,就開始急切地想要贏了;有時,媽媽說一個她不懂的成語,她也很想知道那是什麼意思,但又不能立刻詳細地去問。這天的比賽,珠珠慘敗。比賽一結束,珠珠就立刻拿出成語詞典,翻看媽媽說出的那幾個自己聽不懂的詞,並試著查找自己沒接上來的有沒有答案。媽媽看這一招有了效果,就每天晚上和珠珠比一會兒,有時是比成語接龍,有時隻比接詞語。聽著媽媽解釋那些意義巧妙的詞語,珠珠逐漸對語文產生了興趣。很快,她的語文成績就有了不小的進步。

讓孩子對討厭的學科產生興趣,最好的方法就是將這一學科與遊戲聯係起來,寓教於樂。除了例子裏說的“成語接龍”之外,講故事、造句比賽,也是不錯的提高孩子對語文的興趣的方法。另外,如果孩子討厭學數學,父母不妨多和孩子進行一些算數競賽,想一些有趣的題目來達到讓孩子做算術題的目的。如果孩子不喜歡學習英語,那麼不妨給孩子買一些簡單的英語故事書,每天晚上講給孩子聽,順便將一些好玩的單詞、有趣的美國文化一並講給孩子聽,相信幾次下來孩子就會產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