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言為心聲,聰明父母這樣聽孩子說話(4)(2 / 3)

以貌取人,竟造成了如此大的損失。這足以表明,由一個人的外貌決定對待他的態度是多麼幼稚和愚蠢。因此,父母要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成熟的心理,教會他們,判斷一個人要看他的本質,這樣才不會錯過那些心地善良、品質優秀、學識豐富、能力過人的人;也不至於交到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朋友。

上麵已經說到,每個人都有一雙傾向於美的眼睛,要完全做到不以貌取人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父母隻能通過教導,幫助孩子盡量不以外觀為標準去評價別人。

不以貌取人,第一步是學會尊重別人。尊重別人是孩子必須具備的一種品德,隻有懂得尊重別人的孩子,才有可能不因別人的外貌不佳而排斥別人,而願意去了解別人的內心品性。為此,父母平時在家中也必須互相尊重,並且尊重自己的家人、同事和朋友,這樣才能使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影響。有些父母經常在家中嘲諷別人的長相,這就很容易使孩子也學到這種錯誤的與人相處的方式。

孫梅是一個辦公室文員,平時工作比較閑,經常在辦公室和同事聊八卦,什麼娛樂圈、體育界、商界,隻要是她們知道的名人,都會被他們從頭談論到腳,而且談的幾乎都是穿著、長相。回到家後呢?孫梅的這個“工作”依然沒有停止,隻不過,她改為向老公講述辦公室女同事的長相和打扮,不是說“小劉今天弄的新發型醜死了”,就是說“新來的女同事長了一個超大個兒的鼻子”。雖然老公和兒子聽得多、回應得少,但這依然打擊不了她每天講述的積極性。

突然有一天,孫梅意識到,兒子小寶兒最近也開始變得“八卦”起來。前幾天他跟自己說我們的“語文老師,他長得太醜了”,昨天他說“某某穿的衣服像叫花子”,今天一進門就喊“張明理了一個禿頭,全班同學都笑他”。

雖然小寶兒笑得很開心,但孫梅心裏很不是滋味,她仔細想了一個晚上,覺得一定是自己每天談論別人長相和穿著的毛病“傳染”給了兒子。繼而她後怕地想到:如果一個男生長大之後滿嘴都是“八卦”,並且隻懂得評論別人的外貌,那自己的罪過可就大了。

第二天小寶兒放學後,孫梅認真地跟他談了一番:“小寶兒,媽媽以前總喜歡說別人長得什麼樣、穿得怎麼樣,其實這是很不好的行為。我們看一個人,要看他友好不友好、聰明不聰明、活潑不活潑,從這些方麵考慮自己要不要跟他做朋友,而不能隻關心他的外表。媽媽今天向你道歉。我們也拉鉤說好,以後都不要隨便談論別人的外貌了,好嗎?”小寶兒似懂非懂地聽著,伸出小手指和孫梅拉了拉。孫梅知道小寶兒不會一下子改正,還需要一段時間的努力,但自己絕對不會放棄。

教孩子不以貌取人,最好的辦法就是引導孩子多關注別人的品格、能力,讓孩子學會欣賞別人的優點。這樣,孩子自然不會再膚淺地隻看別人的表麵。

父母小貼士

人就像植物,有些植物看起來美麗異常,非常吸引人的目光,但卻是對人體有害的,比如傳說中的食人花;有些植物其貌不揚,或者看上去不易親近,但卻是保護人類環境的益友,比如仙人掌。外表隻能供欣賞,內在才是人與人交往最重要的東西。所以,父母要想孩子交到有益的朋友,就一定要讓他們了解以貌取人的弊端,學會欣賞別人的內在。

9.“我不好意思說不”——不會拒絕的人生最累

從前有一條小魚問大魚:“媽媽,聽說吊鉤上的食物是最美味的,就是有點兒危險。怎樣才能嚐到這種美味而又保證安全呢?”大魚無奈地搖頭道:“當你麵對美味與生命的抉擇時,你必須學會拒絕各種釣鉤上的美食誘惑,倘若你無法對這些纏滿免費食物的釣鉤說‘不’,那你就會墜入一個無底的深淵。”

其實,人們不隻要懂得拒絕誘惑,對於一些人的無理要求,也要說“不”,否則你的人生將會因為不懂得拒絕而變得非常辛苦。美國幽默作家比林指出:“一生中的麻煩,有一半是由於太快說‘是’、太慢說‘不’造成的。”可見一個不懂得合理拒絕的人,人生將會因此而增添無數的煩惱。

相信每個成年人都或多或少有過這樣的經曆:自己上了一天的班,明明已經很累了,但由於不好意思拒絕同事的邀請,又強撐著去喝了幾個小時的酒;麵對別人一而再、再而三的過分要求,自己也知道沒必要答應,但由於磨不開麵子說“不”,於是隻好沉浸在沒完沒了的“助人”痛苦之中……這種種現實都表明,不會拒絕是一件可悲的事情,它會把你的生活攪得一團糟。所以,父母要吸取教訓,從小就要教育孩子如何合理地拒絕別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