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維特之煩惱》(3 / 3)

回到家,他在一張紙條上寫下了這樣一句話:“不幸的朋友呀,你是罪不可赦,我曉得,我們終是罪不可赦。”

夜幕將要降臨時,綠蒂與阿伯爾步行回家。路上,綠蒂總是左顧右盼,仿佛少了維特的陪伴,心裏頗為惦念似的。阿伯爾便對她說:“我們應該疏遠他點。我求你,把他對於你的行為引到別的方麵去,讓他少到我們家看你,人家在注目了,我聽到四處都在講閑話哩。”綠蒂沒有吭聲。

維特為救那個不幸的人所做的無望的努力,是正在熄滅的火苗最後一次熊熊燃燒。他在以往公務生活中所碰到的種種不愉快的遭遇,在公使館裏的惱恨,他遭到的種種失敗,受到的種種屈辱,這時一齊在他心頭上下翻騰。偏在這個時候,綠蒂決定遵從丈夫的心意,離開維特。維特陷入了更深的悲痛。辭世的決心在他的心中越來越堅定起來。

12月20日,正是聖誕節前的禮拜日,維特到綠蒂家去。綠蒂一個人在那裏整理玩具,那是準備送給她弟妹們的聖誕禮物。維特說:“孩子們要得到這些禮物該高興得歡天喜地了。”綠蒂嫣然一笑,掩飾自己的窘態:“隻要您聽話,您也會得到一份禮物的,比如一支長蠟燭什麼的。”維特嚷道:“您要我怎麼樣?我可以怎麼樣?最最好的綠蒂!”她說:“星期四晚上是聖誕夜,那時孩子們都來,我父親也來,每人都會得到自己的禮物,到時候您也來吧——但在這之前不要來。”維特一聽愣住了。她接著說:“事到如今,為了我的安寧,我求您,不能,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維特把自己的目光從她身上移開,在房子裏走來走去。在牙縫裏嘟噥著:“不能再這樣下去了!”突然他叫道:“不,綠蒂,我不會再見你了!”

“這是為什麼?”綠蒂說道,“你會再見我呀,隻是我們少見些吧!”她去握住他的手。“請您要克製自己!您的智慧,您的學識,您的才能都會使您獲得種種快樂的!做個堂堂的男子,放棄對一個女子的苦苦依戀吧,她除了同情您,不能越出雷池一步。”他從她手裏抽出了自己的手,同時用呆板而不滿的目光瞪著她:“也許是阿伯爾教的吧?外交辭令!十足的外交辭令!”“誰都會這麼說的,”她回答說,“難道世界上就沒有一位姑娘能使您稱心如意嗎?您一定會找到的;這一陣子您沉迷在這狹小的天地裏自尋煩惱,早就讓我為您、為我們擔心了。我相信您一定會找到的!您一定會找到另一個令你鍾情的對象的,那時您回來,讓我們共享真正的友誼的溫馨。”維特冷笑了一聲,說:“這些話可以印成小冊子,發給一切家庭教師哩。親愛的綠蒂,請您讓我稍稍安靜一會兒,一切都會好的!”“隻有一件事,維特,聖誕夜之前您不要來!”綠蒂說。

這時阿伯爾進屋來了。兩人冷冰冰地互道了“晚上好”,便挨肩兒在房裏踱來踱去,心裏都很尷尬。他想走,又不能走,磨磨蹭蹭一直待到八點,他的氣惱和不滿也在不斷增加,等到擺好晚飯,他便拿起帽子和手杖。阿伯爾請他留下來吃飯,但維特聽來這不過是一句無關緊要的客套話,於是他冷冷地謝絕後就走了。

維特回到家,從仆人手中接過蠟燭,獨自走進房間,放聲大哭。在屋裏他劇烈地走來走去,自言自語,最後和衣倒在床上。

第二天早晨,12月21日,他開始寫一封以“綠蒂,我已決定去死了”開頭的信。

將近10點鍾,維特讓仆人把衣服刷幹淨,將行裝收拾好;去把各處的賬目結清,把借出去的幾本書取回,給他每月都給予的一些人預發兩個月的接濟金。他吩咐把飯送到房裏來。吃過飯,他騎馬去法官家。法官不在,他便在花園裏踱來踱去,似乎還要對以往的種種傷心事最後做一次總的追憶。

將近5點,他回到寓所,吩咐女仆在爐子裏加足木柴,以便讓熱量一直持續到深夜。他叫仆人把書籍和內衣裝進箱子,放在底下,再將外衣裝入護套縫好。隨後他在給綠蒂的最後這封信上大概又寫了下麵的一段:你一定沒有料到!你以為我會聽你的話,到聖誕夜才來看你。哦,綠蒂!要麼今天見你,要麼就永遠不見!聖誕夜你手裏就拿著這封信了,你一定會哆嗦,你可愛的眼淚將把信紙打濕。我甘願這樣做,我必須這樣做!嗬,我下了決心,感到多麼痛快。

綠蒂的心情也是極度矛盾的。她感到她若是離開了維特,心裏是會很難過的。她無意之間向阿伯爾說,維特在聖誕節之前不會再來。阿伯爾有事要到鄰村的公署中去住一夜,便騎馬走了。

綠蒂一個人在家孤獨地坐著,眼睛仿佛蒙上一層陰雲。

6點半鍾時,她聽見維特上樓,她的心劇烈地跳了起來。

“你違約了!”看到維特進來,她叫道。

“我沒有約過什麼。”維特答道。

“那您至少也該滿足我的願望呀,”她說,“我求過您要為我們兩人的安寧著想。”

綠蒂的心很慌亂,彈鋼琴曲也不成調,隻好要求維特朗誦他翻譯的古蘇格蘭詩人莪相的詩。

維特把詩拿到手中,全身一陣戰栗。他坐下來,含著淚水,開始誦讀那哀婉淒絕的句子。

聽著聽著,綠蒂也不禁潸然淚下。維特拋去詩稿,緊緊握著綠蒂的一隻手,傷心地痛哭起來。他們在這古人的命運之中感受著他們自身的不幸。他們共同感受著,眼淚融而為一。綠蒂抽泣著請他再讀下去。維特顫抖著拿起詩稿,斷斷續續地接著讀道:

“春雨嗬,你為何把我喚醒?你柔情繾綣地將我愛撫,並對我說:我要以天上的甘霖將你滋潤!但是我凋謝的時日已近,狂風將來臨,它將把我吹打得枝葉飄零!明朝有位行人,他見過我韶華時分,他的眼兒會在這原野中四處把我找尋,我可已是無蹤無影……”

這詩的魄力完全壓倒了維特。他失望到了極點,跪在綠蒂麵前,用她的雙手壓著自己的眼睛。她的心好像突然預感到了不幸,她的神誌昏亂了。她緊緊壓著他的手,她心情憂鬱而又深受感動,她向他俯下身來,兩人灼熱的臉偎依在一起,世界消失了……他伸手摟著她,把她緊壓在胸上,將她貼在自己胸口上,並在她顫抖的嘴唇上印以無數個狂吻。“維特!”她聲音窒息地喊道,“維特!”一麵用無力的手兒把維特的胸部推開,“維特!”她冷靜的聲音裏流露著高尚的感情。維特沒有抵抗,把摟著她的手放開,茫然失措地跪在她麵前。她站了起來,渾身顫抖,說:“這是最後一次!維特!你永遠不要再見我了!”說完,她以充滿愛意的目光朝這位不幸的人好好看了看,便奔到隔壁房間,隨手關上了門。維特向她伸開雙臂,但沒敢攔住她。他倒在地上,一動不動地過了半個鍾頭。後來他站起來,走到隔壁房門前,低聲喚道:“綠蒂!綠蒂!你隻再說一句話!說一聲‘永別’!”她沒有作聲。他等著,又央求,又等著,她終於沒有再說一句話。維特失望了,走時他喊道:“別了,綠蒂!永別了!”

這一夜,雨雪交加,他踱上了懸崖。但終又渾身透濕地回到家裏。

第二天,他又去續寫那封給綠蒂的信。他寫道:“哦,綠蒂喲!我先去了!去見我的天父,去見你的天父,我要向他告哀,他要慰撫我,等你來時,我再飛到你的麵前,擁抱著你,在‘無限’之前,在永恒的擁抱之中我與你永在。”

將近11點,維特問他的仆人,阿伯爾是不是已經回來了?仆人說,回來了,他看見他騎馬過去的。他隨即寫了一張便條交給他,內容是:我打算出門旅行,把您的手槍借我一用行嗎?祝您快樂!

阿伯爾當即答應了。綠蒂不敢把昨天晚上家中發生過的事情告訴他。——他又怎能體察他們?她取下手槍時,猶豫了一刻,心裏惴惴不安,她預感到將有可怕的事情發生。

當維特聽說槍是綠蒂親手交給仆人的,心裏喜不自勝,便把槍拿過去。他讓人拿來麵包和酒,叫仆人去吃飯,自己則坐下來寫信。

維特最後一次去看了原野、森林和天空。晚上回來,給阿伯爾和威廉寫了訣別信,又最後續完了給綠蒂的長信。

午夜十二點的鍾剛敲過,維特手中的槍響了,子彈從左眼上部射入腦中,腦漿迸出,他倒下了,身著長靴、青色燕尾服、黃色背心。

桌上,一本《艾米莉婭·迦洛蒂》攤開著。

第二天正午,他斷氣了。當夜,他被安葬在他遺書中所選擇的地方,沒用一個僧侶伴葬。阿伯爾也沒有來,他在看護綠蒂;她因為哀痛,正處在生命的危險之中。

以上便是《少年維特之煩惱》的主要故事情節。貫穿全書的主線是主人公維特的不幸戀愛經曆。

【賞析】

《少年維特之煩惱》是一部影響強烈而又意義深遠的小說。小說采用的書信體形式開創了德國小說史的先河。作品描寫了維特跌宕起伏的感情波瀾,在抒情和議論中真切、詳盡地展示了維持思想感情的變化,將他個人戀愛的不幸放置在廣泛的社會背景中,對封建的等級偏見、小市民的自私與守舊等觀念進行了揭露和批評,熱情地宣揚了個性解放和感情自由。維特的煩惱以至自殺,表現了個性自由與封建社會的尖銳衝突,喚起了人們對封建等級製度、倫理道德和種種不合理現象的憎恨與批判。尤其是通過主人公反抗社會對青年人的壓抑,表現出一種抨擊陋習、摒棄惡俗的叛逆精神,因而更具有時代的進步意義。這也是這部小說成為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瑰寶、深受各國人民喜愛而經久不衰的魅力所在。

這個故事,雖然是以歌德自己的痛苦經曆為基礎,但不能因此就確定這是一部狹隘的個人戀愛的悲劇。歌德塑造的維特人物形象,並沒有照搬自己的生活經曆,而是采取了典型化的手法,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他深諳藝術創作之道,生活的素材一旦演繹成小說,就包容了作者的社會理想和審美情趣,並賦予了它時代精神,作品也就高於生活。《少年維特之煩惱》不是歌德的自傳,維特不等於歌德,也不等於歌德加耶路撒冷。維特、綠蒂等人物形象已經成為文學畫廊中不朽的肖像了。《少年維特之煩惱》表現的不是一個人孤立的感情和痛苦,而是整個一代青年的感情、憧憬和痛苦。小說主人公維特是18世紀德國進步青年的典型形象,代表了德國正在覺醒的青年一代。小說中的維特反對封建習俗,渴望真正的愛情,要求個性自由,並希望施展自己的才華和抱負。但他在鄙陋的環境、黑暗的現實中四處碰壁,不幸的愛情又給了他沉重的打擊,隻好以死來求得解脫。小說以濃鬱的詩意和強烈的感情表達了維特的痛苦和憧憬。他的多愁善感和憤世嫉俗情緒,喊出了一代青年要求擺脫封建束縛、建立合乎自然的社會秩序和平等的人際關係、實現人生價值的心聲。

維特出身市民階級,他聰明能幹,是公使館的秘書,他具備在社會活動中施展自己才能的天分。他不僅代表了時代精神,而且代表了新時代青年人的才智。這就把維特塑造成一個偉大的象征性人物。但是圍繞著他的社會環境卻是那樣惡劣。貴族們看不起他,庸俗的小市民是那麼“奉公守法”,市儈們既自私又保守,看到維特在伯爵府邸受辱拍手稱快。這一切,使維特厭惡、憤懣,感到異常孤獨,隻好把滿腔熱情寄托在綠蒂身上。當愛情遭遇尷尬時,他曾以巨大的力量把自己從戀愛的糾葛中解脫出來,但醜惡的現實卻總是讓他碰壁,在無望的愛情苦海中掙紮,最終因絕望而自殺。由此看來,維特走向自我毀滅的悲劇性結局,是有著深廣的社會原因的。維特的悲劇源於內、外兩個方麵原因。

悲劇的內在原因是維特愛情上的失敗導致了內心無法排解的矛盾以及他感傷、厭世的情緒。初識綠蒂,維特的心就被她“俘獲”了,他愛她愛得刻骨銘心,戀情像凶猛的山洪,一發而不可收。隨後他連續遭受三次沉重的打擊,他產生了絕望情緒。

第一次打擊:阿伯爾從外地返回,維特就從幻想中回到了現實。

第二次打擊:維特和阿伯爾進行了一場關於自殺問題的爭論。經過這次正麵衝突,阿伯爾認為維特談論的都是怪論,維特無論如何也說服不了阿伯爾,他情緒日益陰鬱。

第三次打擊:維特因與社會環境難融合辭掉公職,再次來到綠蒂身邊,得知了綠蒂和阿伯爾結婚的消息,他僅存的一絲希望已經成了泡影,處境極為尷尬。

維特多愁善感的性格,強烈的感傷主義情調,是造成他悲慘結局的另一內在原因。他一味強調心靈感受,對人生厭倦,因而寄情於山水,他對月亮、大自然和音樂有著極其敏銳的反應,四季景物隨他心境的變化而變換,莪相詩歌中那無窮無際的曠野、勁風吹動的荒草、長青苔的墓碑、空中飄浮著的陣亡英雄和凋謝少女的亡靈——這一切使維特的心受到強烈震撼。處在這樣的社會環境和文學氛圍中,爭取自由的精神和麵對封建勢力強大的社會現實,行動上無能為力,便把人生當作是可厭惡的負擔。以此來作為對社會的抨擊和反抗。

綠蒂盡管在感情上、精神上依戀著維特,但她不願也沒有決心和勇氣犧牲自己的婚姻。在聖誕夜前夕,綠蒂的“這是最後一次!維特!您不要再見我了”這句話對維特的打擊是致命的,他再也無力承受了,在聖誕夜給綠蒂寫完絕筆信,於午夜12點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維特悲劇的外部原因是封建專製製度的束縛。維特曾想通過事業上的發展來擺脫愛情的失望所造成的心靈創傷。他到公使館供職,周圍的人處處因循守舊、虛文俗禮,公使對標新立異的維特很是反感。在等級森嚴追名逐利的官場和貴族社會裏,人們空虛無聊,虛偽奸佞,爾虞我詐,他遭到了難以形容的冷遇和鄙視。維特又回到了綠蒂身邊,更深地卷入情感的糾葛中而不能自拔。愛情的幻滅,事業的失敗,使他看透了人生,看透了社會,他陷入了悲觀絕望的深淵。

因為維特對於社會的反抗,自始至終沒有超越個人的範疇,因此是孤立的、軟弱的,最後隻得以自殺告終。是德國社會容納不下維特這個天才,是鄙陋的封建製度把他推向了毀滅的深淵。

維特的不幸經曆,是通過個人的自由願望與一個古老世界種種限製的衝突展開的。歌德利用書信體這一極為自由的形式,在議論和抒情中細致地揭示了維特全部思想感情的矛盾和發展,賦予了他的不幸戀愛以巨大的社會內容和悲劇意義,對封建等級的偏見、德國市民階級的守舊性和自私性等做了揭發與批判。小說體現著狂飆突進運動的一切思想和精神,是那個時代的產物,所以恩格斯讚譽,歌德寫了《少年維特之煩惱》,是建立了一個最偉大的批判功績。海涅在《慕尼黑到熱那亞旅行記》中寫道:歌德給自然照了鏡子,或者說得更確切些,他本身就是自然的鏡子。維特這個形象的豐富性和深刻性,就在於他蘊含了18世紀下半葉德國社會的階級內容和時代思潮,維特身上帶著德國資產階級軟弱無力的深深的印記,使他成了反叛的受難者。

正因為維特是一個在重重封建壓迫下覺醒了的青年,他代表著一種新的湧動的力量,傳達出市民知識分子的思想感情,因此,小說產生了強烈的社會反響,掀起了維特熱。小說在德國出版後,很快連印了16版,廣為流傳,被翻譯成英、法、意等20多種語言。拿破侖在遠征埃及時隨身帶著它,先後讀了7遍。維特和綠蒂的形象也遠渡重洋,闖進了古老的中國,被“畫上了花瓶”。1922年,中國著名文學家郭沫若將《少年維特之煩惱》翻譯成中文。在五四運動前後,這一作品得到知識青年的熱情歡迎。至今這部小說仍受到各國讀者的喜愛,已經成為經久不衰的世界名著。歌德在一首詩中,曾這樣描繪過自己的小說所產生的廣泛影響:德國人模仿我,法國人讀我入迷,英國啊,你殷勤地接待我這個憔悴的客人。即使在今天,這部小說仍然能夠促使人們加強對於現實生活中的封建殘餘的認識與批判。

但是,這部小說也曾經產生過消極作用。有的青年男女在爭取婚姻自由的鬥爭不幸失敗之後,也學著維特以手槍自殺來表示反抗,其中有些人甚至仿效維特死時身著的服裝——“長靴,青色燕尾服,黃色背心”,一時形成負麵的“維特熱”。

為使小說不再產生不良後果,歌德在1775年出第2版時加上《綠蒂和維特》序詩,郭沫若所譯卷首詩的前四句置於上篇卷首,後四句放在下篇之前。這首詩如下:

青年男子誰個不善鍾情?

妙齡女郎誰個不善懷春?

這是人性中的至潔至純,

為什麼從此中有慘痛飛迸?

可愛的讀者喲,你哭他,你愛他,

請在誹毀之前救起他的聲名;

請看,他出穴的精靈在向你耳語:

做個堂堂的男子,不要步我後塵。

《少年維特之煩惱》小說采用維特致友人與綠蒂的書信以及他的日記片段的方式寫成,近百封長短書簡構成了一個完美的整體,每封信又猶如一首首優美的散文詩,將敘事、抒情、描寫、議論融為一體,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作者運用第一人稱的書信體形式,麵對麵地向讀者傾訴自己的遭遇、感受和情懷,富於逼真的現實感和強烈的感情力量,充溢著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腐朽社會的控訴。人物刻畫得細致入微,愛恨分明。小說中對自然景物的描寫也十分出色,寄情於景,情景交融,是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