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主人公通過不斷地克製自己,完善個性,以使自己成為一個所謂完整的人而投身於現實生活。他經曆過錯誤,陷入迷途,最後達到理想的境界。小說主人公以為人類服務為個人奮鬥目標,以集體生活、共同勞動、互敬互愛為社會理想,表達了作家對現存社會的否定和對自由、平等的烏托邦社會的夢想。
《威廉·麥斯特的漫遊時代》寫於1821年,經過1825年的修改和擴展,於1829年脫稿。小說描述的是保證個性協調發展的社會理想和教育主張。歌德寫作這部小說時,正是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廣泛傳播的年代。和其他空想社會主義者一樣,歌德在自己的小說中描繪了他的社會理想。小說結構鬆散得出奇,是用日記、書信、談話、觀感、格言、詩歌、故事等拚湊而成的。既沒有中心主題,沒有連貫的情節,也沒有中心人物。威廉·麥斯特的出現隻起穿針引線的作用。威廉帶著兒子菲利克斯開始漫遊,認知了現實生活,對人生得出了一個最終結論:實踐活動乃是人生的目的。威廉把他的兒子送進了“教育省”。教育省是相當於一個行政省的地區。這完全是歌德創造的一個“理想國”。在那裏,孩子們要在學習和品德修養上受到嚴格的訓練,要鍛煉身體,要根據自己的喜好掌握一門手工業技術。在這個理想國裏,人人是平等的,每個人要處處對己對人都有用處;個人主義受到批判,集體思想得到頌揚。不管個人努力的目標是什麼,不管他幹什麼,他單槍匹馬總是沒有力量的,合群永遠是一切有善良思想的人們的最高需要;勞動受到讚譽,要一生獻身勞動多加勁;創造性得到推崇,每一秒鍾都應該有所創造。在為整個社會福利而勞動的思想指導下,威廉也認識到,掌握一門手藝,才能為他人造福。為此,威廉選定了外科醫生的職業。他學會了醫療技術,成為一名外科醫生,為全人類謀福利。最後,他與妻兒團圓,結束漫遊。
小說主人公通過不停地探討理想的社會製度,把人培養成為有益於社會的人,強調個人和集體都必須投入到持續不斷的創造性勞動中去。小說更多地運用象征和寓意來表達作者的理想,結構比較鬆散。
小說也明顯地暴露了歌德的某些偏見和弱點。威廉在人生的探索中,偏偏在貴族田莊上找到落腳點。這種以為隻有在開明貴族中才能找到自己的理想人物的觀點,正是魏瑪宮廷生活在歌德身上留下的烙印,也是他認為貴族比市民優越這樣一種偏見的反映。歌德一生都在思考著改變現實的道路。小說主人公的生活軌跡,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歌德關於這個問題所持的觀點。這是幻想在德國現存的政治和社會製度的基礎上尋找自己理想的道路,實際這條路是走不通的。
“威廉·麥斯特”係列是歌德小說的代表作。其內容之豐富,規模之巨大,創作時間之長,花費精力之多,都說明它是歌德的作品中僅次於《浮士德》的作品。
同年,歌德還完成了《意大利遊記》第三部。
由於友人的要求,歌德還花費許多年的時間寫他的自傳《詩與真》。1830年完成了《詩與真》第四部。它記敘了歌德從出世起到進入魏瑪時為止的一段生活經曆,展現了他的世界觀的形成過程,其中對當時社會政治和文學方麵的各種現象,也有許多評論。
同年還完成了《中德四季晨昏雜詠》組詩。
1831年,世界名著《浮士德》第二部脫稿了,長久努力的目標終於達到了。這使他非常快樂,他對愛克爾曼說:“我今後可以把它看作純粹的贈品了。我將來是否在做什麼,都是一樣的了。”詩劇《浮士德》的創作貫穿了歌德的全部創作生涯。1773年正式動筆寫作,1786年去意大利旅行時在原稿基礎上增刪修改,1790年以《浮士德片段》為題發表。1808年發表了《浮士德》第一部,而《浮士德》第二部發表於1832年歌德逝世後。《浮士德》的問世,歌德很是欣慰,因為這是他畢生精力建構出來的史詩性巨著。《浮士德》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歌德在文學領域裏奮鬥了一生,碩果累累,他已是心滿意足了。
歌德的身體向來很健康,威嚴的儀表使他即使到了老年也顯得精力充沛。為了躲避人們對他82歲華誕的盛大慶祝,他帶著兩個孫兒及仆人,到了伊爾梅瑙。他的生命力是那樣旺盛,他的朋友、愛妻、獨子,還有魏瑪公爵,都已離開人世。而他已是年過八旬的老人,他能像浮士德那樣,喝魔湯就能返老還童嗎?
死神終於也光臨這位老人了。
1832年3月15日,歌德乘馬車去外邊散步,受了涼,患了重感冒,回到家就病倒了。他胸部疼痛,兩眼深陷,麵色如土,臥床不起。病情時好時壞,歌德預感到自己將不久於人世了。22日早晨,他翻看了一本有關法國七月革命的書,然後他向家人問了日期,隨即入睡。一會兒,他睜開眼睛,感覺精神許多,便坐起來與兒媳婦說了一會兒話。他覺得屋子裏太暗,便望著窗戶喊道:“打開百葉窗,讓更多的光進來!”他坐在床邊的椅子裏,麵容十分安詳。家人一時都很寬心,想讓他多休息一會兒。可是,中午11點半的時候,這位83歲的老人閉上了眼睛,從此再沒有睜開。德國最偉大的作家,世界最偉大的詩人之一——歌德,就這樣與世長辭了。
3月26日,在舉行遺體告別儀式之後,舉行了隆重的葬禮。歌德的棺槨安放在席勒的棺槨旁。這是1827年歌德在遷移席勒墓時親自選定的墓址。
歌德的一生有如他曾寫過的《墓誌銘》:
少年時孤僻而倔強,
青年時狂妄而固執,
壯年時敢作又敢為,
老年時輕率而怪癖!——
你的碑文:
一個真正的人在此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