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請不要阻礙我成功(1)(2 / 3)

“你這輩子見到陳老師的機會能有幾個?”坐我旁邊一位年輕女孩說。她在上海開了一家兒童攝影店,告訴我經營得不錯。我問她:“你已經算成功了吧?”她奇怪地看我一眼,說:“隻開一家店,不叫成功。”

陳安之的“成功學”培訓機構分布在全國各大城市。他走遍中國大陸65個城市,據說有幾十萬人親自到現場聆聽他的演講。有關“陳安之”“成功學”的書籍和音像製品,出現在人流量最集中的地方。機場、暢銷書店的臨街鋪麵,以及網絡上鋪天蓋地的廣告。如果你沒有親身體會過他的現場,至少你應該聽說過他的名字。他的一個終身弟子告訴我:“如果你連陳安之都沒聽說過,你肯定還未成功──你也許永遠不會成功。”

事實上,幾乎所有人都可能與陳安之擦肩而過。他無時無刻不出現在身邊:穿著一件鮮紅色的西服(他後來聲稱那種低劣的顏色,是PS後的效果),頭發梳理整潔,左手握一隻話筒在胸前,而右手的食指正指向你——有時候,這根手指也指向天空,象征著“NO.1”。他的眼神同時包括“輕視”與“重視”兩層含義:你怎麼還沒有成功?或者,我看重你,你一定會成功。

“成功新天地”的上海總部在郊區一棟大廈的頂層。樓下五層是國美電器大賣場。所有聽眾都要乘坐一部龐大的貨運電梯。電梯門打開,對麵牆上即是一幅巨大的你熟悉的廣告照片。除了一家經銷內衣的公司,這層樓都屬於陳安之。他的照片貼在走廊的各個角落。課間休息時分,人們圍在這些照片麵前欣賞他的成功。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他和名人們的合影。布什、克林頓、喬丹等美國名流,以及莫文蔚、任賢齊、林誌穎等演藝圈人士。他和安東尼·羅賓的合影位於正中央,後者是美國著名的潛能培訓大師,是陳安之的偶像,終身老師,他永遠的高不可攀的人生導師。

陳安之最重要的成功學理念是,要想獲得成功,你必須和成功人士走到一起。他自己開一輛白色的勞斯萊斯(是許多人合影的首要對象),渾身上下都是名牌,他的弟子說陳老師熟悉每一個奢侈品一線品牌。最後,他還得擁有上流社會的極高地位,但這又意味著,並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見到他。

每一個瘋狂的聽眾都在尋找陳安之的身影。他們偶爾會偷偷溜出會場,期待在走廊裏偶遇陳安之。那裏有一間龐大的辦公室,門口始終有人守衛。沒有窗戶,你連偷看的機會也沒有,更別說和陳安之合影。你隻能按捺住自己迫切的心情(見到陳老師,幾乎意味著見到成功本人),回到演講現場。那裏氣氛熱烈,你可以陶醉在一個又一個成功故事中。

3

潘俊賢的人生是所有成功故事中最迷人的一個。在他自己敘述的版本中(事實上沒有其他版本,也沒有人去考證其真實性),他從一個農村窮少年,變成大上海的千萬富翁。如今他是“成功新天地”的金牌講師。他被安排在第一天下午上台。像高淩風一樣,他把重點集中在碰到陳安之的那一刻。他們共同的台詞是:“做一個決定,改變你的一生。”

潘俊賢出生在安徽農村,是村子裏最窮的人家,常年受到鄰居的排擠。他發誓有一天會比那些人都更有錢。講到這裏,他對著台下吼道:“給我這個有夢想的年輕人掌聲鼓勵一下!”全場沸騰。停頓片刻,他接著說,他初二肄業,因為即便是大學畢業,月薪2000元也養不起父母。他開始第一次創業(“給這個有自信心的年輕人掌聲鼓勵”),借了18萬,全部賠光。他曾經試圖自殺,但想到年老的父母,決定苟且偷生,他幹過300元一月的服務員,覺得毫無前途,認為自己還是要當老板(“給這個打不死的老板掌聲鼓勵”)。

潘俊賢在安徽北部的一個小城找到了希望。他開始推銷一種電子按摩產品,底薪加提成,而提成上不封頂(音樂響起,“給這個超級自信的年輕人掌聲鼓勵”)。第一個月,他給自己定下的目標是銷售30台(之前的冠軍是29台)。然後他對著台下問:“朋友們,我有達成目標嗎?”

“有。”所有人異口同聲。

“認為我賣了30台的,請舉手!”

會場內窸窸窣窣一片。

“朋友們,很遺憾,我不是賣了30台。”1秒後,潘俊賢高聲叫道,“我賣了38台!”

音樂及時地轟鳴起來。全場一陣沸騰,我旁邊的矮個子年輕人又尖叫著,站起來,右手退到腦袋後,然後快速地拍向前方的左手。他大幅度地鼓掌,弄翻了身下的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