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交互化與個人化(1 / 2)

傳遞病毒時,是選擇交互式傳播方式還是選擇個人化傳播方式?不同的方式會給病毒的傳播帶來不同的效果,當然並不是說哪種方式好或者哪種方式壞。而是針對具體的病毒營銷計劃選擇合適的傳播方式,正確的病毒傳播會使病毒營銷如虎添翼。

(第一節)交互式病毒傳播

交互式病毒傳播,簡單地解釋就是通過企業與用戶之間的交流互動來傳播病毒。要進行這種方式的病毒傳播就要借助一些工具。而網絡虛擬社區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網絡虛擬社區已經成為人們借助網絡這一載體進行交互式社群活動的一種行動結合體了,已經是一種看似無形卻實質有形的公眾論壇了。人們在社區中的主要活動除了發言、講話、交流討論,還有更重要的就是溝通思想、尋求和自己價值道德觀相同的“誌同道合”者。在這樣的一個社區裏,進行病毒傳播,能夠得到用戶的及時回應,他們會向你發表看法,提出建議,你對他們的看法與建議即時給予答複,這個過程其實就是你們雙方在進行病毒的交互式傳播。雖說你“中毒”不在你們的病毒營銷方案之列,但是為了追求的目的,采用這種手段也是很有必要的。

交互式病毒傳播,給予了消費者更多的主動權,這種權利的下放,能夠帶來病毒更大範圍、深度地傳播。所謂有舍才有得,放權的同時也就意味著你能得到的東西更多,而且會是你所期待的東西。

(第二節)個人化病毒傳播

個人化病毒傳播,可以有兩種解釋。第一種就是企業把病毒製造出來之後,先把它傳遞給低免疫群體,然後再靠這些群體中的單個人,以“個人”的身份向其周圍的人再進行病毒傳播。要知道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聯絡能起到很大的作用!當一位消費者與另一位消費者談及某件商品,這種信息是快速的、個人化的,也是可信的和相關聯的。像美國塔帕家用塑料製品公司的“籃子”營銷就是很好的一例。

第二種就是企業有針對性的對不同個人進行病毒傳播。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對目標市場的細分不僅僅隻是細分到某個群體,而會細分到個人。E時代消費者作為真正的“產銷者”將參與到商品的生產中來。因此,企業的市場應是每一個不同的消費者個體。病毒傳播也一樣需要個人化。比如廣受歡迎的亞馬遜網上書店(Amazon.com),當顧客對某一特定書名有興趣時,亞馬遜便會自動向其建議其它相關題材的書籍。如果你有購買要求,亞馬遜會以電子郵件的形式通知你某一本書的平裝版何時到貨,或者不斷提供你選定的特定類型新書的信息。

利用電子郵件進行個性化病毒傳播,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因為電子郵件的好處顯而易見:完全個人化,成本相對低廉(郵件營銷中的平均個體成本僅為25美分,而直郵的個體成本則高達1.2美元)而且新顧客的反饋率可達到10%~30%(Banner廣告的點擊率隻有0.5%左右,直郵的反饋率也隻在2%~3%之間)。

《一對一企業》(Enterprise One to One:Tools for Competing in the Interactive Age)一書合著者之一的貝培思(Don Peppers)曾指出,“因人而異的待客之道並非隻是一項可以隨便摻進任何公司現有係統及營運模式的策略。相反,對企業而言,它代表全然獨一無二的發展方向。”所以你千萬不要忽視個人化傳播,它不僅能使你的此次病毒傳播實現很好的效果,而且對於你未來企業的發展都有很大的幫助。

(第三節)案例分析:MCI實施“親友計劃”

美國MCI公司的“親友計劃”是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所忽略的,但能使客戶感到舒心的一個好方法。在這個計劃中,客戶被邀約組成一個“電話鏈”。這個電話鏈是由客戶提供給MCI公司12名以上他最常打電話聯絡的親友姓名及電話號碼。而這些人當中,如果有MCI的舊客戶或成為新用戶的,那麼這個介紹人就可享有20%的通話折扣。